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北人愛吃炒餅?

成雪濤


我就是北方的,現在在南方定居了,有時候特別想吃家裡的炒餅,那是真的好吃,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經常在學校對面吃炒餅,那個老闆我們也熟了,每次都是給我們加量炒的,用的大白菜的那個硬幫,炒起來特別好吃,然後吃的時候在加醋,然後配兩瓣大蒜,那簡直了!比什麼漢堡之類的好吃多了,每次我們吃炒餅都得放好多醋,用醋拌著炒餅吃,特別好吃。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還是都得吃份炒餅的,小時候的味道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了


康泳輝


我是河北人,其實,只要是餅,咋做我都愛吃,尤其是悶餅,以前是沒有炒餅的,感覺炒餅是快餐,而悶餅是個細緻活,三十年前見過一位老師傅的手藝,先說烙餅,烙熟以後,一刀切開,一抖,好多層,他自己說的像一本書,然後涼一些了,刀功開始了,餅絲切出來,都是洋火棍粗細,長短,油熱了入鍋,一邊翻遍一邊加油,動物油最好,到一定火候,把調好的作料連碗扣在餅絲上面,關火蓋上蓋子,悶上一會兒再翻調均勻,講究的是根根油汪汪的,必須外焦裡嫩。當然,這當中還有別的環節,我記不好了。現在這種手藝在我們這已經是見不到了,炒餅到是很多。河北地域很廣,可能別的地方還會有很多別的悶餅做法,即便是一個縣城,師傅傳承的手法不一樣,做出來的風格也是不同的。

寫到這我都把自己寫餓了,您說能不好吃嗎?反正我的朋友都愛吃,最佳搭配是再來一份酸辣湯,絕了……



閒品往來


我老家在河北唐山地區。但我父親1919年十毛歲的時候,就跟隨爺爺還有伯父他們到了黑龍江;所以我說不清河北人願意吃炒餅的事兒。但我二十幾年前去過唐山,由此知道了河北人願意吃麵餅的習慣。但我看見的那種餅,並不是炒的,而是不放油的幹烙餅。餅很大,擀得也比較厚,我沒注意是不是分層和放了油的。只趕上餅要出鍋的那功夫,烙餅的師傅把已經八分熟的餅翻個個兒,然後用很厚的木鍋蓋壓在上面。鍋是四外有沿的平底鍋,鍋沿的高度幾與要熟的餅等高;所以鍋蓋壓在上面,餅應該是基本透不過氣來,能夠有效地防止餅裡面的水氣跑出來,好處當然是省得發乾。站那兒看了一會兒,但終於沒有買;所以至今也說不清那種烙餅是什麼味道,想起來挺遺憾的。


響箭6


我是河北邯鄲武安市人,我就特別喜歡吃炒餅!每當下班,或者飢餓時第一個想吃的就是炒餅,加點辣椒油,配瓶啤酒的那種!

我覺得喜歡吃炒餅有以下原因:

1,有分量,本人並不喜歡吃火鍋一類的,因為煮好了菜也餓過勁了!

2,速度快,不論是做,還是吃速度特別快,大口大口的吃,橫掃飢餓感!

3,口味鹹香,適合大眾口味,加點辣椒油更是美味!

4,尤其是那種有點乾巴,糊一些的,吃起來口感勁道!

我是農村小呂子,歡迎大家來我家鄉吃炒餅哦!管夠!😁


農村小呂子


我在北京密雲霧靈西峰工作時,和景區照相部的老闆興趣相同,成為哥們。我河北最南端磁縣的。照相部老闆我哥們是河北保定易縣的。一南一北。由於山上的伙食單調,我們經常出去打牙祭。我倆到飯店經常點炒餅吃,每每都要吃上一盤,就上大祘,美的很。時常同行的照相部員工,吳男陝西漢中人氏,遠嫁河北的一枚溫婉女士,每當看到我倆吃炒餅的樣子,不能理解,你們河北人怎麼這樣愛吃炒餅。不可思議,只搖頭。






楊金現


炒餅其實不只是河北人喜歡吃,在山西、河南、北京等地不少地方炒餅都還是蠻常見的,也是很受老百姓歡迎的一種家常吃法,地位就跟有些地方的炒河粉、家裡的蛋炒飯差不多一樣重要。

而河北人也好、北京人也好,人們愛吃炒餅其實就是覺得炒餅好吃唄。絕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的時候吃什麼自然口味就有這個偏好,一個人的喜好是沒有辦法量化出一個數值來解釋的。

而最初北方地區人們喜歡吃炒餅,跟自古“南米北面”的飲食劃分也有關係。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自然各種麵食就吃的多,而炒餅就是一種介乎於烙餅和麵條之間的存在。炒餅的產生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烙餅這種東西幾乎只有第一頓比較好吃,放久了就會有點變幹變硬不太好吃,那麼切成絲改的像麵條一樣炒著吃就是十分聰明又合理的做法了。

其實跟炒餅類似的東西還有燜餅、燴餅這些美食,在做法上有點相似,只不過是炒餅一般需要先過油炸一下,然後再跟菜一起炒;而燜餅就不需要炸了,配菜炒到3成熟左右下餅絲一起炒,一般也不用加水青菜會出水,炒勻之後蓋上蓋小火燜熟就好了;燴餅簡單的說把菜炒至斷生然後下餅絲、高湯煮,燒開之後大火收下湯汁就可以了。

炒餅的區別就是比較幹身利落,不會連湯帶水的,這個講究跟幹炒牛河有點像。

所以綜上所述,河北作為小麥主產區,人們的飲食喜好麵食就很正常,而炒餅就是人民群眾對於麵食的一種物盡其用的創造。而這種創造能流傳下來,就是因為炒餅確實也很好吃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炒餅,你覺得好吃嗎?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炒餅是河北主食,如同陝西臊子面,武漢熱乾麵,當然的愛吃。

單就外形特徵來看,炒餅屬於麵條食品,都是條狀,只是做法不同。麵條溼著做,叫麵條;餅絲幹著做,叫餅絲。

在小麥產區,麵粉必然的主食,前排三個品種:①塊狀的饃、片狀的餅;②條狀的麵條和餅絲;③粥狀的湯。

麵條是生面片切條,餅絲是熟面片切條。所以麵條適合煮,餅絲就不能,熟餅絲一煮就成糊,只能炒。但是烙餅可以直接的吃,幹吃、就菜吃或卷菜吃都是美味,也是傳統吃法。那麼為什麼要二次加工,切成絲炒出來,豈不是找麻煩嗎?


這就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烙餅本來是直接吃的主食,再加工一下更好吃。烙餅最好現烙現吃才好,放一天之後口感就不行了,俗話說的那樣,咬起來像“腳繭子皮”。這樣的烙餅切切炒炒,味道暴漲,就像剩米飯的炒米、剩麵條的炒麵,成了家常飯的最美味。

家常炒餅做法如下:

●一張餅切絲,二兩綠豆芽,一個雞蛋,蔥段薑末生抽胡椒碎各適量,喜吃辣的切兩隻辣椒。

●雞蛋打糊煎老一些,帶焦黃,剷起來。

●豬油熱鍋,爆香蔥姜給炒餅絲到回軟出香,給豆芽繼續炒,烹進生抽,給煎雞蛋翻炒到整體味道濃郁,關火裝盤。


普濟


不是炒餅,應是燴餅!本人老家河北滄州地區,本人最愛吃燴餅!河北是小麥主產區,自古以來,河北人以麵食為主,饅頭,花捲,大餅,燒餅,麵條是河北人的主食。小的時侯,最愛吃韭菜餡裡面帶幾小片豬肥肉的包子,咬一口特別香。再就是發麵大餅和帶芝麻的燒餅。五十年代,河北燒餅用木材吊爐烤,邊烤邊翻個兒,刷糖色,一咬裡面一層一層,又香又好吃。河北人為什麼愛吃燴餅呢?個人認為古人可能是烙的餅放的天數多了,吃起來硬,一個偶然,把餅切成麵條狀,用油爆鍋加上材料,把切好的餅放入鍋內,翻炒幾下,用水一噴,蓋上鍋蓋燜一會兒,出鍋食用,吃後感到好吃,因此一代代傳了下來,造成了河北人愛吃燴餅的習慣!(有的地方也叫燜餅)


用戶正言


說起炒餅,的確是河北人喜歡的美食之一。如果說為什麼愛吃炒餅,恐怕大多人會說就是喜歡,因為喜歡吃的就是好吃的。但是,把這當做一個問題來說,作為北方人,也可以梳理出幾條所謂的理由來。

一、從歷史角度來說,好多人從小就吃,是一種飲食習慣。雖然無法追溯炒餅的起源,歷史有多久,但在好多人記憶中,從小時候就吃炒餅,是家庭餐飲的重要種類,不可或缺的。好多人會記得,媽媽在灶火大鍋裡烙出圓圓的大病,揭開兩片,晾涼之後,切成細細的餅絲,用菜熗鍋後,放水燒開,將餅絲倒入,來回攪拌均勻後出鍋,香噴噴的炒餅就做好了。當然,如果放上肉或者雞蛋,味道更美了。

二、河北人偏愛麵食,炒餅是其中一種重要形式。北方人喜歡麵食眾所周知,饅頭、包子、烙餅、炒餅等等,都是麵食形式。在河北人心目中,兩天不吃麵食就會想,三天不吃就會受不了,只有麵食入口,肚子才感覺是吃飽了,否則,吃再美味的菜,也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三、炒餅做起來相對簡單,省時省力。現在吃炒餅都是買現成的餅絲,不像原來還有自己烙餅,自己只需買上蔬菜熗鍋,基本這頓飯就完成了。相對於蒸饅頭、包子、包餃子簡單了很多,在現在節奏加快的生活中,吃一份炒餅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四、炒餅的多樣化,給人們帶來的新的體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吃上確實下了功夫,各種美味應有盡有,一種食材可以做出多種口味。比如炒餅,有的小店竟然開發出了幾十種菜底炒餅,對面粉、食用油、烙餅技術、炒法、炒餅用具都有了特殊要求,於是一份份口味不同的炒餅呈現在人們眼前了。

五、與河北人樸實執著的性格也不無關係。河北人樸實、善良、執著,不見異思遷,不忘本等等,這些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在對待美食上也如此。多年養成的口味,不會輕易改變,即便有外來美食,品嚐還是可以的,如果三天兩頭去吃,一般人很難做到。只有對待吃了一輩子的麵食,喜歡的炒餅,幾天不吃是真的會想的。


石家莊新聞網


我是秋歌,一個半大老頭來插一小嘴:說到河北人愛吃炒餅,我先說一下座標:滄州火車站直走,第一個路口右轉,向前三百米滄州糧食局職工宿舍。早點羊腸子湯,十塊。炒餅,燜餅,兩者其實是一個東西,唯一的區別是淋水,淋水的軟一些,是燜餅,不淋水的是真正的炒餅 ,北京,河南都能。河北人喜歡吃的實際上是燜餅。燜的下頭還有一種餅,是多加了水煮一會,帶湯吃的,叫煮餅。東光,泊頭,還有鐵師子鎮海吼那邊,都一樣,是燜餅。山東濟南也愛吃燜餅,,主要是方便,連菜帶飯一碗解決。河南那邊叫燴餅,是帶湯吃的。我因工作關係到處跑,對全國各地飲食比較瞭解。很高興和河北老鄉交流。說的不對請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