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為深入貫徹落實綿陽市委“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大格局,今(5月10)日,

江油市、遊仙區舉行了《加快推動江油—遊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市委書記周濤,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柳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胥洪,市政協主席李平等;遊仙區委書記江彬,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陳華斌,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袁玉國,區委副書記何守君等雙方四套班子相關領導出席簽約儀式。

江油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柳江代表江油市人民政府,遊仙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華斌代表遊仙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加快推動江油—遊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根據總體戰略合作協議,立足區域比較優勢,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公平開放、協調推進的原則,江油、遊仙雙方將在加快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強化規劃統籌項目爭取、推動軍民融合協同發展、共享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深化產業互補園區合作、加強區域環境保護協作

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此外還簽署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交通運輸、農業、工業、環境保護協作等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還將搭建主要領導聯席會議、建立兩地部門、鄉鎮、園區合作推進等協調溝通機制,以及建立招商引資合作機制、兩地人才交流機制、共建共享機制,促進雙方協同發展。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李白故里江油市、科技城核心區同屬成渝西金三角的重要節點,按照全市“一核兩翼、三區協同”戰略佈局,江油屬“兩翼”之一,遊仙系“一核”重點區域。遊仙與江油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業緣相似,共同肩負著打造全市“一核兩翼、三區協同”的光榮使命。

為全面構建遊仙區和江油市建設融合大發展格局,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經遊仙區人民政府和江油市人民政府共同協商,制定兩地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江油—遊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市委書記周濤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遊仙區委書記江彬

簽約儀式上,江油市委書記周濤、遊仙區委書記江彬先後致辭。雙方表示將加快建立區域協同發展聯繫會議制度,深化跨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全力推進道路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強軍民融合成果政策共享,促進李白文化和三國文化共同繁榮發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等方面合作,努力使協同效應最大化。雙方各責任單位要加強對接、明確任務、細化舉措,以實實在在的項目推進,確保合作的可持續性,並取得實質性成效,共同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作出更大的貢獻!

簽署協議前,遊仙區四套班子領導在江油市四套班子領導的陪同下,參觀考察了青蓮詩歌小鎮、李白文化博物館、時光小鎮、華夏曆史文化科技產業園等項目。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水所由 始稱“江油”

清晰左旋 廉水右飽 故名清廉(青蓮)

簽了這麼多“高能”協議

小仙兒也忍不住給大家介紹一下大美江油

(端午趕快安排起~)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簡單放幾個打卡地哦~)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天然地下溶洞:溶洞裡所有景物純天然形成,可謂是“山有洞天增靈氣,人來福地添精神”是四川最大最神秘的喀斯特溶洞之一。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青蓮詩歌小鎮:"三絕"之稱的太白碑林、聳立在天寶山巔的太白樓、李白少時故宅隴西院、祭祀詩仙的太白祠、李白24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漫坡古渡……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李白紀念館

江油—遊仙牽手共同繁榮李白文化、三國文化

楓順鄉轎子頂省級森林公園:楓順鄉位於江油市北部山區,全鄉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清江河蜿蜒曲折穿境而過。全市最高峰——轎子頂巍峨雄壯,集險、幽、奇、秀的自然風光一身,這裡有10多萬畝原生態楓樹及各類植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0%。

遊仙、江油

協同發展

主要內容

交通運輸

以雙方聯網接邊道路交通建設為重點,加強國省道路網改造,推動國道247、省道416等區域幹線道路互聯互通;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打通斷頭路,完善兩地接壤片區路網體系,提升互通能力。加強張家坪交通樞紐和九綿高速周邊路網建設,依託樞紐打造區域物流園。

農業方面

加強農業產業協作,推進農業科技、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等領域深度合作,培育佈局優化、分工合理的農業產業集群,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工業方面

加強工業產業協作,推動核工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優勢產業鏈。

文旅方面

加強文化藝術領域交流溝通,鼓勵民間文藝組織往來,促進李白文化和三國文化共同繁榮發展;整合區域文旅資源,共同策劃、推廣、打造精品文旅線路、節慶活動、文旅品牌,實現旅遊線路互通、旅遊景點互融、旅遊客源互享。

環境保護

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涪江流域汙染協同共治、土壤汙染聯防聯控。加強水情信息共享,建立涪江河流域上下游水情聯動機制。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區域會商制度,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運和應急保供機制,共同打擊區域環境違法行為,提升兩地環境質量水平。

公共服務

積極支持兩地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基礎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加強兩地醫療衛生合作,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協作、衛生監督和疾病防控聯防機制,共同探索健康城市建設有效路徑。加強人力資源交流合作,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共同推進互往務工人員就業服務工作。

軍民融合

加強軍民融合政策共享,促進兩地軍工單位和科研院所合作,推進軍民融合產業互補發展,在孵化器建設、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項目落地、大型儀器共享等方面相互支持,共同打造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強化規劃統籌項目

建立規劃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基礎設施、旅遊開發、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規劃對接,推動“十四五”規劃及更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對接。建立項目聯合爭取機制,共同謀劃跨區域重大建設項目,在政策制定、規劃實施、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共同爭取國家、省、市重點支持,實現資源互補、責任共擔、成果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