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孔小惠


看了很多回答都說羅非魚髒有毒!手癢了來回答一下!羅非魚在我們那叫非洲鯽魚,羅非魚很受環境影響的!生命力也很強,覓食也很猛,易垂釣!純野生還生活在好環境的地方,不管雌魚還是雄魚個體都比較鮮豔跟美麗,煎炸煮都很好吃,肉質也很鮮美不會有土腥味!相比較飼養跟環境較差的地方羅非魚肉就不好吃了!個體以藍灰色為主,可能除了雄魚看起來還有點好看外!其它感覺很醜!而且土腥味也大,所以吃法跟做法都要去腥味了!說真的,小時候就很喜歡釣羅非魚,一把竹竿,一卷釣線,一個泡沫魚漂,一個釣鉤,挖點蚯蚓就可以出發了!可惜現在好地方不多了!以前出門就有小溪,溪水也很清澈,釣點就喜歡在小溪壩下面垂釣!


鮮明的栗子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上類似鯽魚,因此又叫非洲鯽魚。它有著異常強大的生存能力,無論海水,還是淡水都能生存。可作為一種成功的入侵物種,為什麼吃貨們卻不愛吃羅非魚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有些人覺得羅非魚太髒了。羅非魚是雜食性魚類,最愛混跡在城市的排汙口,被列為世界十大髒魚之一。日常就愛在髒水裡翻騰,特別是野生羅非魚,讓不少吃貨望而生畏啊。這魚再好吃也怕吃出病來啊,羅非魚一剖開就能看見一層黑膜。裡面含有很多的細菌和毒素想想就不敢吃了呢。野生羅非魚就更加了,生長水質難以保證還可能攜帶有魚病。

而且有的人覺得羅非魚吃起來帶著股土腥味,實在是不好吃。不過也有人覺得不吃羅非魚的人,根本不配叫吃貨。羅非魚明明好吃又便宜,不僅肉質細嫩骨頭少,還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甚至被稱為不需要蛋白質的蛋白源,魚好不好吃靠的是做飯的手藝,來來來廣東人教你做羅非魚啊。紅燒清蒸燉湯都可以哦。絕對是帶過的最成功的一屆入侵物種了,

其實人工養殖的羅非魚,還是安全有保障的。烹製過程中,再將內臟和黑膜,仔細清洗一番,食用起來是沒什麼問題的。


找靚機科普君


羅非魚,是從非洲到我國的,是一種淡水魚。起初是叫非洲鯽魚,後面就被我們成為羅非魚了。很多人不吃羅非魚,估計是覺得它很髒。因為野生的羅非魚確實是很喜歡生長在骯髒的水域,尤其是城市的排汙口等等。也有很多人誤會它的清道夫魚。其實它不是,清道夫魚是長這樣的!

這模樣確實是很醜,這魚就很喜歡吃水族箱的殘餌、汙物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但是人家羅非魚是長這樣的

翔泰羅非魚

人家羅非魚身體黑亮黑亮的,也還是很帥氣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清道夫,根本就不是什麼髒魚。

要說野生的羅非魚髒,那也確實是的。因為野生的生長環境就是那種池塘裡的汙水,把魚開邊,裡面的黑膜顏色越黑,就越髒,越有細菌的。而且也有很濃的土腥味。所以,想要吃羅非魚,養殖的才是最健康的!

翔泰羅非魚,天然水庫生長,深水網箱養殖。是在水庫水面最上一層乾淨的水域生長,沒有土腥味,魚肉也鮮嫩,口感也是清甜的。

翔泰羅非魚的養殖基地(天然水庫,周邊生態環境好,有專員人員適時測水質等)

翔泰羅非魚切開,黑膜的顏色也是不深的,品質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且翔泰羅非魚的投料物,是自家研發的飼料。用魚粉、豆粕、菜粕研製而成的魚飼料。從源頭保證了羅非魚的健康與品質。

且羅非魚只有一根主刺,魚肉無小刺,老少皆宜,可以大口吃肉。無論是紅燒還是燒烤都是不錯的魚。


翔泰海鮮大廚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首先咱們先說兩個事情啊,其一“羅非魚”並不是一個類似“草魚”、“鯽魚”這樣的準確描述,而是麗鯛科的麗鯛屬Oreochromis和非洲鯽魚屬Tilapia等多種被引入國內養殖魚類的一個統稱。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而我本人還是挺喜歡吃羅非魚的,在這邊有叫做福壽魚的,前幾天吃火鍋的時候還涮了一盤,雖然在魚類中不算是特別突出的鮮,但是勝在沒有小刺、肉質還算比較嫩。而且現在我們吃到的都是養殖的羅非魚,沒有之前所謂的“髒魚”的困擾了,野生的羅非魚可能因為適應力太強所以在比較汙濁的環境也能生長,但是普遍又小又不好吃,其實“髒不髒”主要還是跟生長環境有關係。

至於有些人不吃羅非魚,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誰還沒有個人的喜惡了。其中有一部分人也是因為對於早期的羅非魚印象不好,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人們對於一些雜食性的、生存能力特別強的生物都是有戒心的,比如小龍蝦不也是如此嘛,現在不也是給吃到需要靠大量養殖來勉強維持市場供應。

你喜歡吃羅非魚嗎?相比較起來你吃過最好吃的魚類是哪種呢?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是從國外引進的物種,因為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因此被列為入侵物種。羅非魚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也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那麼為什麼很多吃貨不吃羅非魚呢?我給總結以下幾點。

第一:南方特有,不易得。此魚在南方才有,因為高溫才能存活,低溫基本上都是死,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下就很難存活。因此羅非魚的受眾就少了一大半。

第二:羅非魚可能攜帶細菌。羅非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因為生長迅速,繁育能力強,迅速擴展到國內各大水域。而且越是在城市排汙口,這種魚就越多。羅非魚攜帶細菌的可能性比較大,處於安全考慮,很多人不敢吃。


雖然咱們國人不太吃,但是國外很多國家還是非常喜歡吃羅非魚的,尤其是美國人,美國政府說羅非魚是含汞量最低的魚類之一(與沙丁魚並列),美國農業部也說羅非魚低脂肪、高蛋白、高氨基酸高鉀、高硒、高維生素K,總而言之羅非魚的養生功效還是不錯的,可以食用,但是也要根據個人喜好咯!


大家有沒有個人的意見,可以一起討論哦!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每天分享關於美食類的文章。


小曉彪仔


首先更正一下,羅非魚是引進物種,不是入侵物種。在中國大面積養殖。

一、羅非魚髒不髒?

羅非魚具有在汙染環境中生長的能力,人們有時會用羅非魚來治理汙水,比如某些工廠需定期排出生物質汙水,會設計一個九曲十八彎的排放溝渠聯通江河湖海,在排放溝渠中放養羅非魚和貽貝,汙水經過這九曲十八彎的排放渠後,水質可以得到明顯改善,達到排放標準。汙染環境生長的羅非魚比較髒,吸收的重金屬較多,不建議食用。

不過市場上見到的羅非魚基本是魚塘飼養,不像排汙口那麼髒。其實魚塘飼養都是高密度飼養,要求狹小空間內飼養更多的魚,這樣才有經濟效益,因此對水質要求挺高的,不然活不下去,所以魚塘飼養的羅非魚可以食用。

二、羅非魚的腥味

所有魚都有腥味,因品種不同和生長環境不同,腥味大小不同。家裡處理羅非魚時要記得用手一點點剝掉腔內壁的黑膜,那個最腥。一些餐館圖省事兒,黑膜波不乾淨,就拿來做烤魚、麻辣、油炸等。其實剝洗乾淨的新鮮羅非魚做清蒸也是好選擇,不會有腥味,而且肉厚無刺,吃著很有滿足感。羅非魚的肉厚實,略粗一點,清蒸時容易蒸老,所以火候特別重要。

掌握不好火候的人,可以做炸魚、麻辣烤魚等,反正肉厚,經得起折騰。餐館一般都用這些重口味的做法,也是怕萬一有腥味引起糾紛。


又開始踢球的老廣


注意用詞,羅非魚是國家引進的,而不是入侵物種。說羅非魚髒,其實是它的適應能力極強,就算在很髒的汙水也能生存。要說最髒的魚,埃及塘蝨魚應該算是最髒的一種吧,對於這種魚,真的很少人喜歡吃。而市場賣的羅非魚,都是人工養殖的,水質也很有要求的,因為魚塘裡不只有羅非魚,還混養有其它魚類,如果水質不好,其它魚類可能很難生存。其實羅非魚是一種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的魚類,而且肉多刺少,在廣東很多人都喜歡吃,你到市走一圈就知道,基本上每個魚檔都有羅非魚賣。當地人都說羅非魚對身體有好處,特別是病後或者手術後,都會買幾條羅非魚燉燙吃,認為這樣有利於身體恢復。

羅非魚俗名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羅非魚原產於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福壽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度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

廣東的茂名市,水產養殖業非常發達,有“中國羅非魚之都”之稱。在茂名的鑑江和袂花江流域,水之源豐富,其中可以看到連片的魚塘,這些大大小小的魚塘,主要養殖的都是羅非魚。茂名現在全市羅非魚養殖面積26.7萬畝,每年的羅非魚產量超20噸,佔到了全省的1/3,全國的1/9,全市有10多家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經過深加工的羅非魚切片系列產品也出口遠銷歐美、中東等地。


世界奇譚


羅非魚缺點如下

1養殖週期短——同樣是雞,肉食雞一個月出欄,柴雞一年出欄,你吃哪個?

2血統差——來源於非洲鯽魚,基因上和食人魚是近親,你還吃嗎?

3肉質差——說是淡水魚,跟我們常見的鯉魚等鮮嫩的肉質沒法比,柴的要命。

4有異味——羅非魚肉有一股土腥味兒,常吃魚,懂的能吃出來。

5食譜雜——羅非魚什麼都吃,亂七八糟的髒東西什麼都吃,你知道後還有食慾嗎?

6引進物種——引進的東西一般都包含爭議,任何事都是雙刃劍,說不定哪天吃出問題就悔之晚矣了

7長相醜陋——賣相差就會影響食慾



有夢想的熊貓2


--------首發於 2018/11/20--------

羅非魚是從非洲引入的魚種,這種魚也不只是在我國引入了,其它國家也是引入了這種魚,這種魚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引入我國的廣東的,雖說當時也是有很多人養殖這種魚,但是這種魚在現在已經是被我國列入入侵物種之一。

羅非魚在其它國家是很受歡迎的,這種魚刺少肉多,肉也是很鮮嫩的,特別是美國人。

羅非魚這麼好吃,為何會說是一種入侵物種呢?其實主要就是羅非魚的生長是很快的,在一個環境之中是很容易適應的,對於吃的食物也沒有什麼要求,水裡的很多食物都是可以作為羅非魚的食物,如果不控制的話,羅非魚也會氾濫成災,影響一個水域的生態環境,現在在我國很多水域之中都是有羅非魚的,所以我國會把羅非魚定為一種入侵物種。

羅非魚這麼好吃,為何國內吃貨們不吃羅非魚了呢?主要是之前有人說養殖羅非魚的環境差,還有人說是用糞養出來的,久而久之,吃貨們就不吃羅非魚了。大大減少了吃貨們的鬥志,所以羅非魚沒人吃和“謠言”有一定的關係。


小鎮商城


羅非魚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傳入中國,具體時間在1954年傳入到我國華南地區,作為一種淡水養殖魚類。

它的外觀像鯽魚,又是從非洲東部約旦等地入侵過來的,便取名為“非洲鯽魚”。曾一度從越南傳入,便有了別名“越南鯽”。後來發覺這種魚不是鯽魚,便將此稱為“羅非魚”,音譯于越南語中的發音。在八十年代時,羅非魚已經分佈國內多數地區,繁衍出許多新品種。


羅非魚適應能力強,在淡水或鹹水中都能存活。其次繁殖快,再者是雜食性魚類,什麼都吃。特別是在城市海口排汙出,或者淡水渾濁地帶,羅非魚的數量居多。於是便被網友列入“世界十大髒魚之一”,也被稱為“水中清道夫”。光是這一點,已讓人們心生膽卻。

羅非魚其實不是想象中那樣髒的,在日本被稱為高蛋白質的魚類,還是世界水產業第一重點科研培養的養殖魚類,而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要說差到哪去也不至於吧。


羅非魚肚子裡的黑膜,看起來確實是髒,這也是不受待見原因之一。黑膜是羅非魚保護自己的利器,能讓髒東西分隔開,避免有害物質滲入。所以這層黑膜匯聚了細菌以及毒素,不過只要清洗乾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再來說說味道吧,有人認為土腥味重。其實不然,大水庫或者湖裡的羅非魚都不會的,只是肉質相對粗糙,適合多放調料烹飪,味道還是杆杆的。而且沒有什麼小骨刺,很方便食用。




此外,有些人認為價格高的魚營養才好,而羅非魚價錢低,好像八塊錢一斤吧,就認為不好。其實倒也未必,羅非魚在淡水魚類中,營養算是好的。

佘小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