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新大風歌


我國的農村在未來其實還是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制約級村發展的根本問題還是人的問題,人的觀念的問題,這幾年隨著自各種電商平臺的興趣,已經悄然影響著我國農村的發展模式。在過去都是小農經濟,每家一畝三分地,管溫飽給孩子掙點學費。這是九十代每個農村家庭普遍的生存狀態。過去的老一輩農村人都普遍文化素質很較,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能力不強。作為一村之長的村幹部大都都是無為而治,很少有為老百姓真正謀事謀業的。現在大環境不一樣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種電商平臺的興趣,現在也有很多過去出去務工甚至上學的年輕人想著回農村幹一番事業,農村創業的機會相比城市要好得多,有可發展空間,現在電商平臺輕而易舉的一天就能賣空一個小村的山貨,現在都是朝一村一品方向慢慢發展,這個農業發展模式還是要學著日本那種方式,我國國土面積大,也就是習慣了從量上要效益,日本知道自己可用於農業的土地相當少,就是從精品方向發展,這應該也是我國農業以後發展的模式,每個村或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塑造自身的農業品牌。在我們湖北,潛江小龍蝦,洪湖的蓮藕等,這都是比較有特色的,農產品要講究謀新,在種植、加工、包裝、流通、銷售等方面的創意改良或革新,“謀新”可以使農產品形成差異化,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增值。可以說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從事農業的農村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在未來十年,中國的農村無疑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很多資本將湧入農業,拭目以待吧,要是有條件,自己都想回老家農村發展!




西域暖陽


  1. 我是去年響應號召,投身扶貧攻堅大潮,掛職駐村扶貧書記的。 對於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 ,也是我一直疑惑和思索的話題:農村,為什麼會這麼窮?

  2. 鄉村的貧窮其根源: 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結果 。鄉村發展 ,應該一村一策,因地制宜 。讓真正懂農業、農村、農民的有愛心和正義感的人,制定政策。別讓那些不瞭解農村的專家,心血來潮,即興發揮,搞些大而全、面子工程。
  3. 村子裡教育和醫療的缺失, 是造成空空心村的根源。以前村村有小學 ,現在都沒有了 😭。以前,村村有衛生室,現在,也沒有了😭。很多人進城,是為了孩子的上學,很多人進城養老,是為了城裡有醫院。農村裡最應該加強的基礎人文設施,卻缺失了,使鄉村缺失了凝聚力、向心力、和發展動力!
  4. 城市資本,不能有效的流入農村。農村人,可以去城裡買房置業,城裡人卻不能到農村去購置宅基地。這完美嗎?為什麼不能在保證土地規劃面積不變的前提下 ,允許互動呢?城市的建設,農村人貢獻了大量的勞動力,使得城市人感覺到了便捷和舒適。如果能有效的把城市資本引入到農村,城裡人可以到農村去買宅基地,就會插翅新農村建設,也會為國家財政節省很多投資。
  5. 有些政策性的問題,好像不容置疑,但是也應該聽取群眾的呼聲和困惑:“活人無耕田,死人有地種”?駐村任職後,很多村民找我反映,強烈要求分配口糧田。無奈九品芝麻官,還是個掛職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了土地的農民,還會留戀、依賴家鄉嗎?
  6. 三務公開,流於形式,缺乏監督。村裡不能有個好班子,發展了集體經濟,也會被腐敗了的。村幹部薪資待遇太低,就一千多元,如何全身心的帶領村民奔向致富路?村官不是官,不應納入體制化管理,應該激發這個群體的活力,物業化、企業化管理,公開招聘村官,以村民的滿意度、村莊的富裕度為考核點。
  7. 制定政策要因地制宜、切合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考慮農民的感受!全國的村莊,都要修繕一個樣子的廁所嗎?村莊清潔工作有必要,可是,現在正是春耕春播的季節,農民在地裡一天從白忙到黑,卻也要求迎接檢查。習慣是需要慢慢改變的,而不是什麼都要搞成運動。
  8. 第一書記很辛苦,但實際工作中,責權利不明確,流於形式。


酒品村官


鄉村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老婆是農村出來頂替她爸到上海外貿公司上班的。我每年都要回農村看我丈母孃的,從改革開放之初一直到現在近40年了。盛澤知道嗎?窮地方但對全國而言不是最窮的地方,它怎麼從窮到富我清清楚楚!一,改變改革一定要靠本地人。二,把路修大修好,交通方便。三,各種各樣的附近的本地人流動起來。四,互補互助,共同發展,共同賺錢。五,要有一心為人民服務的村幹部,鄉幹部的領導班子,包括公安,學校,醫院,鄉村老闆,反是一切有權的人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做好本職工作。如果違章違法一律開除,嚴重的判刑!六,慢慢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因地制宜廣思集想搞什麼?先一塊地方試驗一下,可以各樣的思路,分幾塊地方試驗一下,天無絕人之路,總有幾塊適合你的。全面推廣,有銷再產,我搞不懂這麼大的中國,大豆要進口?中國的土壤種不了嗎?是不是成本太高?中國的農業專家呢?只拿工資在辦公室紙上談兵,不到地頭去?七,多樣化,有國企,有私企,也可以有家庭作坊,有出力的,有想辦法的,有家傳手藝的,反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八,生活正常了,生意正常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贏了,不用國家投資,自然會有人去開醫院,診所,學堂,技校,藝術班,商店,商場,銀行,保險,共交,出租車,大買場的。有錢賺,誰不去?!九,集資搞基建,逄山開路,遇水建橋,交通十分便利,先免費,後收費!會有老闆去投資,去辦廠,去辦各樣的實體加工廠!因為鄉村有鄉村的優勢,地不貴,勞動力不貴,稅收優惠,國家補貼等!十,從村長到縣長一定要有憂患意識,產品要升級換代,要重視質量,打出品牌,要嚴格控制生產數量,做好產銷一體化,就是私人作坊也要幫一把,信息共享,嚴肅法制,對違法商人,違法高管,違法老闆,罰他個傾家蕩產,嚴打村霸,鄉霸!嚴打貪汙幹部!真正保護守法者,不管是老總還是員工老百姓!風水正了,家庭,企業,商店,幹部,老百姓,自然而然就興旺發達了,實現中國夢的目的我們一定能夠達到!


用戶3402169307670


這是個嚴肅的問題。能不能回答好,真的沒有把握。

不過作為一個六零後,我經歷了從六六到七六年的十年動亂。又經過了撥亂反正的真理大討論。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

我記得非常清楚,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到戶的政策在全國的推廣,我們村當年就家家吃上了饅頭。那一年我剛剛13歲。從不能吃飽肚子到能吃上白麵饅頭,感覺就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農村還是那個農村,勞動力還是那幾個勞動力。國家沒有發放一粒米,沒有發放一分錢。給的是一個政策,一個順應時代的政策。或者說是體制的改變,造就了中國農村幾千年一來最爆發性的發展。

那麼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是不是要從整個體制上來回答?

我的感覺是,現在國家對農村的問題理解不透,政策不明。或者說是針對農村的政策,農民卻不清楚。

比如:今天說要建設“新農村”,在沒有充分調查的情況下,就盲目推廣,結果留下了大量的爛尾樓。勉強建成的,也被扣上了農民“被”上樓的帽子。

國家一直支持和扶持的“農民合作社”,成了一些人搞投機的藉口和場所。只要把門面整出來,把證件跑下來。還是那幾個人,還是那個經營。電費便宜了,融資容易了,補貼享受了。受益的不是廣大的農民,不是農村集體,不是國家。誰是這個政策的落實者?誰是這個政策的執行者?誰是這個政策監督者?誰又是這個政策的最後評估者?國家大量的投入最後被幾個投機者掠取了。

等等的一些涉及農村的國家政策,初衷肯定是想惠及廣大的農民朋友。不過,伴隨著國家飛速發展,如今的農村早已不是改革之初的農村了。物權法給予了農民應有的土地和宅基地。象徵財富的“大紅本”也到了農民手中。可是端在農民手裡的這個紅本本,不是聚寶盆,不是搖錢樹,不是金飯碗。它的價值遠沒有城市裡的那個紅本本有價值。

現在,支撐農村生產的勞動力還是我們這些六零後。年輕人都走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不是農村的環境不好,而是農民的收入太低了,現在的糧食價格養不住那些壯勞力。一斤糧食還不如一瓶水值錢。八十年代農民要上交公糧,可農民照樣種地,現在國家每年補貼農民,照樣換不來人才,沒有人才,那裡的生機。這個問題一定是體制的問題。

在城裡,有錢人可以擁有幾套房產。在農村宅基地被限制在一戶一宅上。

城裡的房價被迫動用國家政策去抑制上漲。農村的宅基地缺被政策約束,禁止買賣。

我時常在想,假如城市裡的房子每個人被限制在一定的平方米內,多出的部分上稅。然後,有條件的可以去農村置一老宅,如果是養老用。國家還可以補貼。通過政策傾斜,把堵在鬧市區的醫院,學校和一些涉民的行政中心適當的外遷,讓城市不那麼堵,讓農村不那麼苦。讓有能力的去管理農民手裡的耕地。這樣會不會形成城市裡的房價落了,農村裡的生機勃勃了?

不成熟的思考,歡迎大夥完善。


蘑菇雲22


以我們這為例。這裡是江蘇沛縣的一個普通村子。道路,基本都在前幾年修好了,水渠也基本達標。基礎設施可以說相當完善。就是經濟上不去。後來瞭解才知道。現在基本上人的思想還是和30年前差不多。一個正常的排灌溝渠,被人下了幾個地籠就是私人的。你要用水,用一次跟你吵一次。可以說就像佔山為王的土匪一樣。你還沒法弄。還有一點就是土地除了會種莊稼啥都不會。我們隔壁的一個村子。搞了幾年蝦蹈可以說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而我們村你要是承包一個塘口養東西,幾天就給你偷完,或者給你偷偷藥死。一句總結。制約經濟的不是硬件,就是人。人不行,給他們在好的硬件條件都沒有用。


毛毛144013648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都是國家政策變了。

一、農村人口去留政策 2008年我們那裡是自己在農村蓋新房子國家補貼一萬元(港澳扶貧援建資金)。2009年蓋平房的補貼一萬,兩層樓以上的不補貼。2010年後國家鼓勵農村人口到城裡買房,到縣城以上級別的每人補貼2萬,到鎮上買房的每人補貼1.5萬。以前我們村常住人口200多,現在常住人口不到20人。就這樣新蓋的房子全荒廢在那裡,人去樓空了。

二、農村教育政策 隨著農村小學的撤銷,孩子上學只能到城鎮去。孩子還小必須要家長照顧,因此一家人都去城鎮了,留下的只有不用照看孩子的老人了。


獨釣寒江者


制約農村發展的不是土地扭轉問題,也不是農村基層組織不作為,更不是農村缺少種田能力,而是農民種地收入過低,造成種田能手有田不想包,不敢包。農戶的地扭轉不出,倒至少種,不種,甚至拋荒。我曾跟種田大戶聊過這個問題,他們算了一筆帳,我們這裡稻麥兩季。稻麥畝產兩千斤,畝收入算二千元。支去畝承包費一千元,種子,農藥化肥六百元,機耕機收三百元,人工費用二百元,這樣一算還倒貼一百元,如果承包費低一點,糧價提一點也能掙一點,今年糧價大跌,收糧的老闆吃大了虧,直接影響明年的種糧積極性。所以提高農民收入,調動種田積極性十分重要。人往處走,水往低處流,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是農村留不住人。因為沒錢掙,在家裡也是守窮。


葉老翁620


主要就是物流業太落後。

政策說要實現村村通,我們鎮上的快遞從來不送村,除了鎮區一條街道,所有的人的快遞都是收發自己解決問題!

前段時間我從湖南老家給福建的網友快遞一份南瓜種子,我們這邊是自留種的,一直保持著老品種,他讓我發快遞過去,由於他擔心郵政耗費時間長,讓我們發了別家的物流,去發別家的開口就是15塊錢一包南瓜種子,就幾十克吧!

鎮上交通不偏僻了,有二廣高速的進出口站,鎮上都是這樣,大家說這種情況,這樣的快遞環境,新農村不就是個口號麼,農家東西想要網上流通,你賣什麼物流都讓你賣不了!

我不知道這是我們這邊個別情況還是全國各地大多數鄉村都這樣,物流不發達談鄉村發展只是空話而已!


湘農阿海


你別不信,說了也是白說。

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大夥都心知肚明,說了頂用嗎?

中國現在的農村就象一個患有重病的壯漢一樣,他自己最清楚是那條經絡出了問題,請遍天下所有的醫生,他們也把手指點到了正穴上,可就是發不出力,導致壯漢依舊軟綿綿的躺在床上不能發揮其特長。

常說:重病須下猛藥。現在的鄉村要想發展須有壯士斷脘的勇氣才行,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手法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幾十年耒,農業農村大片農田荒蕪,水利基礎設施全部毀壞,要想開發恢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讓我們這個農業大國重振雄風,只有補氣換血才是硬道理。


簇燈u195966900


近段時間以來,筆者如微耕機反覆犁開、翻耕、分解泥土一般,正在俯身躬耕于田間地頭對農業農村進行近距離、微角度的調查瞭解。在走訪調查、拉家長話發展的過程中,對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個人覺得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主要有鄉村產業發展緩慢、發展的引擎缺失,新生代農民群體尚未形成、發展的主角缺位,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的條件欠缺。

一是鄉村產業發展緩慢,發展的引擎缺失。由於長期重視發展工業,農業到目前仍是“弱勢產業”,農業產業化、機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低,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模式已嚴重製約農業的發展,群眾難以在土地上刨出“致富蛋”、挖出“金娃娃”,種地不賺錢,通過發展農業生產致富總體上講還很困難。以種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還不充分,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等鄉村手工業數量有限,農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增值在不少地方還是空白,農技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鄉村新型服務業剛剛起步、覆蓋範圍相當有限,群眾就近就業、生產致富的機會和途徑還很稀缺。總之,由於農業仍是“弱勢產業”難以致富,鄉村手工業、農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還不充分,鄉村產業發展總體緩慢,難以支撐和推動當地的發展,這是鄉村發展中最大的問題,也是鄉村振興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是新生代農民群體尚未形成,發展的主角缺位。由於長期的城鄉差異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特別是農村人口中的精英——中青年紛紛湧入城市就業居住,農村“空心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作為鄉村發展主角的新生代農民群體還很弱小,留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們無力也無法推動鄉村的發展。一個再好的劇本,搭設再好的舞臺,投入再多的資金,如果缺少了主角,仍將是鏡中花水中月。

三、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發展的條件欠缺。由於長期重視城市的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差異大,“高大上”的城市和破舊的農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些地方是“歐洲的城市”和“非洲的農村”並存,農村基礎設施存在明顯的“短腿”,農田水利等生產類設施還極不配套,耕作不便,農業生產成本高;道路、飲水、電力等生活類設施還比較差,環境整治、宜居村莊建設投入還不足、還任重道遠,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發展設施還很欠缺。農村的基礎設施總體還比較差、不配套,發展的基本條件還比較欠缺,既直接影響著產業的發展,難以吸納各類資源資本;又難以留住鄉村發展急需的人才,難以讓新生代農民留在農村安心發展,農村“空心化”的現象還在加劇。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