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2014年,一位中國女“土豪”去美國洛杉磯旅遊,身帶6名隨從服侍,這些隨從有人為“土豪”尋找商品,有人安排“土豪”行程,有人在“土豪”與導遊之間傳話,所到之處擺闊、鋪張令人瞠目結舌,就連此間見慣了中國土豪的海外導遊們都歎為觀止,恐怕慈禧在世也覺自愧不如。

國人在海外揮金如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伴隨而來的卻是對國人素質低下、不遵守當地規則、只知一味炫富的詬病。《人民日報》在2013年撰文疾呼,若中國遊客素質一味如此低下,則有被開除出“球籍”的可能。¹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開除球籍”的說法,最早由毛澤東於1956年提出


100年前美國人的“土豪”舉動

縱觀世界歷史大勢,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罷,每一個國家都要經歷一段國家經濟與文明不成正比的發展階段。

比如,早已被許多人視為文明發展程度最高的美利堅,在十八、十九世紀也同樣經歷了一段被歐洲人看成“只有錢,沒有臉”的土豪階段。

公元1894年,美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公元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為爭奪殖民地爆發了“美西戰爭”,美國以全勝的姿態奪去了老牌帝國西班牙的殖民地。這兩件事標誌著美國在全世界的崛起,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美西戰爭

美國工業發展催生的是社會愈來愈功利,人們也因金錢而越來越扭曲。那是一個喜歡炫富的時代:有人用100美元鈔票裹著香菸抽,給寵物狗戴上價值上萬美元的脖圈併為此舉辦盛大的宴會,為猴子配置馬車和僕人,花費巨資嫁女……不一而足。

美國富豪佈雷德利·馬丁在1897年舉辦的一場舞會更是耗費36.9萬美元(約合現在的4900萬人民幣),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在許多場合,富人們為了比闊或者為了博美人一笑,一擲千金。他們比的就是誰敢“燒錢”。

婚戀也塗上了功利的色彩。那些在社交上很出色但在經濟上很遜色的漂亮女孩,一直糾結著如何在又老又禿的百萬富翁和讓她心動、英俊瀟灑卻一文不名的年輕人之間做出選擇;而那個又醜又矮的中年人,總是極不情願地被女兒和夫人拖去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招待會,只因為他的女兒希望能在那裡遇上一個有地位的如意郎君。

這種社會風氣因百萬富翁越來越多而席捲全國,更催生了許多跨國婚姻,其中最有歷史意義的就是19世紀70年代發生的紐約女孩珍妮·傑羅姆與英國勳爵倫道夫·丘吉爾之間的婚姻,其直接結果是誕下了未來的一位偉人——溫斯頓·丘吉爾,他將是70年後建立美英熱絡關係的關鍵性人物。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愛比“剪刀手”的丘吉爾

那也是一個富豪們競相修建豪宅的時期。在19世紀最後20年裡,很多美國百萬富翁認為,有錢人必須要做的事就是為自己建造一幢王侯般的宅邸,“率先垂範”的就是範德比爾特,他在紐約第五大道建造了7幢豪宅,投入比美國農業部一年的預算還多。這引發了百萬富翁修建豪宅的一個熱潮,人們爭相攀比,倒是給建築設計業帶來了巨大機會。

古玩鑑賞也開始興起。一些人由於沒處花錢,便將目光投向了據說既能代表高品位又能實現升值的古玩鑑賞領域。很多暴富者聚在一起,談論他們似懂非懂的古玩和藝術品,而有些老闆一夜之間就搖身一變,成為了鑑賞家,購買了一整座藝術品博物館。

當然了,做這種投入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將高價藝術品送給要賄賂的官員,這種行為不僅談論起來顯得風花雪月,日後追究起來也有迴旋餘地。²

歐洲人曾恥笑美國人為沒有文化的“土豪”

美國人的這些種種舉動,也遭到了歐洲那些老舊貴族的恥笑,認為美國人沒有文化底蘊,只是一群喜歡炫富的“鄉巴佬”。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19世紀美國的喧囂街景

19世紀貴族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夏多布里昂就在他的《墓後回憶錄》中,痛斥美國人的庸俗和功利:“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來到美國,充滿對古代人民的熱情,到處尋找早期羅馬的嚴謹作風,但看到的卻是車輛的豪華、談話的、財富的不均、銀行和賭場的傷風敗俗、舞廳和劇場的喧譁,我自然感到非常憤慨。”³

詩人波德萊爾也對當時美國的社會進行了批評與抨擊,“(美國)是一個沒有腦袋的怪物,是個被放逐到大洋那邊的流放犯,這個國家!一個大酒館,顧客川流不息,在油膩的桌子上,伴著粗俗言談的噪雜聲談生意……”⁴

隨著美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膨脹,歐洲人在心理上感到了恐慌,於是他們對美國和美國人的印象更加一落千丈,他們害怕美帝國主義會在世界上不斷擴張。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19世紀末騎自行車出行的美國婦女

加亞戴在《論美國的貴族政治》中說到:美國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是一個商業、唯利是圖的共和國。昨天還是大英帝國默默無聞的衛星國,如今只想著把全人類納入它的軌道。⁵

歐洲甚至連美國的婦女也不忘加以嘲諷。當時出版的《美國婦女》中,該作者在書中咒罵美國女人有著日漸殘忍的精神、自私和超常的獨立,她們講究實用,斤斤計較,崇尚物質主義。

美國的社會轉型,中國可以借鑑什麼?

通過歐洲人對當時美國社會以及美國行為舉止的評價,似乎可以發現,昔日的美國與今日中國的遭遇何其相似!

回顧中國在20世紀現代化的努力,可以說中國是“用100年走過了歐美國家300年的路”,中國社會變化形式之快,所經歷的事件之多,是世界上哪個國家都很難比擬的。

看看100年前的美國土豪,你就會明白中國……

▲1964年的深圳和現在的深圳

1915年,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喊出口號”打倒孔家店“,將中國傳統禮儀掃進了垃圾桶,之後的抗日戰爭又瓦解了中國傳統社會,而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甚至將中國人的倫理道德也拉到了最低限。當一切塵埃落定,人文精神亟待重建的時候,中國又開始了飛速的現代化發展,伴隨國門洞開的是人心的浮躁與道德的喪失。

美國人在當時也意識到了社會道德下降的問題,幾任美國總統都試圖通過教育促進社會風氣的改變。公共教育的廣泛開展,為出身平民的青年們鋪墊出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隨著這群人的崛起,美國的富人階層開始進行“過濾”,由於他們較高的個人素質和修養,使得暴發戶成了笑柄,新富英雄成了人們的榜樣。

雖然有人說,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應當是國民的現代化,但中國的“道德”是一個長期積累發展的過程。有人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但中國距離“文革”的浩劫才剛剛過了40餘年,今後中國人的文明秩序應該如何“重建”,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註釋:

[1] 《人民日報》2013年8月7日

[2] 以上事例見張國慶《進步時代》,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3] 夏多布里昂《墓後回憶錄》,花城出版社2001年,216-217頁

[4] 波德萊爾《1846年的沙龍——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49頁

[5]轉引自楊曦《美國形象在近代法國的變遷述論》,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1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