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樊锦诗讲座《永远在路上》引发热烈反响

“我已经80岁了,我是一名‘八零’后。”樊锦诗先生开着玩笑和大家说着聊着……一幅幅精美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一张张记录着樊锦诗先生从少年到耄耋“八零”后的照片,吸引着现场听讲人员的目光与思绪。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樊锦诗讲座《永远在路上》引发热烈反响

5月9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大讲堂第一讲开讲。“敦煌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以《永远在路上》为题,结合自身经历作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精彩讲座。半个世纪以来,樊锦诗扎根西北荒漠守护敦煌的“莫高精神”,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

市文联干部、作家王新军说:“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听了樊锦诗的报告,我感触很多。樊锦诗在敦煌工作五十多年,不改初心、从不动摇,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敬业精神,我觉得是‘铁人’精神在酒泉的延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一个简单且专注的人。”这是市委宣传部出版管理科科长黄兴平的感受。他说:“首先是震撼。樊锦诗刚到敦煌时,莫高窟不通电不通车,没有自来水,只能喝咸水、睡土炕,但她没有离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这种取舍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其次是感动,80岁的樊锦诗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提倡者和模范践行者,她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最后是鼓舞,在樊锦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文物工作者的坚守和奉献。我们每个人能力不同、岗位不同,但都应坚守信念,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不息。”

55年来,樊锦诗以做“敦煌女儿”为荣,为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酒泉广播电视台编辑王奇德说:“聆听了樊锦诗的讲座,被她的爱国情、事业心、奋斗志深深打动。一个出生在大城市的名牌大学高材生,又是女性,择业时完全根据国家需要,选择了地处偏远、环境艰苦的敦煌,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她身上体现出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似一颗颗光芒耀眼的星星。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人员,我要从樊锦诗身上汲取‘莫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提高从业能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献智出力。”

酒泉日报社新媒体编辑部副主任兰新斌表示,聆听樊锦诗的讲座使人增长见识、深受感动。“她55年扎根大漠,在敦煌莫高窟潜心考古研究,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真实写照。樊锦诗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缓解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矛盾。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对我们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专业能力和本领具有启示意义和激励作用,我们要学习她这种只做一件事的专注精神,积极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兰新斌说。

(见习记者 程晓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