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湖北茶產業現狀:雜、亂、弱、小!

如何改變湖北茶產業現狀:雜、亂、弱、小!

家門口辦展,三分之二展位被外省品牌佔據,本地茶簽約交易份額僅佔總數兩成。尷尬背後,折射湖北茶產業品牌雜、亂、弱、小的現狀。5月8日,關於19屆武漢茶博會的報道,引發我省茶葉行業相關人士的關注。

省茶葉協會會長李雲看到報道後給記者留言:“一針見血,寫出了湖北茶產業的現狀。有銳度,湖北茶葉界值得反思。”

剛剛承接完咸寧青磚茶北京發佈會的湖北卓雅國際傳播創始人、湖北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程軍致電說,湖北茶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量大無名”,以至於有時候幫助企業去外地參展,還遇到“湖北也產茶?”的疑問。

如何改變湖北茶產業現狀:雜、亂、弱、小!

利川茶園

在他看來,湖北應集中精力先做好品類品牌宣傳(即湖北紅茶、綠茶、黑茶),在此基礎上順勢而為做大企業品牌。“每個茶類扶持一兩家航空母艦型企業,由其帶動茶類鏈,品牌自然跟著長大。”

一位長期跟蹤研究茶葉品牌的資深人士認為,湖北茶產業要想在全國佔據高點位置,宜借鑑鄰省成功做法:市場法則+政府強力引導。他結合觀察和研究指出,無論是四川打造川茶集團,還是湖南、河南打造“安化黑茶”“信陽毛尖”,其背後都有政府強力引導整合的作為。

“這決不是不顧經濟規律、強行捆綁,而是順水推舟、助力前進。”他建議,選擇不同時段,每個時段側重一點,講好講足講透一個品牌故事,如春季講好綠茶、秋冬季講好紅黑茶故事。

如何改變湖北茶產業現狀:雜、亂、弱、小!

“2017年6月,湖北成立了類似川茶集團這樣的‘國家隊’——湖北省茶業集團,但目前還未取得川茶集團那樣的整合效果和影響力。時不我待,我們期望省裡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強力的措施。”湖北漢家劉氏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家國說。

不斷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打造適銷對路的產品,也是湖北茶做大做強的出路之一。“要用快消品的理念去看待茶產業,特別要研究年輕消費者的需求,用互聯網的思維讓湖北茶葉和消費者走得更近。”程軍建言。

中興恆遠公司相關負責人吳遠志比喻“喝茶好比戀愛”,稱湖北茶應對自己的歷史、文化等更自信,開拓市場的決心要更堅決,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要加強,讓消費者充分認識湖北茶的資源、品質、價格等多方優勢,讓更多的湖北民眾愛上家鄉茶併合力向外推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