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山東人,來京幫我們帶孩子,可她老教兒子山東話,咋辦?

寶媽悄悄說


這種問題我感覺不是什麼問題,而我更加傾向於孩子要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因為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一般的都說普通話別的場合也不會說方言如果你碰到了山東老鄉你們兩個說說家鄉話是不是感覺更加的親切,如果小孩子從小就說普通話長大了不會說山東話如果碰到老鄉你看家長的方言不會說總感覺少點什麼,

我一直認為方言是最能提現一個地域文化的標誌也是離家很久的人最能勾起回憶的方式,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家長就叫說普通話我自己的觀點沒有必要因為小孩子你即使不教他等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會說的,如果都說普通話慢慢的都沒有思鄉的感覺了。


月下月光舞




山東婆婆教山東話,再正常不過了。真要問解決辦法,有。三個選項:

一,跟你老公離婚,二婚記得先考察好婆婆的普通話是否達標。

二,把你婆婆送去學播音主持,畢業回來再幫你帶孩子。

三,自己帶孩子

做人得懂得感恩,同時別那麼矯情。你婆婆大老遠從山東跑北京辛苦幫你們帶孩子,自己的家都不顧了,你應該感恩才是。你自己的親媽倒是不教孩子說山東話,她怎麼不來幫你帶孩子?現在挺多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必須奶奶帶孩子的年代早都一去不復返了。



還有,孩子本就是山東的娃,會點山東方言很應該。覺得山東話丟人,幹嘛嫁個山東老公?不過像你這麼矯情,嫁哪的都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現實是這樣子的:哪裡的婆婆,講哪裡的方言。除非你只是排斥山東方言,那樣可以通過換老公解決問題;如果你討厭所有地方的方言,那估計就沒有哪個婆婆願意有你這麼一個兒媳婦了。


情感作家梓溪


我與愛人的老家都是魯北平原的,86年隨軍的時候,倆個孩子都很小,因老家親人又多,一年四季,經常是人來人往。倆個小叔子在十幾歲,就緊隨而來我處,公公婆婆更是來了一住大半年,這樣,我們一大家人,在家都是一口的家鄉話,自然而然的倆個孩子對家鄉話再熟悉不過了,連家鄉的土語,不但明白,而切還說的很好。

那些年,我們逢年回老家陪老人過春節,和鄰居,院中,村裡的鄉親打招呼,嘮嗑,我們都是說的家鄉話。特別是孩子們說家鄉話,還得到了親人們誇獎與讚揚。

對於小孩子,適應語言能力很強的,不會因為他們小時候說家鄉話,會影響大了或以後說普通話有障礙,更不會在上學後對學外語,有什麼影響!對我女兒而言,就是最明顯的範例,英語特棒,另會四門外語,普通話講的特別好,事業乾得很出色。

另外,你婆婆在山東老家說了大半輩子的老家話,不可能因為進城給你看孩子,就學會說普通話,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也說老家話,你也不要大驚小怪的,等孩子上學以後,整天和同學老師在一塊,自然而然地也就說普通話了。

如果你實在對你婆婆教你孩子說老家話,過不去這個坎。給你兩個建議,供你參考。一:不讓你婆婆給你看孩子,省得她出力受累不討好。二:年薪30萬聘請央視主持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給你帶孩子,可惜,你不一定請得來,也不一定請得起。說到這,如有不妥,望見諒。


林言靜語


我是山東聊城人。我的兩個孩子都在山東老家上學,他們從小由我父母帶大,我的父母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上過學是文盲,更不要說講普通話了,我的孩子從小就學的山東聊城話,我每次往家裡打電話,跟他們都是用山東聊城話溝通,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的孩子學習普通話。

方言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也是每個地方的特點象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特點。方言完全有必要保留和傳承。

無論我們走多遠,我們都要記住我們來自哪裡,我們的根在哪裡,而方言就是根的一個象徵。


80娛樂場


作為一名3週歲的寶媽,我負責任的告訴你,有人幫你帶孩子不錯了,挑什麼挑啊啊啊啊,給你舉幾個例子,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先說我自己生孩子之後,婆婆直接說不管看孩子,不過婆婆還是不錯的,願意出保姆費,我們家第一個阿姨是家裡親戚,看孩子沒問題,但是隻要有空就玩手機,孩子那麼小,我都是把手機放客廳的,提醒過一次,沒有什麼改變,畢竟是親戚,我也不好說什麼……第二個阿姨,通過中介找的,此時我母親也過來幫忙了,有一次孩子不小心從床上掉下來了,頭朝地,她竟然跟我母親說“不要告訴我了,我會心疼”,我母親竟然真的沒告訴我,然後當天我還照樣給洗澡了,也洗頭了……是不是特別恐怖。


目前第三位阿姨我只需要她負責做飯,而且經歷第二個阿姨之後,我在家裡安了監控,我能說她一邊八楞手機一邊包餃子嗎?我問過她看那個小視頻一個月能掙多少,她說六七十,我就給她長了一百塊錢,結果照看不誤。

目前阿姨負責做飯,我母親負責看孩子,有首歌叫“小樹小樹高高,做成竹笛和蕭”我媽教孩子讀“做成竹苗和蕭”,把尼桑教成“尼柔”……我啥都不說,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有人看著,啥都不是事兒。


還有我同事的婆婆,自從來看孩子,每個月要2000元錢,她們倆口子收入並不高,還有房貸,然後婆婆又這麼作……真心塞,一週兩個月就把孩子送託兒所了,那麼小的孩子,要是有人看,誰願意送啊,偷偷掉過多少眼淚。

寶媽,說良心話,有人幫你看孩子就是莫大的幸福啊!


秘語相傳


小孩學會說方言這事,我深有體會,也是跟婆婆在一起久了,小孩三四歲正是學東西的時候,所以,自然就學會了。

不過,我們家的不是山東話,而是安徽話。昨天晚上跟公公婆婆一起帶孩子出去玩。

走到路上,我跟孩子鬧著玩,孩子突然說“我長大了,我會把壞人鐵趴那”,頓時我就懵逼了。

哭笑不得的那種,我問他“鐵趴那”是啥意思啊,他笑著說就是把壞人打到。

我這一聽,自然就明白了這是妥妥的安徽話啊,我立刻笑著對婆婆說“看你孫子聰明的,你這奶奶說啥他都能學會”婆婆也跟著笑。

然後,我又對兒子說“但是,你去學校跟小朋友說的時候,小朋友就聽不懂你說的啥了,就不會跟你玩了”,婆婆一聽,立馬附和著說“是啊,以後不能再學大人說話了,我也得注意別讓你學會了”。

然後,這件小事就化解了,婆婆心裡也明白了平時在孩子面前說話不注意,剛好給她提個醒,這種方式她也挺樂意接受。

孩子,也知道了說方言別人會聽不懂,而且,小孩子現在三四歲,正是好壞都學的時候,大人說啥話他都學。

不信,你仔細觀察,他平時說話的語氣都跟大人的一樣。所以,也不要太過擔心,你不提,婆婆不說,過幾天孩子自然就忘了。





迷迭香會說話


婆婆幫帶孩子。

場景一:某女:“我婆婆來帶孩子都不給我們做飯,我們戲班多累啊,她帶孩子那麼輕鬆都不給做飯!”於是婆婆開始做飯;

場景二:某女:“我婆婆真土,普通話都不會講,以後孩子也講土話怎麼辦啊?”於是婆婆暗暗的學普通話;

場景三:某女:“婆婆一點衛生觀念都沒有,奶瓶應該洗七遍的。”於是婆婆默默的又去洗了奶瓶;

場景四:某女:“你看人那誰的婆婆,給帶孩子還補貼我們錢,看看我的婆婆,吃我的,住我的…”於是婆婆含著淚,吩咐家裡賣了鄉下的牛,悄悄地把幾千塊錢塞到了兒媳錢包;

場景五:某女:“我婆婆…………”

是非功過眾人評,只是奉勸各位爺們兒,看看你們的老媽是不是也在經歷這樣的場景。


我是評論人員


我是山東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很有說服力吧?

山東有十幾個地區,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方言,我是山東煙臺人,煙臺人zcs和zhichishi不分,“肉”讀“油”“人”讀“因”所以學習普通話很難!他們舌頭卷不上啊😜!所以我離開家50年了普通話說的南腔北調,不標準啊!

可是我的兩個孫輩都是我看大的,我也輔導過他們學習,他們和我生活至今,他們也跟我回過老家,老家人那煙臺話“更標準更有意思”,孩子們也沒有學會一句,連最簡單的“歹飯”哈晌”都沒學會!

所以我勸你,就讓婆婆教吧,不是還有你們嗎?孩子跟你們時間長,他出了門接觸的都是北京人,說的都是普通話,你怕什麼呀!說不定孩子能學會多地方言,不是更好嗎?大家在一起時,來一兩句山東方言,活躍一下氣份多好啊!


沐清風明月


山東婆婆教山東話,再正常不過了。真要問解決辦法,有。三個選項:

一,跟你老公離婚,二婚記得先考察好婆婆的普通話是否達標。

二,把你婆婆送去學播音主持,畢業回來再幫你帶孩子。

三,自己帶孩子

做人得懂得感恩,同時別那麼矯情。你婆婆大老遠從山東跑北京辛苦幫你們帶孩子,自己的家都不顧了,你應該感恩才是。你自己的親媽倒是不教孩子說山東話,她怎麼不來幫你帶孩子?現在挺多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必須奶奶帶孩子的年代早都一去不復返了。

還有,孩子本就是山東的娃,會點山東方言很應該。覺得山東話丟人,幹嘛嫁個山東老公?不過像你這麼矯情,嫁哪的都不能解決問題,因為現實是這樣子的:哪裡的婆婆,講哪裡的方言。除非你只是排斥山東方言,那樣可以通過換老公解決問題;如果你討厭所有地方的方言,那估計就沒有哪個婆婆願意有你這麼一個兒媳婦了。


大鍋燉白菜


家裡老人幫忙帶孩子,很多爸媽都擔心父母講老家話,會影響到孩子的語言,對於這種擔憂,我感覺爸媽們實在過慮了。我平時和孩子交流就是家鄉話,也就是所謂的“大土話”,有時妻子也會提醒我,說在家要注意講普通話,給孩子創造一個普通話的交流環境。

對於孩子的語言,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因為現在孩子們的語言環境和從前不一樣,他們從幼兒園開始,接觸的就是正規的普通話教育,不像我們,以前從小上到大,都是聽著老師們的土味家鄉話長大的,整個社會環境都是地方語言體系,所以容易形成固有的家鄉話。

而現在則不然,隨著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交往的接觸面越來越廣,人與人的交往範圍也逐步擴大到五湖四海,在工作和日常的交往當中,交流工具基本都是普通話,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孩子說家鄉話影響到普通話。

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普通話都說的相當好,聽不出一點家鄉味,不像我們這些從小在家鄉話交流環境中長大的人,即便是講普通話,也會夾雜著一點家鄉味。而現在的孩子,家鄉話和普通話都能轉化自如,而且根本聽不出家鄉味來。

所以,我認為家長們完全沒必要當回事,婆婆教孩子說點山東話沒什麼不好,這也是鄉土教育的一種方式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