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麼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不能自給,還要進口?

簡單258854392


中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多,確定沒搞錯嗎?

如果你真覺得多可能是因為覺得中國國土面積大,那資源自然也不少了。

可實際情況是中國的資源總量看似挺多的,但是由於中國的人口多、需求大,人均資源佔有量都是倒數的水平,國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根本不夠,那進口是自然的事情,中國目前根本無法實現自給,造成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可以從6點來分析。

第一: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就不多,所以肯定是要進口的;

從下圖展示的世界主要國家石油資源排行榜就能看出:

中國的石油資源儲量排名第十四名,和其他國家相比資源並不多,

總量都沒人家多,那中國人口這麼多平均一下這個資源佔有量就更微不足道了。

那中國在本國資源不多、需求大的情況下進、進口國外石油就很正常了。

第二:中國的需求太大,消耗石油天然氣資源太多,導致要進口更多的資源。

中國的需求大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人口是世界第二,擁有14億人口,人口太多衣食住行產生的消耗量就大了。

另一方面:工業發達,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商品,工業上也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第三:開採成本的制約。

從上圖的世界主要國家石油排行榜能看出中國的石油開採成本太高了,中國要50美元成本,而中東一些國家成本在10美元之下,直接相差5倍的成本,既然成本這麼高昂,那還不如多買點中東的便宜石油。

當然了雖然開採成本高,但是中國現在還是需要開採石油的,為什麼現在日產這麼多的石油?一方面保證了國內的供應;其次也是因為國內還有很多石油天然氣產業工人,如果不生產石油天然氣,那些人的就業怎麼辦呢?政府是必須要保護就業的,所以每年中國國內開採成本高還是採了很多石油,同時也進口便宜的石油,但是不可能完全依賴自產。

第四:進口也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石油天然氣戰略。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工業就不能運轉,國內的資源開採一點就少了一點,中國必須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石油儲備,以應對未來發生的各種危機,比如將來臺海危機爆發,中國的石油運輸線馬六甲海峽被人封鎖了,這時候連戰略物資都沒有還怎麼打,差不多是不戰而敗了,所以現在中國建立了很多石油儲備基地,又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修建了連接巴基斯坦、緬甸、俄羅斯方向的鐵路,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將來馬六甲海峽出現問題之後中國還有其他的運輸線。

第五:石油天然氣產業實力與產能的制約。

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產業實力就在那裡了,就算全線開工每天生產的石油天然氣都是有限的,就算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用之不竭取之不盡,中國也不可能生產出全國每年消耗的全部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的消耗量太大了,而且每年的消耗都在增加,以目前的產業實力和產能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

第六:國際貿易的制約,同時買石油天然氣也是外交的手段。

中國現在是工業大國,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商品,需要在世界各地獲取石油天然氣橡膠等原材料,如果中國將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但是生產的原材料都靠本國供應,那麼別的國家獲取不到利益,兩國的貿易達不到互利互惠的準則,那中國的商品出海到其他國家就有障礙了,中國買國外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和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貿易關係不是更好嗎?所以買石油天然氣其實也是外交的手段。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越來越大,中國應該會進口越來越多的石油、天然氣,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是逐年上升的,而中國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說明中國確實是這樣做的。


暴走古美門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剩餘儲量為257億桶,摺合僅37億噸。這樣的數字,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三位。如果單純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石油儲量不算少了,放在隨便一箇中小國家,比如韓國、新西蘭等,都是絕對牛逼。但放在中國就不一樣,因為中國有近14億人口,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就不一樣了。

拿目前情況來看,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也開始驟然放大,所以,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之後,今年又一舉超越日本,成為世界頭號進口天燃氣的國家。現在問題來了,中國為啥有這麼多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卻還要大量依賴出口呢?我們歸納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產油量低,但需求量大,日產量滿足不了每日消費需求,所以只能靠進口。我國的石油產量僅384.6萬桶/日,無法滿足國內1280萬桶/日的消費量。而隨著國內需求越來越來多,石油產量增速卻跟不上來,這個缺口只能靠進口石油來補。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我國的石油產量保持在0.8%的年均增速,遠低於5.2%的消費需求的年增速。

第二,中國石油儲量分佈不均衡,而且開採需要大量的投時間和金錢成本。中國的石油主要分佈在東北、西北地區,要麼就是海洋石油,而這些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勘探難度大,投入費用高,也無法開採出優質原油,因為國內原油品質並不好,石油含碳量重,這會大幅增加煉油成本。所以,我國一些油企甚至還出海去投資和開發油田,因為國外油田開採難度小,原油開採的品質高。

第三,我國原油開採地區分佈在偏遠區域,而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是沿海地區,從西北、東北地區把石油運輸過來成本過於高昂,還不如通過進口原油方式,目前海運的價格更便宜、更便捷,乃是沿海各地的首選。

第四,現在國外進口原油性價比最高,所以國內油企主要以進口進口原油為主,而國內的石油儲量分佈不均,開發成本高,可以留給子孫後代慢慢去開發,這樣也有利於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一旦進口原油被別國卡住了,那西北地區的原油就可以馬上開採出來,以應付不時之需。

再講一下天然氣,天然氣供不應求,也是屬於需求增長過快,供應能力跟不上來。本來一到冬天我國北方地區就要大量使用天然氣,而現在我們國家為了環境清潔,減少霧霾天氣,正在加快推進“煤改氣”工程,這樣原來用煤的家庭和企業,現在也改成消費起天然氣來了,那天然氣的消費需求驟然上漲,更多依賴於進口也不奇怪。


不執著財經


中國有那麼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什麼不能自給自足,還需要去進口呢?實際上中國石油天然氣並不算多,向來是“富煤貧油少氣”。從我國的石油天然氣儲量來看,在世界上屬於“比較豐富”等級,總量排名世界第14位(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目前的剩餘可採石油儲量150億噸,總量上看還可以,但人均石油儲量就差遠了,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0%。中國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雖然豐富,但這只是儲量,並不是純資源儲量,是混合物的儲量,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特點是混合物儲量高,但純度低,開採難度大,開採技術和工人素質不高,加工成本高,環境汙染大。尤其是天然氣,小作坊化,資源消耗大,汙染高,環境成本巨大。

億曠關注熱點之餘也投身股市,而且也經歷了幾次股災,經驗算不上很牛逼,但是還是有一點的。目前也是為小散獨創了一個選股指標----底部引爆指標。此指標非常適合新手小散,也是對短線牛股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直接看案例實操:

案例分析:

NO:1 600080金花股份

【解析】金花股份 ,該股上個交易日已經提到過,依據引爆加倉信號的出現所選擇出來的,今天繼續強勢漲停,從11月13號到今天一共5個交易日內,漲幅直接拉昇到43%,這裡就不多說了。

NO:2 603101匯嘉時代

【解析】匯嘉時代,該股在13號出現底部買入信號的時候,億曠我毫不猶豫的挑選出來了,並且在15號的時候又出現了引爆加倉的信號,我繼續跟蹤觀察及時講解,截止到今天,在5個交易日內漲幅也有35個點,很多之前看過本人講解的朋友都是抓到了這波收益,恭喜這些粉絲們。

【潛力黑馬】

今天,本人用底部抄底法,選出了一隻底部啟動的股票,前面的機會錯過的朋友,希望這次不要再錯過了,我們看此股的走勢圖:

這個個股走勢是不是跟上面兩個案例中的股票大同小異呢,繼續按照底部引爆的指標來驗證,很有希望開啟主升浪。我會在後續選股文章中持續跟蹤講解此股。由於時間和平臺規定的關係,源碼就不在這裡公佈了。

歡迎大家 積極交流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可通過公眾號:黃億曠,或微信號:1550797689,也可直接在評論去留言。最後,祝大家早日脫離韭菜,成長為參天大樹!


黃億曠11


從世界範圍來說,我國的石油儲量並不高。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1.02億噸,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01億噸,剩餘經濟可採儲量25.36億噸。

那我國這點石油儲量可以開開採多久呢?2010年以來,我國石油開採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按照這個開採速度,現有的剩餘技術可採儲量35.01億隻夠開採17年!

並且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石油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2887.89萬輛,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不用幾年,3000萬、4000萬的銷量就會到來,二新能源車的銷量畢竟比重不高,大部分汽車都還是傳統能源汽車,對石油的消費量將步步提升。

2017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9150萬噸,已經比前幾年2億噸的產量有小幅下降。這麼解決我國的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問題?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口。

2017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年進口原油41957萬噸,同比增長10.1%,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進口量是是自產原油的2.2倍。全年石油供給量(自產+進口)合計61107萬噸,其中進口占比68.7%。也就是說,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高達68.7%。在2015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首次達到60%,才兩年的時間就上升到68.7%,按照這個速度,2020年這個比重將接近80%,絕大部分以來國外供給。

石油進口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進口水平,僅次於集成電路(芯片)。2017年全年石油進口金額11003億元,佔我國進口金額比重約為8.8%。


財經知識局


首先說說石油,因為我國開採技術比西方國家落後將近百年,落後的開採技術造成開採成本高於國際原油價,這樣貼本的買賣換誰也不會去做的。因此我國為了節約成本只能留取少量開採,從國外進口石油供國內使用。

第二天然氣,我國的確有很多氣田,但是近幾年尤其是今年全國各地冬天鬧的“氣荒”,我們已經感受到天然氣供應短缺。由於我國天然氣使用量不斷增加,對外依賴度不斷提高,迫使我國從西方等國家進口天然氣來解決問題。



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國家一定會擺脫進口的局面,像中國製造一樣走向全世界。謝謝,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今天是年三十祝大家2018生活蒸蒸日上,工作順利,老婆越來越漂亮,孩子個個都上清華北大!朋友們加油!加油!加油!


古今中外傳奇


這些東西,我們還得多學學日本。當然是學好的方面。

不管石油也好,天然氣也罷,各種礦產資源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少的。這些資源不管對哪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儲備。能進口當然進口。

日本屬於一個資源匱乏國,但是對資源這一塊,人家頭腦就比較好用,石油人工儲備世界第一,為啥儲備那麼多?



利於本國,利於長遠發展。自己沒有,要是哪天人家不賣了,自己不至於被動。再有,隨著開採深入,肯定越來越少,要是沒有其它能源代替,絕對價格指不定哪天就會飆升,現在儲備便宜。等哪天匱乏到石油出口大國都沒油出口,我有油啊,要用,拿錢來。到那時估計就不是這個價了。人家有點類似做生意。


所以不管天燃氣也好,礦產也好,石油也好,這些不可再生東西,能先不用自己的就不用,要是先把自己的用沒有了,要用時花錢不說,還要看別人嘴臉,人家願意賣就賣,不願意賣能咋地。


果殼星空


既去年拿下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之後,今年我國一舉超越日本,成為世界頭號天然氣進口國。油氣進口量的劇增,足以反映我國的經濟不斷向好。不過,有部分網友提出,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為什麼不自己開採,這樣還能帶動國內的油氣產業發展。實際上,儘管我國油氣儲量豐富,但受技術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油氣產量無法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龐大消費需求。

1、胃口驚人!消費量是產量的3倍,我國被迫進口海外油

據201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的數據,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高達257億桶,佔全球儲量的1.5%(俄羅斯為6.3%),但我國的石油產量僅384.6萬桶/日,遠低於俄羅斯和沙特千萬桶/日的產量,也無法滿足高達1280萬桶/日的消費量。而且,隨著消費和產量增速差距越拉越大,我國石油供需的矛盾也將愈發突出。年鑑顯示,2006年至2016年期間,我國的石油產量保持0.8%的年均增速,遠低於石油消費量5.2%的年均增速。

目前,我國存在大量未經開發的油田,但大多處於複雜的地理環境,具有成藏機理複雜、勘探難度大的不利特點。其次,發現油田並不等於就能開採油田,開採油田的工作和工序相當複雜和冗長,不同油田所適合的開採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意味著開採本國油田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油企紛紛“出海”投資和開發油田,就是因為國外油田開採難度小,投資回報高。

2、開採成本比進口還高,油田開採何時“遍地開花”?

此外,我國的石油開採技術相對落後,石油開採成本明顯高於世界其他主要石油出口國,也是限制我國油田開採的重要原因。不僅如此,國內的原油品質沒有中東產油國好,會增加煉油成本。一般來說,石油可以分成輕質、中質和重質,越“重”的石油含碳較多,分離成本較高。這樣算下來,還不如進口石油來得划算,還有助於保護本國的油田。

大量進口石油也是為了滿足我國建立石油儲備庫的戰略要求,這對於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國際公認的安全石油戰略儲備是90天,據金聯創數據顯示,美國和日本的儲備量約為150天,德國為100天。而據多方測算,中國原油儲備只相當於不足40天的石油淨進口量,離2020年儲備量滿足100天的消費需求,仍然任重道遠。因此,中國加大石油進口迫在眉睫。

3、天然氣供不應求,能源進口多元化成關鍵

與石油類似,我國的天然氣產量也無法滿足日常供應,無奈之下才選擇進口。據官方統計,2017年1月~9月,我國天然氣總消費量為1677億立方米,同期增長18.40%;而天然氣總產量為1088億立方米,增長10.8%。而且,隨著我國加快推進“煤改氣”,天然氣需求的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未來所需進口的天然氣將會更多。

不得不說,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買家,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經濟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適應我國油氣開發的窘境。由於我國對外能源依賴度將不斷提高,當務之急還是要實現油氣進口渠道的多元化,避免經濟發展受制於人。


金十數據


石油和天然氣是戰略資源,是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血液,如果沒有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經濟這臺機器將無法轉動。每年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戰略的目標。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講有幾個原因:

一、需求大於供給,對外依存度高。改革開放後,我們囯民經濟以每年平均近百分之八點多增長高速發展,國內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和加工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如2017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6.1億噸,我國原油產量1.9億噸,進口了約4.2億噸。這說明去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8.85%,更重要的是,石油的進口量還在繼續增長。還有天然氣,2017年度中國天然氣累計消費量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其中,我國自己的天然氣產量為148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5%;天然氣進口量累計9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6%。這就是說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38.77%。


二、儲量雖高,人均偏低。作為戰略資源,探明儲量是今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但許多地方由於開釆技術等原因,尚無法開採加工。中國以254億桶石油儲量排全球十三,天然氣資源是比較豐富的,最新的油氣資源評價表明,全國天然氣資源量為47萬億立方米,可探明的資源量為22萬億立方米(按可探明率46.8%計)。經評估,天然氣可採資源量為14萬億立方米(按可採率63.6%計)。頁岩氣探明儲量排世界第一。但由於技術條件和青藏高原等自然條件,有些暫不具備開釆。


三、先儲後開,先外後內。作為戰略資源,國民經濟命脈,幾十年後或許國內儲量就用完了,在沒有找到太陽能等新能源大開發經濟和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國內儲量要控制開採,先用國外資源,包括進口和海外併購石油天然氣企業,從國家全局戰略角度把握未來。其實許多國家也是這麼做的,原來美國也不開釆自己的石油天然氣。

所以大量進口是現實需要,也是一種戰略決策,特別當前油價偏低,可加大戰略儲備,減少國內開釆原油。


始寧郡主


謝謝,前不久,我已回答過類似的問題!

2015年我國完成了最新一輪的油氣資源潛力評價,此評價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總體的石油資源總量達到1257億噸,可開採量達到了301億噸,已探明儲量34.3億噸左右,佔全球儲量的1.01%,已探明儲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4位。


再來看看我國目前的石油產量,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98億噸。而2017年世界石油產量排行中,美國的石油產量為每日1500萬桶,佔世界石油產量第一名,其次是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伊朗、伊拉克、阿聯酋、巴西和科威特。



雖說我國的產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為什麼不能自給自足,還要進口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開採技術落後,開採成本高。中國目前發現的油田數挺多,但實際進行開採的極少,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石油開採成本很高,我國一桶原油的開採成本在50美元左右,而中東國家的成本大多在一桶10美元左右。



第二,國內需求呈上升態勢,近6年來,我國原油消費缺口從2.5億噸增加到3.58億噸,對外依存度從55.2%上升到65.5%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是全球原油市場的大買家,原油進口需求依然很強勁,2017年原油進口量遠超過去5年均值,達到了800-950萬桶/日的水平。



第三,源於地緣政治的複雜性,為了提升我國的石油抗風險能力,合理的解決供需問題,慮到石油戰略儲備的長遠利益,我國目前依然提倡石油以進口為主,而國內只是在有計劃性地進行開採工作,隨著國家新能源戰略的興起,國內石油的產量會進一步降低,到時候,進口量估計也會開始回落。


吾是一個傳奇


自從二次工業革命的化學工業的興起以及內燃機的橫空出世,讓石油這一當時還籍籍無名的液體,開始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一個小配角。隨著科技的發展,石油也開始在國家的能源,農業,工業方面開始大顯身手,隨之而來石油也愈加受到各國重視。

而我國作為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大國,自然也擁有一定數量的油田,那麼為什麼不能自給,還要進口呢?

首先,我國的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概在35億噸左右,天然氣在5.44億立方米左右,位居世界前列。考慮到國情,總體來說,自給自足是可以的。

但是,今天的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為全世界製造物美價廉的產品,自然需要足夠的礦產,工業原料去維持,這樣一來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供應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單憑中國自身的石油儲量必定滿足不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能源及原料需要。

自己的油不夠,那就買其他人的唄。於是我國政府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從沙特,阿聯酋這些中東油氣大國購進了大量石油,除此之外還從老毛子也簽署了修建油氣管道的合同,開始準備向我國供應油氣。

另外,石油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能讓這些自己的石油,天然氣都浪費在他人身上。和平年代,我們可以通過進口各大產油國的石油運轉,一旦發生與他國發生戰爭,這些石油來源很可能因為政治形勢的變化而喪失。而石油的重要性恰恰在戰爭中最易凸顯出來,以二戰的德軍為例,僅僅1941年,元首的全部石油消費量為892.9萬噸,之後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直接使德軍的石油供應能力達到極限,之後由於英美的戰略轟炸,使得石油無法正常供應前線,使得德軍至始至終無法戰勝蘇軍,直至蘇軍反攻,打進柏林,元首始終是在缺油狀態。在機械化,信息化部隊的今天,戰爭的耗油量會是之前的數十,數百倍。儘管現在國家有石油的戰略儲備,但是也只是在短期內足夠使用,一旦戰爭拖到後面,那麼僅憑石油的儲備就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這點在二戰中的日德兩軍身上得到了印證。

反之,美蘇兩國憑藉在洛杉磯巴庫秋明油田的豐富石油儲量(尤其是美帝),為盟軍的龐大的能源需要提供了充足的油量保障,為盟軍最終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