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最有實力的豐臣秀吉為何不實質統一日本,而只是和諸大名建立了極其鬆散的聯盟?

全面戰爭影視


很重要的一點,豐臣秀吉的政權不是鬆散聯盟,是一個完整的統一政權。

真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分封制就是鬆散聯盟呢?全世界又不是隻有中央集權這一種政治制度。

首先豐臣秀吉能夠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檢地,這就是一個統一政權的標誌。這裡先說一個概念,從室町幕府時代的守護大名,變成戰國大名是有一定的標準的,而這些標準之一就是檢地。為什麼呢?因為檢地能夠讓大名知道自己的領地到底能值多少錢,對領地的控制加強,順便也可以按照檢地的結果,對家臣進行增封或者減封。

再者,豐臣秀吉何時建立的是鬆散聯盟?四國征伐、小牧長久手合戰、九州征伐、小田原征伐,哪個不是動員了豐臣家的軍隊去征服他們的?很多大名的確在被秀吉征服後依舊保存了家族存續,只是減掉了一些封地,但是這是分封制下的必然結果。不光豐臣秀吉如此,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是如此,織田信長麾下的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直元,還有近江國的蒲生賢秀、蒲生氏鄉父子,再加上播磨國的黑田家、伊勢國的北畠、神戶,全都是臣服於織田信長的家臣。

最後,你們又何曾見識過鬆散聯盟可以動員全國兵力去征討其他國家?要知道,當時日本的大名們是不願意去朝鮮打仗的,因為要渡海補給,太耗錢了。然而豐臣秀吉一而再再而三地給朝鮮派去軍勢,有人敢說不字嗎?沒有。甚至豐臣秀吉臨死前,還決定在次年都對朝鮮大出兵呢。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指尖看日本


實際上你搞錯了一件事情,豐成秀吉,他不是日本當時的土皇帝,他只是一個類似於武林盟主一般的存在。

什麼是武林盟主,也就是說天底下所有的武裝力量,當然名義上服從你,但事實上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畢竟手和腳都長在別人的身上,只聽別人大腦究竟是什麼意思,你實力強,當然武林第一沒人敢質疑,但是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什麼事情都幫你,你如果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甚至還有可能引起公憤,群起而攻你。

有人會說了,為什麼豐臣秀吉會打造這樣一個日本政府,而且在這之後,甚至還大肆的帶領軍隊進攻朝鮮,顯示出了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誰都不服,結果被自己人給陰死了。

這件事情要怪得怪到明智光秀的身上,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方面明智光秀殺了織田信長讓豐成秀吉有了登上大臺的機會,但另一個方面,由於織田信長死的太早,所以對自己天下布武的作戰計劃沒有得到徹底的實施,導致遺留下來一大堆的問題,豐成秀吉自己解決不了,他沒有織田信長那樣的才華,或者是那樣的魄力。

如果說要去形容這兩個人的話,織田信長變成那種你如果不服我,我就把你打到誠服為止,如果你在不臣服於我,我就直接把你給滅了,豐成秀吉給人的感覺便是如果你不臣服於我,我就打你,打到你承認失敗了,我就放過你!織田信長敢於與天下為敵,豐成秀吉卻沒有這樣的魄力,所以織田信長可以把事情給做絕了,豐成秀吉做不了,織田信長是破勢而為,豐成秀吉是順勢而為。

如果給織田信長一定的時間,他說不定能夠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刺頭全部給抹平了然後形成一個權力真空的日本政府,(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個時候豐成秀吉上臺,當然能夠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大勢!可是問題是織田信長最後留下來的,就是個個小山頭林立了一個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當然也只能順勢而為,既然大家都是小山頭,那推選一個武林盟主,我是實力最強的,那我就做這個武林盟主統帥你們,你們應該沒有什麼意見嗎?有意見的給我往死裡打打到服了,然後加入我這個武林幫派,接著跟著我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去!

當然,對於豐成秀吉來講,他還需要面臨一個實質性的問題,也是當時日本各個權利最高的人所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如何去面對日本天皇!這是連島國大魔王織田信長自己都不敢去面對的一個問題,日本天皇萬世一統,誰敢去質疑他的神聖性,那簡直就是和日本人民為敵。叫豐成秀吉去挑戰日本天皇的威嚴,他打死都不會這麼做,因為那樣做太蠢了。

如果說豐成秀吉統一了日本,那他註定是一個權利要和日本天皇掰腕子的一個人,這個時候這個日本究竟是聽日本天皇的,還是聽豐臣秀吉的?我想豐成秀吉應該還沒有預想到接下來會如何發展,這件事情得交給德川家康得交給他的幕府時代,去給豐成秀吉做一個最好的註解。


漩渦鳴人yy


原因有三條。

第一是秀吉的出身太低了,是一個沒有姓的奴隸出身。同時期的其它藩主大多是世襲貴族。所有秀吉是被所有藩主歧視的。只是礙於他武力強大,所以才捏著鼻子認他做個關白。如果秀吉鐵了心要當幕府,恐怕會引起所有藩主共同討伐吧。

其次就是秀吉沒有絕對的武力優勢。雖然他當時勢力最大,兵力最強,但是如果其它藩主聯合起來對抗他,他是沒優勢的。所以他只能選擇妥協,做一個名義上的首領。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時間。他為了擴充勢力範圍和增加名望選擇攻略朝鮮,結果被明朝海軍擊敗,之後很快就病死了。本來以秀吉的政治手腕,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應該是可以逐漸分解諸位藩主的聯盟的。可惜這一切都隨著他的死亡而結束了。


夜幕乄凋零


他的出身不夠,日本講究出身的,(非常典型的愚民手段,這都跟中國學的,目的就是不讓老百姓危機到這些所謂貴族的權利和利益,不過陳涉把這個打破了。所以後來中國沒有像日本那麼變態)豐臣是天皇賜的姓(他一個貧民做到白關已經很給面子了,要不是因為手握大權,)開府只有將軍級別可以,這形式跟中國類似,簡單說就是不夠格。還有他實質上也沒完全統一日本,很多都是口服心不服,比如德川家康等等,所以豐臣秀吉一死立刻跳了出來。


一年437


實質統一隻能是個夢。

第一:聯盟是信長搞的,而秀吉是撐信長的大旗起家,不敢輕易拆掉,況且德川表面功夫太到位。

第二:秀吉太好色,搞垮自己身體,熬不過德川家康。

第三:德川勢力已經壯大,德川家康老謀深算(很像司馬懿),表面上又服從,而且人才濟濟,是當時最硬的骨頭。

第四:秀吉在統一天下的路上還是多次用結盟拉攏的招數,並不是實質滅掉,都是表面服從。

……


影子傳說927


地理決定命運,日本不是一個整體的大陸而只是四個主要的島嶼以及很多的小島構成,這就註定他天然無法形成強大的中央集權(近代日本政府也只是薩摩長州的結盟政體)秀吉也是如此,他只是名義的天下共主而已(甚至還要把母親送到家康那裡作人質換來的效忠)並不具備控制多數諸侯的實力


萬歲1148858845


能夠管理控制更大規模人口,社會需要有較高水平的文化智慧積澱,更需要有足夠的生產力水平支撐,比方你要能壓制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割據反叛就需要能維持足夠規模的常備軍,沒有生產力物質條件這是做不到的,即便一時打敗對手,也不能持續維持。就像其他文明也有一時武力征服龐大地域的帝國,但過十幾年幾十年就分崩離析了,只要你的這種軍事能力文化管理水平達不到,就無法維持這樣的大帝國。

歷史上只有中華文明擁有發展出了這樣高水平的文化智慧和足夠的生產力水平。


guanghua458


看著這個問題,我真的是特別的想笑,真的是忍不住笑。因為我感覺這個真的是太露了,太露了。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也有戰國似的,哎呦我操,中國的戰國時代都快過去兩千年了,他們才開始戰國。


一條5毛


日本戰國時代,一個村就是一個國,關係錯綜複雜,想完全統一,幾乎是不可能的!當上名義上的統帥已經很容易了!還要不斷平衡各部的實力與利益關係。

就算機關算盡,豐產秀吉也要用對外戰爭,入侵朝鮮來轉移國內的重重矛盾,這樣才能勉強平衡國內局勢與力量。最大程度滿足各各大名的利益。

因為他也知道,依照目前自己的力量,如果他用強硬手段,很有可能招來全日本各各勢力群起而攻之,到時候他不但連這個名義上統帥當不成,很有可能連自己這點家當都會被瓜分的一點不剩。


福樓西餐劉顯琨


他的出身太低了,日本是個很講究出身的國家,現在都是這樣,更別說戰國時代,他想過建幕府但是幾乎被所有大名反對,而且他自己只是統一了西軍,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外樣大名基本都是聽調不聽宣的狀態,所以他只能做個關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