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坦克作為陸軍最主要的突擊兵器,具有三個特點:強大的火力、較快的機動力和可靠的防護力。作為一種重型武器,坦克在使用的時候,對於地形條件和道路狀況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在地勢平坦開闊,通行道路比較多,路況比較好,通視條件比較好的地形上,才能夠充分發揮坦克火力強、機動快的戰鬥性能。

正是因為這樣,能不能在山嶽從林地大規模地集中使用坦克,如何在這種不利於重裝備使用的惡劣地形上充分發揮坦克的快速突擊作用,歷來都是現代戰爭史上的一大難題。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初春進行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共先後投入了7個坦克團又1個坦克營的兵力,參戰各型坦克近700輛,參戰規模之大,作戰樣式之多,是人民裝甲兵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時也創造了了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叢林坦克戰的世界紀錄。

此次裝甲兵參戰的7個團又1個營分別是:廣州軍區41軍坦克團(裝備62式輕型坦克)、42軍坦克團(裝備62式輕型坦克)、55軍坦克團(62式輕型坦克)、獨立坦克團(裝備63式水陸坦克),武漢軍區43軍坦克團(裝備59式中型坦克)、54軍坦克團(裝備T34中型坦克),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裝備62式輕型坦克),成都軍區獨立坦克團2營(裝備62式輕型坦克)。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在作戰過程中,合成軍首長對坦克的使用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主要方向上以團為單位或是集中幾個坦克營,發揮坦克的快速突擊作用,協同步兵向越軍縱深和側後實施穿插迂迴,佔領要點,切斷敵人退路,配合主力部隊合圍殲滅敵人。比如廣州軍區前指在高平戰役中,就集中使用了41軍坦克團主力、42軍坦克團和43軍坦克團主力,分別從靖西和龍州兩個方向出擊,一北一南,向高平城實施快速穿插。

一種是以坦克營或連為單位配屬步兵,充分發揮坦克直瞄火炮的作用,支援步兵實施正面突破,或以火力支援步兵奪佔敵人扼守的坑道、山洞和堅固支撐點,殲滅守敵。比如13軍在指揮149師向越軍316A師據守的沙巴地區進攻時,就使用了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3營(欠7連)配屬445團,沿10號公路直取沙巴縣城。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我軍裝甲兵所面對的越南北部邊境省份山嶽叢林地形,具有山高坡陡、谷狹洞多、林密草深、路窄彎急、河多橋小等特點。這種惡劣地形對於坦克的作戰行動極為不利:不方便展開、機動速度緩慢、觀察受限,不方便發揚火力,而且很容易遭到對方近距離反坦克火力打擊。不利的地形條件導致坦克的突擊力和平原地、丘陵地相比,下降了大約80%。

而越軍則充分利用了地形不便坦克行動的有利條件,三五成群,遊動襲擊我坦克。越軍反坦克小組每組2至3人,通常是隱蔽在坦克通過的公路兩側和山腳下,使用火箭筒、反坦克槍、無後坐力炮等反坦克兵器,利用我坦克通過公路轉彎處、隘路、上坡、河溪、橋樑等地,速度較慢時突然襲擊。越軍反坦克手在地形的掩護下,敢於接近到幾十米,十幾米,甚至幾米的距離上從側後打,或者專打觀察器材。有時專打分散落單的坦克,打了就跑,爾後又打,不易被我發現和消滅。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由於戰場地形對我軍坦克極為不利,而且我軍的步坦協同戰術水平較低,再加上越軍的反坦克作戰極其活躍,在整個作戰中,裝甲兵的戰損率很高。據戰後統計,坦克裝甲車輛的毀傷數佔參戰車輛總數的31%,掉溝的和淤陷的佔36%,有48輛各型坦克因為戰損嚴重,無法進行修復,最終只能是報廢。

對越作戰的實戰經驗證明,在山嶽從林地組織步坦協同作戰,就三種傳統方式(坦克引導步兵、坦克搭載步兵、坦克支援步兵)而言,採取第三種方式為好,因為採取前兩種方式,步兵往往會因為跟不上坦克的速度而造成步坦脫節(搭載坦克的步兵也經常需要下車戰鬥),結果往往是各打各的,步兵得不到坦克的支援,坦克得不到步兵的掩護,從而給敵人以各個擊破的可乘之機。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將坦克置於步兵戰鬥隊形之內或之後,佔領有利地形,作為機動火力點使用,坦克及時用火力消滅對步兵威脅較大的敵火力點,支援步兵衝擊;步兵積極殲滅敵人反坦克手,為坦克提供掩護。採取這一戰術手段,便於步坦之間組織協同,既發揚了坦克的火力,又減少了損傷,戰果大、代價小,是在山嶽叢林地作戰組織步坦協同的有效方式。

比如55軍坦克團吸取了戰役第一階段的教訓,在以1營(欠3連)配屬步兵攻打諒山市屏障扣馬山時,就將坦克位於步兵戰鬥隊形之內或之後,以火力逐段支援步兵衝擊;步兵負責殲滅近距離的敵人反坦克手,保障坦克的安全。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在炮火準備時節,坦克按協同計劃很快佔領了發射陣地,炮火延伸後,坦克則以準確的火力摧毀敵前沿復活的火力點,支援步兵迅速佔領了l號高地。在步兵發出奪取1號高地及南側無名高地的信號後,坦克1、2連交替掩護轉移陣地時,步兵積極消滅敵反坦克火器,保障了坦克的行動。

當步兵向郭注北側高地攻擊,遭到來自417高地方向敵人的反衝擊時,坦克2連連長即主動率領2排前出,佔領有利地形,組織集火射擊,迅速粉碎了敵人的反衝擊,保障步兵順利地攻佔了郭注北側無名高地。在向扣馬山主峰攻擊時,坦克在那派至波紐西側高地一線佔領陣地,以集火射擊支援步兵衝擊。步坦緊密協同,僅用50分鐘即攻佔了扣馬山主峰。

對越反擊戰創造的世界紀錄,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叢林坦克戰

整個戰鬥共殲敵營長以下500餘人,摧毀敵各種火炮13門、重機槍6挺、高射機槍8挺,為攻克諒山打開了大門,創造了有利條件。戰鬥中22輛坦克無一損傷,人員無一傷亡,受到55軍的通報表揚。戰後,坦克2連榮立集體二等功,坦克1連榮立集體三等功。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