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湖北省地級市

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全市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0平方公里,全市現轄五區、三市、五縣,常住人口413.59萬人(2018年)。

宜昌依長江而建,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武漢,位居湖北省第二位,是中國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漢宜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焦柳鐵路、318國道等國家重要的交通動脈。宜昌是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國家重要戰略設施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有4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數量居全國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同時享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鋼琴之城等美譽。

2019年1月25日,宜昌市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級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級市

宜昌市,湖北省地級市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413.59萬人,戶籍人口為391.8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19萬人,出生率為8.13‰,較上年下降1.4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64萬人,死亡率為6.74‰;自然增長率為1.39‰。

區位優勢

1876年宜昌被闢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1877年清朝政府在宜昌設立海關,英、日、美、德、意、法等國也相繼設立領事館和商行。宜昌地理位置居中,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發達的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中線進入西部的起點,處於南北經濟文化交往、東西資源要素對流的交匯處和過渡地帶,歷來是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地梯次推進,長江開放開發、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三峽工程的興建,宜昌處於承東啟西的戰略部位,是重慶和武漢之間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1994年8月,宜昌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所轄夷陵區、興山縣、秭歸縣被列為三峽經濟開放區。

[15]

經濟水平

21世紀初,宜昌市經濟綜合實力多年排行湖北省地市區前列。在區域分佈上,形成了以宜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12個縣市開發區和10大專業園區協調推進的發展格局。宜都、夷陵、枝江、當陽等4個市(區)躋身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隊”。[16][17]

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064.18億元,比上年增長7.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6.42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132.27億元,比上年增長8.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45.49億元,比上年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1:53.8:35.1變化為9.5:52.5:38.0,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8269元,比上年增長7.6%,較上年增加4938元。

2018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2%。

2018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32萬戶,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1.43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71萬戶。

2018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9.6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95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5%。

[1]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6.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全年糧食產量154.04萬噸,比上年增產1.1%。棉花產量0.8萬噸,比上年減產8.2%。油料產量20.29萬噸,比上年減產9.5%。茶葉產量8.97萬噸,比上年增產13.8%。園林水果產量385.37萬噸,比上年增產5.1%;其中柑橘產量374.51萬噸,比上年增產5.0%。蔬菜產量468.46萬噸,比上年增產4.4%。肉類總產量49.13萬噸,比上年減產1.3%。水產品產量16.93萬噸,比上年增產1.2%。生豬出欄555.86萬頭,比上年減產1.9%;牛出欄4.01萬頭,比上年增產2.6%;羊出欄120.14萬頭,比上年增產1.5%。

2018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137.2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8.0%。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01.8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0%。

2018年末全市自來水受益村達1239個,比上年增加24個,佔全市行政村數量比重91.9%;全年農村用電量10.68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7.2%。[1]

第二產業

2018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9家,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5%,高於全省平均增速1.4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比上年增長7.5%,集體企業比上年增長4.8%,股份制企業比上年增長8.6%,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比上年增長6.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比上年增長13.1%。分輕重工業看,全市輕工業比上年增長13.3%,重工業比上年增長6.5%。

2018年,化工、新材料、食品生物醫藥、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化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2%;食品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4%;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3%;新材料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4%。四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7.4%。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7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利稅587.08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利潤總額398.60億元,比上年增長39.4%。

134家化工企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新關停企業5家、累計達到30家,完成改造升級17家、搬遷2家、轉產3家。最後的38家煤礦全部關閉,在全省率先整體退出煤炭開採行業。磷礦開採量在上年基礎上再壓減23%。[1]

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1135.96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2.8%。原煤消費量1111.54萬噸,比上年下降0.2%。

2018全市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產值1057.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26.26億元,較上年增加22.63億元,採用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1%。

第三產業

宜昌市,湖北省地級市

五峰旅遊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比上年增長11.3%,高於全省平均增幅0.3個百分點。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821.6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6.67億元,比上年下降17.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090.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097.20億元,比上年增長8.7%。

全市共有施工項目2411個,較上年增加256個;其中新開工項目共有1359個,較上年增加142個。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6.30 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901.0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1%;其中,商品住宅1518.4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9%。房屋竣工面積231.8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0%;其中,商品住宅207.4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含現房和期房) 462.7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商品住宅456.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0.2%。商品房銷售額322.05億元,比上年增長47.3%;其中,商品住宅317.19億元,比上年增長61.4%。[1]

國內貿易

201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4.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高於全省平均增速0.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限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2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7.02億元,比上年增長20.3%。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建築及裝潢材料類比上年增長36.1%,通訊器材類比上年增長27.2%,傢俱類比上年增長25.4%,飲料類比上年增長27.6%,菸酒類比上年增長32.9%,糧油、食品類比上年增長26.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上年增長22.8%,體育娛樂用品類比上年增長2.1%,化妝品類比上年增長12.5%,日用品類比上年增長26.7%。

[1]

對外經濟

2018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02.2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進口額27.4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出口額174.8億元,比上年增長9.9%。從出口產品看,船舶、農產品、醫藥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船舶出口687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8.0%;農產品出口2.8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1%;醫藥產品出口2.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2%。

2018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9家,合同外資金額96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6.6%。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769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0%。全市對外經濟合作業務完成營業額29.3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9.2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0.2%,對外勞務合作完成415.8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2%。[1]

財政金融

2018年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36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23億元,比上年增長8.0%。稅收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2%,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

全市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為6795.70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全市存貸款餘額貸存比為8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690.73億元,比年初增加196.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02.23億元,比年初增加146.3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104.96億元,比年初增加359.32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749.80億元,比年初增加143.45億元。

2018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10.10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55億元,比上年增長9.6%;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43.8%;壽險保費收入64.84億元,比上年下降4.7%。全年支付各類賠付37.89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財產險賠付15.34億元,比上年增長8.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4.99億元,比上年增長39.4%;壽險賠付17.56億元,比上年下降8.4%。[1]

縣域經濟

2005年,縣域經濟中工業總產值最高的不過55億元,到2010年,夷陵、宜都過300億元,枝江、當陽過200億元,遠安縣突破100億元。省委省政府三次在宜昌召開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現場會,宜都、夷陵、當陽、枝江、遠安先後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20強。全市已形成磷化工、生物醫藥、稻花香酒業、枝江酒業、枝江奧美醫用紡織、當陽建築陶瓷、夷陵機械電子等7個省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集群,形成船舶製造、光電子材料等8個具有較好前景的產業集群,形成茶葉加工、果蔬罐頭加工、宜都機電等18個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18]宜昌下轄縣級市宜都市已多年蟬聯全國百強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