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為什麼那麼難?

最實用的心理療愈&心靈成長平臺

活在當下,為什麼那麼難?

我們匆匆趕著向前,或念念不捨停留過去,我們為抓不住的時間感到焦慮,或為自己錯過的懊喪不已。在物質比以往缺衣少食的年代富足時,我們卻更感受不到應該匹配的快樂,反而容易憂心忡忡。在找尋內心富足的路上,正念乃一劑良方。

正念的核心是覺察,它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專注於當下,專注於內在的真我,而從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富足,增強我們的幸福與滿足感。而我們現在很難全然的專注於當下,我們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要為下一代創造條件,要關注旁人的周遭的形形色色的一切……那阻礙我們活在當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活在當下,為什麼那麼難?

對改變的牴觸

相信不少人會對被動的改變感到十分牴觸,這和我們世代遺傳是離不開的。在遠古時代,生活並不如這般穩定,祖先對變化的敏感能使他們時刻保持警惕以躲避敵害。映射到現在,從小孩子因初上幼兒園而哭鬧,因轉學搬家而難受,到大學父母與子女的人生轉折點般的分離,遇到親人離世錐心的刺痛,我們總是對改變、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害怕,而這些害怕阻礙了我們對快樂的感知。

朱迪思·維奧斯特曾寫過一本極有影響力書《必要的喪失》,書中提到,讓我們無法快樂的大部分原因和難以應對無法避免的改變有關。對無法避免的改變產生牴觸會極大的影響到我們的快樂,不如“既來之,則安之”,用正念心態,活在當下,在不斷快速變化的時代也能專注於自身的感受,不過多把精力放在即將發生的改變上,能減輕自己對改變的恐懼,也能讓自己更從容的面對無法預知的改變,讓自己帶著勇氣不斷前行。

活在當下,為什麼那麼難?

不斷追求“快樂”

你可曾想過,因為“快樂”,有時會阻礙我們的“快樂”。看到路邊的甜筒,街道飄香的燒烤味,我們禁不住誘惑,甚至不顧我們要剋制體重的目標以及明知食物並不健康,也要去追求吃到美食的短暫快樂,但一旦短暫的快樂過去,我們又會感到自責從而陷入更深的不快樂。

弗洛伊德將我們這種追求快樂的傾向描述為“快樂原則”,我們會不斷去重複可以很快獲得回報行為(能帶給我們快樂的行為)。而這種追求快樂的行為不能讓我們活在當下,又會帶給我們不少煩惱。例如我們體驗過舒適環境的快樂,一旦環境變冷或變熱,我們會本能的抱怨,並試圖去調整自己狀態以逃避痛苦,而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快樂的。


止不住的念頭

不斷的思維和計劃能幫助我們很好的安排工作,提高效率,但是過多的念頭就會讓我們無法專注於當下該做的事,因為想著工作,我們無法體驗到食物的真正美味,忽略身邊人的感受與情感的交流。而正念能幫助我們管理控制我們的念頭,在對的時間想對的事,幫助我們真正提高效率與質量。

活在當下,為什麼那麼難?

選擇性看事物

我們本能會想辦法將快樂最大化,痛苦最小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過濾掉生活中具有潛在價值的事物。不少人在旅遊前都會查查必遊景點,列份清單,在遊覽過程中走馬觀花的看看,在網紅景觀處照張相留念一下,這樣的遊覽方式並不能帶來充分的滿足感。更好的遊覽方式應該是讓自己融入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去品味那些不經意的事物,因此不少人羨慕著三毛行走在路上旅程,不在於去哪打了卡,不是活給別人看,而是在於自己對這個環境的感受與體驗。我們在追求快樂的路上往往本末倒置,放下對快樂目標的刻意追求,用正念心態感知,快樂會自然跟著我們走。

正念強調覺察自我感受,能幫助你避開真正獲得快樂的誤區,克服人性的弱點,從而給你帶來身心的愉悅。


歡迎點擊文章下方“留言”按鈕

分享你想說的話


關注微信公眾號【心靈度假】,即可免費獲得【療愈靜心冥想音樂】

感興趣的冥想愛好者,快來加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