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玉石之國”,使玉石上升到了思想精神領域,成為一種至今不可缺失的傳統文化。玉石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說,以德行來比喻君子,這一個比喻不為過。

今天的很多人說玉石被人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卻未必知道神秘的色彩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神秘的色彩,其實就是作為一個人應當遵守的道法,做人要像玉石一樣純潔,其德行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這是以物喻德最好的例子。古代人要樹立一種教育人的範本,在人們的精神領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僅僅按傳統的典籍教育是不行的,而是要將傳統教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佩戴玉石,就是讓人們看到玉石後,想起自己要像玉石一樣,做人要透明,做事要穩重,對得起祖宗和人民。但是今天的人把這一層概念模糊了,或者說是糊塗顛倒了。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有人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些話中所謂的“君子”就是一種權位與財富的標誌,也就是說,這些“君子”是有權有錢、有地位有身份的人。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沒有真正理解古代“君子”的意義,以及古代有財有權人的德行。

老卞認為現在沒有人是不認識玉的,更甚至許多收藏玉石的人已經把玉的包括種類、分類、產地、以及一些玉石的歷史都已經瞭解的清清楚楚了,那麼今天老卞就繞過那些最基本的知識,而是從怎麼選擇玉石和鑑別玉石這兩方面,給那些想要收藏玉石的人和那些玉石收藏愛好者說一說玉石的收藏小知識。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先說一說要怎麼選擇玉:

  • 從玉質方面選擇

材料是玉飾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於一件玉飾至關重要,如玉質、玉色、光澤、緻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級的要素,不應忽視。不同品種的玉材,材質特點和定價的要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和田玉要求顏色純白並且溫潤細膩為好,透明度高了反而不好,而翡翠則要求顏色豔麗純正且種水俱佳為好,透明度越高越好。

所謂一級品的玉石就是原石的雕琢品,除雕琢外沒有經過人工的任何改變。在今天的市場上,無論是玉石還是翡翠,基本上以A、B、C三個級別來界定。所謂A類貨就是除了人工雕琢外,沒有進行其他處理的玉石。所謂B類貨是指很多雜質的劣質玉石,通過酸洗,去除了裡面的雜質,再注入透明的液體,使其變成更加晶瑩漂亮的玉器。所謂c類貨就是對其酸洗去雜質後,又進行染色,成為已經完全人工製成的假玉石。從價值上來說,後兩者遠不及第一種。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從造型和紋飾方面選擇

造型是體現玉器價值的又一方面依據,要從審美的角度去欣賞。說實在話,造型的好不好,實在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情,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藝術細胞。沒有這一份藝術細胞,把國寶的造型擺在眼前也看不出子醜寅卯。因此,要進入收藏、辨偽、研究的領域,就要對器物的造型有一定的權衡。這一方面的知識不僅僅來自於對古代器物的學習觀察,還來自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要縮小範圍的話,就是要對繪畫、攝影、書法、設計、古代器物、傳統文化有個系統的瞭解。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從雕工方面選擇

雕工包括設計和技法。凡砣工利落流暢、嫻熟細膩的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誌,不可貿然收藏。玉雕藝術要繼承傳統,才是負責任的態度。對玉器雕工的鑑賞水平,取決於自己對篆刻、美術線條,以及刀法的掌握。就是說,能具有對器型鑑賞的水平,基本上就有對雕工鑑賞的能力。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從藝術風格方面選擇

無論是書法、美術、雕刻、建築、刺繡,其中都要包含製作者的藝術成分。藝術水平的高低決定玉石器物的貴賤。就好像書法作品一樣,同樣是一起上書法培訓的學生,同樣是一個老師的教導,教的是同一種書體,最後的區別卻是大的,有的學生只能臨摹某種書體,有的學生則成了書法大家,因為後者注人了藝術的成分。玉器的雕琢藝術、造型藝術也不例外。這個藝術到底用什麼詞語來界定,實在不好找出這麼個詞語來,可以說,用盡天下的詞語,也形容不出來,大不了是一堆陳詞濫調,讀著很朗朗上口,就是說明不了問題。

所以說,藝術的味道,需要一個人不斷的學習體驗才具有。比如有兩個人,同時看書畫展,一個人看熱鬧,一個人看門道。你給看熱鬧的人一幅書法作品,他也許糊了牆。你給看門道的人一幅字畫,他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糊牆,一種是珍藏:之所以糊牆,是因為他能看出這幅作品的門道,不過是一幅沒有章法的隨心所欲的毛筆字而已;之所以珍藏,是因為他能看出這幅作品裡面的藝術成分非同一般。繞了這麼大的一圈子,就是為了說明,作為文物辨偽者,不讀書,不學習,而鑑賞藏品,是自欺欺人的。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從稀少程度方面選擇

玉器的稀少程度,取決於對歷代玉器品類、材質、工藝、造型的把握,如果是一件比較少見的玉器,就是孤品了。即使現代滿市場的玉器,要選擇一件稀少的玉器,還是需要具備大量的知識。雖然是一大堆的垃圾產品,如果你的眼力和欣賞角度刁,同樣可以從垃圾中挑選出精品。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綜上所述,評判一件玉器的價值不能片面求之,而要綜合各方面的要素統一判斷。購買者或收藏者不僅要掌握玉石的基本知識,還要了解玉器的稀有程度、實用性、觀賞性、工藝性、流通性和社會需求等,當然更要了解影響一件玉器價值的其他因素,包括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的美學素養和藝術修養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在魚目混珠的市場中作出準確的判斷。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再來說一說怎麼樣能夠快速的辨別一塊玉呢?玉的鑑別方式很多,但是當你看上一塊玉的時候便不可能讓你有大把時間去鑑定它的真偽,那麼用我說的這幾招試一試,最起碼有了一點保障。

  • 如果玉件的死角部位的堆積物(包漿)附著力很差,是贗品

一般情況下,老玉的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歲月所沉積下來的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中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稜角處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採取製造表面氧化層的工藝,採用保持工藝稜角部位的鋒利度,但是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用一個竹子做的牙籤都能挑下來。用水一洗,直接掉了。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玉件表面是半熟坑器,表面卻有網狀腐蝕紋、不規則凹斑(放大鏡觀看),是贗品

半熟坑玉器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玉器表面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稜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徵。贗品主要是採取球磨振盪設備及噴沙設備製造表面氧化質感效果,使稜角產生圓滑過渡,要麼採取酸液腐蝕處理“火氣",留下了人工的凹斑。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玉件是熟坑器,表面的擦痕是平行的,或者擦痕少(放大鏡觀看),是贗品

熟坑玉器指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稜角有相當的圓滑過渡,手感極好。在把玩中,人體的汗液、酸、鹼、植物蠟等滲透到玉肉中,使玉肉表面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還有,經過人為長期盤磨,玉器表面會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渡。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多是採用打磨的方法處理光滑的手感。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雕刻、拋光後的產品,放人酸性液體中浸泡若干時間,使表面腐蝕,產生白灰皮或者雞骨白。由於透閃石的纖維狀變晶交織結構,其斷口呈參差狀,經細磨、拋光後,表面應是光潔、圓潤、平整。但經酸腐蝕處理後,由於表面顆粒不均勻,溶解速度不一,因而形成凹凸不均的“橘皮狀",用放大鏡、顯微鏡很容易看見。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滴在玉件上的水滴快速散開,是贗品

玉石含有澀性,一滴水滴在玉上,會形成露珠狀,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散開,現代仿品多用蠟、油、環氧樹脂等元素處理外表光亮,水滴很快滑動消失。

  • 如果玉件的顏色深淺不一,或者太勻稱,找不出絮狀或者石紋,有可能是假貨

逆光看玉石,如果顏色渾濁,或者太清澈,看不到石頭組織,除了一級品的翡翠和玉石外,市面上出現這樣的東西應當警惕。多數為酸腐蝕後的東西,或者玻璃產品,或者石粉壓制產品。

  • 如果玉件的手感輕,並且沒有冰涼之感,是贗品

玉石比重大,比其他石質密度高,體積同樣大小的普通石頭和玉石輕重明顯不一樣,玉石有壓手的感覺。如果手感輕,要留心。在常溫下,石頭和玉石的溫度不同,玉石的稍低,所以有冰涼的感覺,這是因為玉石的密度高,含有水分,而結構比較鬆散的石頭則沒有此感覺。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玉件的手感不柔滑,必然是贗品

真品古玉器質地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沒有這些感覺,有的新玉件拋光差,死角部位扎手。

  • 如果玉件的斷口或者加工槽部位結構參差,以及殘痕鋒利、扎手,是贗品

古代玉器的加工由遊砂而成,就是我們知道的砣工加解玉砂。工藝稜角不可能留下尖銳的部分,加上古代器具多為珍貴品,常常擦拭,常常使用,又因為埋入地下很多年,地下水的酸鹼腐蝕掉尖銳的部分,形成鈍角,手感光滑舒適自然。新加工的玉器根本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有死角,都要留下尖銳的部分。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用普通刀具都能劃下痕跡的古玉件(嚴重鈣化的除外),是贗品

古人加工玉器非常嚴謹,尤其是祭祀類的和皇家貴族的玉器,要選用上等預料,在潤度、硬度、顏色等各方面需要精心挑選,次料不會用來加工。現代仿品正好使用的是次品料,一來價錢便宜,二來硬度低容易加工。不可能使用上好的玉,因為優質玉料價高,市場價每公斤已逾十萬元,其硬度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難度高,古玉器的仿品大都採用價格低廉的岫巖玉、獨山玉、藍田玉或其他低質雜玉,這些玉硬度都低於5.5。

  • 如果玉件的雕刻痕跡是半圓型,或者U型,多是贗品

除了原始時期、商周時期的簡單的雕刻花紋,其紋路有時出現U型外,以後工藝複雜的玉器多呈現v型。出現U型刻痕,多是贗品。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玉件的雕刻紋路有普遍的崩裂痕跡,是贗品

玉器組織結構穩定,古代雕琢用砣工,稜角處的扎手現象在加工時就已經打磨下去了。現代機器旋轉速度高,刀頭鋒利,加上經過酸性腐蝕,玉料改變組織,出現表面有顆粒、邊界模糊的雕刻痕跡,斷面已沒有了光澤,稜線也不挺拔。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面的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與整玉一致的是真品。

  • 如果玉件的鑽孔有均勻螺旋紋,是贗品

古玉加工工具簡單,鑽一個孔非常費事,要反覆地添砂,反覆地鑽,所以孔內不可能留下均勻的螺旋紋。只有現代機器高速轉動下才會產生均勻的螺旋紋。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是岫玉、祁山玉等蛇紋類,以及其他低檔玉石加工的古玉件,多是贗品

用來仿古的玉料,大多選用質次價廉的透閃石、蛇紋石,或蛇紋石化透閃石巖、大理石化透閃石巖等。產狀多為“山流水”,結構多為葉片狀變晶交織結構、纖維狀斑雜狀結構、粒狀葉片狀交織結構等等。礦物純度、礦物顆粒細度都比通常的真正的古玉要差很多。

比如岫玉、祁山玉等蛇紋類的玉石的石質含量大,有黑點,看上去好像沁色。但是古玉就一種顏色,質地純,經過千百年的地下風化產生了沁色,並不是由帶有皮色的玉石加工所成。明高濂《燕閒清賞箋.論古玉器》道:“近日,吳中工巧,模擬漢宋螭塊鉤環,用蒼黃、雜色、邊皮、蔥玉或帶淡墨色玉,如式琢成,偽亂古制,每得高值。這句話就是仿古玉用料的最好詮釋,仿古者使用了一些劣質玉石,正因為這些玉石質地不純,色彩不正,肌理粗糙,光澤晦暗,看上去很像古玉,造假者才選中了它們。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 如果玉件的顏色過於重,有顏色的地方鈣化嚴重,是贗品

玉石顏色的形成有一個過渡,其組織與玉肉的硬度差不了多少。既使雞骨白類的鈣化現象,玉肉已經鬆動。那麼鈣化部分就跟著鬆軟。

有顏色的多是玉皮或者沁色,硬度不算低,其光亮度和玉石的組織變化不大,如果作假者要將顏色注人其中,必須改變玉肉的組織,有火燒和酸液浸泡等,致使玉件表面有凸凹點,可用十倍的放大鏡觀察。

採用提油或浸染方式作假的古玉,沁色往往沒有過渡層次,成片分佈。採用“開窗”的方式,在玉器表面淋油或覆蠟,可達到部分受沁的效果。對於採用這種方法偽作的玉器特點,其受沁部分與未受沁部分,會呈現出突變的顏色或質地。真品古玉,受沁部分與未受沁部分在透射光下會呈現出漸變的趨勢。

老卞說玉石該怎麼收藏?玉石從選擇到鑑別,一樣都不能少!

好了,不知道大家對老卞的說法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或者漏掉的,歡迎大家留言,老卞將和大家共同學習玉石的收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