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對於大學的選擇,有的學生在意的是學校的名氣和社會評價,有的則更在意大學的優勢和專業特色。無論受哪種因素影響,考生都需要對大學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從而能夠理性選擇。

那麼應該瞭解大學的哪些方面呢?跟著小編來漲漲知識吧!

01

瞭解大學的種類

對於考生來說,每一個分數段都對應了多個院校,如果對高校的分類不夠了解,那就會很難決斷該去哪所學校。

我國大學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綜合類大學

這類大學的學科齊全,文理滲透,偏文的學科和偏理的學科實力均衡。

代表高校: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

就讀優勢:

1.各種學術講座豐富多彩,群體活動也多姿多樣,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2.學習氛圍好,人脈資源廣。因為上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還要提升綜合素質,建立人脈關係。

家長報考這類學校時,要注意:此類學校的專業非常多,假如你的孩子以低分衝進去,有可能會被調劑到孩子不喜歡的專業。

理工類大學

這類學校的優勢學科是工科類和理科類,當然也有文科專業,但不是它的優勢。

代表院校:

清華、國科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同濟、哈工大。

就讀優勢:

這類學校中有些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師範類大學

代表院校:

北師大、華東師大、東北師大、華中師大、陝西師大、華南師大、南京師大、湖南師大。

就讀優勢:

師範大學類似於綜合大學,文理滲透,辦學水平較高,遺憾的是有個“師”字,很多人不愛報考,所以性價比高。

特別提醒:

建議學文科類、理學類和心理學的考生積極填報。

專業類大學

有農林類、政法類、醫藥類、財經類、民族類、語言類、藝術類、體育類院校。

專業類大學,多數具有很深的行業歷史背景,某一類專業很有特色,在本行業內有很高的認同度。這類大學除財經和醫學類院校目前比較熱而錄取分數高外,其他專業院校一般錄取分數不是很高。

對大學進行分類,從報考角度講,主要是讓考生一定要走對門,千萬別走錯門。因為不同類別大學的學科特色差別較大,校園文化氛圍截然不同。

02

瞭解大學的錄取

從高校的錄取層次上分: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有些省份一二本已合併)、三本院校(很多省份錄取批次二三本已合併)、高職(專科)院校等。

從院校綜合實力和國家扶持力度上分:

有“雙一流”高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國重點高校、省屬重點院校、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民辦高校。

其中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985工程”高校全國共39所,得到國家在政策、資金、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國際化水平都很高;“211工程”高校數量更多,同樣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各種支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招生時,在有些省(市)放在一本批次招生,而在其餘省(市)放在二本批次招生,有的學校也會在多個批次都有招生計劃,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搞清楚。

03

瞭解院校的歷史沿革和歸屬

綜合類大學

中國大學基本上是在6個階段誕生的:

洋務運動時期:

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蘇州大學等;

民國時期即解放前:

如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大學等。

解放初期〔50-60年〕:

主要是一些專業類大學,如農、林、水、地、礦、油、財等,如華南理工大學等,以及沒有大學的省份新建的大學,如內蒙古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等。

改革開放初期:

各地興辦師範類專科學校,西藏、海南也有了綜合大學;

全民辦教育的產業化時期:

如獨立學院、民辦院校等。

一般講,建校時間越長,學校實力越強,專業特色越明顯,錄取批次越靠前。

特別提醒:

在瞭解歷史沿革時,不能忽視各個大學在不同時期接納、合併其他院校的情況。合併重組的大學,往往擁有幾個互不相連的校區,新校區基本都建在郊區。不同的專業實際上分佈在不同的校區。這就要求考生按照自己報考科類甄別擬報大學。一般來講,一個學校的傳統專業好於新開設專業,也好於合併專業,校名中能體現的專業好於其他專業。

瞭解大學的隸屬

大學都是有歸屬的。調整後的院校基本分部屬和省屬兩大部分。部屬院校又有教育部與其他部委之分。

教育部直屬的75所院校多是綜合類大學、一流名牌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主要集中在這裡。

其他部委院校多是特色鮮明的行業、專業類大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隸屬工信部〕、大連海事大學〔隸屬交通部〕。

瞭解院校的特色

院校名稱中凡冠以定語的院校多為專業類特色鮮明的大學,如,科學、科技、理工、工業、電子、交通、礦業、石油、農業、林業、海洋、醫學、外語等。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批次招生的院校中,有368所院校原來具有國家部委的隸屬關係,這些院校原有的隸屬關係就是其現在的行業背景。

由於具有特殊的行業歷史背景,它們的畢業生就業時常常受到國家部委、國有大中型企業及民營企業的青睞和重視。

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如能依據院校行業背景挑大學、選專業或許能為孩子的未來就業前景打開另一條新通道!

瞭解院校的歷史沿革和歸屬,家長就可以辯明學校的強勢學科和特色專業。例如,很多叫某某理工大學的。這裡除了教育部所屬的像華南理工、大連理工、華東理工、武漢理工之外,還有屬於工信部的北京理工、南京理工,剩下每個省(市)都有理工院校,有的省有好幾所。如西安理工、陝西理工,這些理工院校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專業是不一樣的,因為這些理工院校前身有的是工學院,有的是化工學院,有的是地質學院,有的是冶金學院,也有的是師範學院,歷史淵源和辦學特色都不一樣,歸屬也不同。

04

瞭解院校的辦學實力

打開每所高校的官方網站,在學校簡介欄中都對本校的辦學情況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信息量較大,家長往往分不清主次。從報考的角度講,家長可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去了解大學的實力:

師資力量

主要看院士數、博導數、長江學者數、“千人計劃”入選數等,這是大學實力的集中體現。

學科實力

主要看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重點學科等。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其中有無國家重點學科以及同一重點學科的排名是衡量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關鍵。

一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數量能直接反映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人才的質量。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是目前公認的權威參考依據,家長在給孩子圈定了專業方向後,可查看自己所選報學科(專業)在哪些學校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哪些學校屬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同學校的同一國家重點學科再根據排名來確定,往往能得到較高的性價比。

特別提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科評估主要是按照一級學科、二級學科進行,對應到本科招生專業時在名稱上不一定完全對應,考生需要搞清楚相應的學科對應的招生專業名稱是什麼。

2019年高考志願填報攻略

學校優先原則

以下四種情況首選學校:

1、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位於前列的考生,應首選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切忌以專業定學校。因為在名牌綜合大學裡,即使同學對專業不滿意,在入學後仍有很多轉系、轉專業、修第二學位、第二專業等二次選擇的機會。

如果是以專業定學校,這部分同學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發揮,特別是選擇了那些操作性很強、專業面很窄的工科專業,當想跨學科學習或轉系、轉專業時,便會發現由於專業的限制,困難重重。

2、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學校數量多,專業也多為操作性很強的工科、社會科學及相關專業,機會要多於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

但事實上是,由於這部分考生為數眾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對於這部分考生的志願,應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餘地會變得更大,競爭會小些,同時也有益於今後的發展。

3、對於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選學校更為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當地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考生。

應當承認,這部分同學的高考競爭能力相對於前兩類同學要弱一些,所以,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有可能提高一個批次錄取。

每年都會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範院校由於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而那些處於專科分數段的第一志願報考這類學校的本科專業的考生,則都順利地被這些院校錄取到相關的本科專業就讀。

4、如果同學大學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可以考慮優先選學校。因為大學畢業後直接就業,應聘時學校的牌子相對而言顯得更重要。

專業原則

以下幾種情況首選專業:

1、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層次相差不大時,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2、在所報專業和就讀學校發生矛盾時,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為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3、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現在有的高校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後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

4、如果大學畢業後想繼續深造,則應該打好專業基礎,為今後的長遠發展目標做好規劃。可能同學選擇的專業所處學校的牌子不是太響亮,但是如果同學能把專業學得很好,本科就讀的學校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為同學以後考入更好的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域原則

對於城市地域的考慮:

中國的家長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總認為到這些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極具優越性的城市讀書,不僅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未來就業的競爭力。這樣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卻也同樣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這些大城市高校在錄取上一再凸顯“三高”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如果自己所在的是一個非平行志願填報的省份,第一志願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考生和家長真該多掂量掂量,千萬不要衝高冒險。

另外,還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離換分數”原則。這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填報志願的術語,主要針對某些考生和家長“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認識誤區提出的。

那麼多數孩子如果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我們可以注意選擇各大地區的首府城市。如華中地區的武漢,西南地區的成都,西北地區的西安,東北的瀋陽。其次是這些地區的副中心城市,如東北的大連,東南的廈門。原因非常簡單,這些地方都是好大學聚集的地方,不僅都有985,211學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佈局的一個大學群,學科門類齊全,學術生態環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還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區,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而且多數是部屬老牌高校(當然現在不一樣了)。

重慶是原來副中心城市裡最特殊的,現在是直轄市了,有一個非常好的重慶大學,還有一個有資歷的西南大學,211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推薦深圳,主要是著眼未來。深圳已經超越香港,廣州,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學培養了馬化騰,深圳還有華為,華大基因等等,隨著深圳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開眼界,可以考慮深圳。

志願填報的誤區與對策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高考擇校的正確姿勢:如何挑選心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