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與馬金鳳,誰唱的《穆桂英掛帥》最好?為什麼?

披著棉被曬太陽


首先,兩出戏都非常好,都是經典之作。

然後,我說兩端往事,《穆桂英掛帥》是怎麼來的。


1951年5月5日,周恩來總理簽發戲曲改革指示,要推陳出新,提倡改編傳統戲。

當時馬金鳳在河南洛陽豫劇團,同宋詞、桑建修等人整理改編創作了豫劇《穆桂英掛帥》,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一舉奪魁,因為太優秀,還排成了電影。

因為此戲太過成功,洛陽豫劇團在多地巡迴演出,1953年在上海演出時,梅蘭芳看了這出戏,非常感興趣,並邀請馬金鳳到府詳談。表示看完豫劇《穆桂英掛帥》之後非常感動。

而梅蘭芳建國後就一直想拍一個新戲,但是沒有合適的。他說自己老了,扮相好也不如以前好看了,唱賣份的戲不合適了。在1959年國慶十週年時,就在豫劇《穆桂英掛帥》的基礎上,做了增減改編,改成更適合京劇的京劇版《穆桂英掛帥》。


京劇《穆桂英掛帥》首演後,一時傳為佳話,遺憾的是,梅蘭芳曾想把《穆桂英掛帥》拍攝成電影,但因病去世,未能如願。

這便是豫劇、京劇《穆桂英掛帥》的來歷和故事。


至於誰唱得最好,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喜好,你喜歡的就是好的。


戲緣


兩位大師所表演的劇目,一個是京劇,一個是豫劇,都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穆桂英掛帥》這出戏,最早出自豫劇傳統曲目《老徵東》。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被改編,是豫劇大師馬金鳳的代表作,59年梅蘭芳先生為建國十週年獻禮借鑑和改編了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稱謂京劇梅派經典劇目。

京劇融合了崑曲,徽劇,皮黃腔等各地方曲目的特點,形成了晚清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戲曲,受到了的宮廷貴胄,文人雅士的的高度認可。其表演風格多樣,唱腔別緻,在許多學識深厚的票友(如齊如山,羅癭公等)支持下,創作的許多戲詞也具有高度藝術性。可以說京劇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而豫劇,做為中國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誕生在河南,這個中原之地。河南地理四通八達,人煙稠密,南來北往者不計其數,人口流動量非常大。豫劇,做為全國出名的地方戲曲,可以說最具特點的就是“通俗”二字。其戲詞的編導都是用最最明瞭的詞句和樸實的唱腔來表演,正因其通俗易懂,別具特色而又容易學唱而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愛。也因此,造成了豫劇獨特的魅力。

《穆桂英掛帥》這部戲的京劇和豫劇版,我們可以理解為流行歌曲中的《青花瓷》和《小蘋果》,前者風雅別緻,自成一格;後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京劇雅俗共賞,豫劇貫接地氣。

以上為一點小意見,有待斧正。


徐琰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事之間儘可能的不要對比,京劇有京劇的特點,豫劇有豫劇的風格,喜歡京劇的說京劇好,喜歡豫劇的自然支持豫劇,論起《穆桂英掛帥》不論京劇還是豫劇,最早是出現在豫劇的舞臺上,這誰也不能反駁,包括梅蘭芳大師在內,並且是梅蘭芳的流派弟子,豫劇馬派創始人,國家級著名演員馬金鳳大師

早在1953年,梅蘭芳大師在上海第一次看到,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馬金鳳主演的豫劇《穆桂英掛帥》時,便十分感興趣。因為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演過有關穆桂英青年時代戀愛故事的戲《穆柯寨》《槍挑穆天王》等,所以對穆桂英這個角色是深有感情的,於是他邀請馬金鳳一同交流,表示對老年穆桂英這個人物,還是第一次在豫劇中發現,穆桂英老當益壯的精神令梅蘭芳深深感動,見面那天梅蘭芳對馬金鳳言道,我還沒有演過這樣的穆桂英。這次看了您的演出,真正感到豫劇是一個有發展的劇種,蘊藏著許多我所要學習的東西……”

幾天後梅蘭芳大師再次觀看由馬金鳳主演的《穆桂英掛帥》馬金鳳懷抱令旗、點將出徵之際,那大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演唱,把穆桂英忠心耿耿保衛家國的豪邁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梅先生為之動容,隨即表示想把豫劇《穆桂英掛帥》移植到京劇的劇目裡,不久,豫劇《穆桂英掛帥》攝成影片在全國放映,不久,馬金鳳大師拜在了梅蘭芳大師的座下,成為了梅蘭芳河南流派的豫劇弟子。

梅蘭芳大師對於豫劇《穆桂英掛帥》的改編、排演,並非簡單地把豫劇移植和搬演過來,而是一次新的創作,首先是劇本的文學創作,豫劇的劇本原來只有五場戲,分別是《鄉居》《進京》《比武》《接印》和《發兵》。京劇本雖然內容與豫劇本基本相同,但有所豐富,加了三場戲。在《鄉居》的前面加了一場《報警》,用以明場交代寇準進宮報告邊關危急。在《接印》一場後面增加《述舊》一場,寫楊宗保到校場之前,給他的女兒們講述當年穆桂英如何英勇殺敵和令出如山,用側面描寫的手法刻畫穆桂英的形象,也為後面教育楊文廣的情節作一鋪墊。另外還加了一場過場戲,寫眾將意氣風發地趕往大營。

《穆桂英掛帥》是馬金鳳的成名作,也是梅蘭芳晚年的代表作,他們各領風騷,共同塑造古代巾幗英雄的藝術形象,使之長留劇壇。


汝州小超


梅先生演出的《穆桂英掛帥》這出戏是移植的豫劇『穆桂英掛帥』,是國慶十週年的獻禮劇目,可能是目的性太強,藝術性沒有太值得推敲的地方。

而馬金鳳老師的代表劇目就是《穆桂英掛帥》,絕對是精雕細刻之作。

馬金鳳老師的聲音明亮,純淨,清脆圓潤,唱假聲的主要是真和假聲結合使用;歌聲層次分明,簡潔,簡單的旋律,節奏快,拉伸,熟練。其特點是充滿活力和豪爽,深入淺出,精緻的醇化。




古戲新說


劇種不同,風格不同,觀眾的欣賞點也不同,似沒有什麼可比性,但梅先生和馬先生都是戲曲界的名家,這部戲也都是他(她)們的經典之作,無論是京劇,還是豫劇,都是藝術精品,無可複製!


紅色回憶情更濃


梅蘭芳的京劇《穆桂英掛帥》是跟馬金鳳的豫劇《穆桂英掛帥》學的,自然是“師承關係”。因為豫劇《穆桂英掛帥》精彩,梅蘭芳才從中學到許多;也因為京劇《穆桂英掛帥》是從豫劇《穆桂英掛帥》學來的,所以使京劇《穆桂英掛帥》更精彩。


清心寡慾


馬老的是豫劇《穆桂英掛帥》,梅蘭芳的是京劇《穆桂英掛帥》,都很好!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就一直想搞一個新戲。1950年秋天,他在天津演出時,曾託阿英幫助物色題材,阿英當時推薦了唐人小說中的《柳毅傳》,梅蘭芳也挺喜歡。可是那些年由於忙於赴各地巡迴演出,加上眾多的社會活動和出訪任務,梅蘭芳實在抽不出時間編排新戲,所以這事也就擱置了下來。1953年,梅蘭芳在上海第一次看到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馬金鳳演出的豫劇《穆桂英掛帥》,便十分感興趣。因為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演過有關穆桂英青年時代戀愛故事的戲——《穆柯寨》《槍挑穆天王》等,所以對穆桂英這個角色是深有感情的。於是他立即請馬金鳳到思南路的梅宅作客,並與她親切交談,交流各自的體會。他說:“我看了不少戲,但老穆桂英這個人物,還是第一次在豫劇中發現。”穆桂英老當益壯的精神令梅蘭芳深深感動。1955年4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行“梅蘭芳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年”紀念活動。期間,梅蘭芳在邀請周信芳到他家吃飯時又談道:“我想搞點新戲。我老了,扮上戲已經不漂亮,唱賣份的戲不合適了。要是再唱《天女散花》,恐怕臉上擦的粉會自動掉下來,我可要成為‘老仙女’了,所以,我想搞些類似《穆桂英掛帥》那樣描寫古代中年婦女的新戲。”

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個年頭。這年的年初,梅蘭芳考慮排演一個新戲向國慶十週年獻禮,當時有兩個劇目可供選擇。一個是原來考慮過的《柳毅傳書》,另一個就是《穆桂英掛帥》,並已由陸靜巖、袁韻宜兩位女編劇改寫成京劇本《穆桂英掛帥》。這兩個劇本同時放到了梅蘭芳的書桌上,他一一細讀,並反覆推敲,終於選定了後者。


旅個行


自成一家,就是各有千秋。比較放在一起,就是雪與梅。各領風騷


王宇先


梅蘭芳的我不知道,我的視頻裡有一段梅葆玖和馬金鳳同臺《穆桂英掛帥》大家可以做個比較。兩位都是大家,各有千秋,不同的劇種有不同的唱法,也有不同的欣賞角度,個人感覺還是馬金鳳的豫劇比較適合這段,大家感覺怎麼樣,(只是個人觀點)


開心梨園戲院


各有特點

不能簡單對比

不同的劇種,不具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