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用棍棒教育孩子的嗎?

何三畏


對棍棒教育,我的觀念是小學前可以,小學後就不要再用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用棍棒樹立家長的威信,但偶爾為之就可以了,主要是小的時候,打疼了怕了就能起到作用了,為什麼說偶爾為之呢,打多了家常便飯一樣,就皮了,起不了作用了。

上了小學後,漸漸明白道理了,加上小學前棍棒侍候過,多半現在已經有威信了,如果沒有那麼要麼你前面下手太輕沒打疼,要麼你打得太多了被打皮了。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我覺得用棍棒教育這種方式應該只會激起孩子對你的仇恨,或者是對你的反對,不太合適。

我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的觀念是儘量的講道理?在家裡呢,其實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覺得如果是想讓孩子學好,你自己就必須在那個方面做個表率。比如說我們家其實現在晚上我們都是不看電視的,我們家的書到處堆的都是,晚上做完作業之後,他看他的書,我看我的書,甚至大家多點交流,看完書之後,大家也可以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增加親子的時間,對促進孩子與母親或者跟父親的關係有好處。

另外,現在學校的教育總的發展來說並不只是學科內的內容,更多的是學科外的那些知識。所以我覺得多點增加些孩子的閱讀,多帶他去外面見見世界,提升他的格局和見識,對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爬山看書的小小菜菜


適當的用一下,沒錯,但是要把握個度,老祖宗留下來的,就想老子孔子孟子的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看您怎麼理解。


覺醒蛻變


提起“棍棒”,相信很多人都會回憶起小時候捱打的情景,在棍棒之下,確實有一定的震懾效果,也就是讓孩子長了一點記性,可能在一定的時間段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多多少少有點被逼的因素,不是發自內心的遵從。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棍棒教育”,不可取。家長在“棍棒教育”的時候,往往會藉助身邊的道具,鞋底,皮帶,衣架或者是其它的什麼,這些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會造成皮肉之苦,還會使孩子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裡障礙。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暴力傾向,仇恨心理等。


風輕吹我的瀏海


棍棒要打對地方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念念140178000


還有,只不過相比較以前來說會少。現在家長的受文化程度越來越高,素質普遍提升,但是也不排除棍棒教育,老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以前。但是現在棍棒教育確實也能體現震懾力,如果可以,還是要好好溝通。


MY396


大家都是成年人,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的事情,記憶最深刻!所以,因人而異!說服教育~為主,也得有適當的懲處教育!


潘老師葫蘆絲笛子教學


不排除有這樣的家庭 儘量還是說服教育 或者先做好父母再教育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