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白宇為何要和她共成長?“明星製造”的背後很硬核也很有愛

過去大眾對經紀人的瞭解多半來自於新聞,其中既有謝霆鋒與霍汶希式的不離不棄,也有言承旭與柴智屏式的反目成仇,張震和莊雯如的童話令人嚮往,宋喆對王寶強的背棄則宛如噩夢。如今,騰訊視頻自制的中國首檔聚焦經紀公司的職場真人秀《我和我的經紀人》將明星製造的幕後故事搬到了臺前,滿足了很多觀眾對娛樂行業的好奇。

同時,這種真人秀的形式,也向外界呈現出真實狀態下經紀人的工作。經紀人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經紀人為明星做了哪些事情?明星和經紀人的相處模式是什麼樣的?透過《我和我的經紀人》中壹心娛樂的工作日常和流程一一展現出來。

(原創)白宇為何要和她共成長?“明星製造”的背後很硬核也很有愛

白宇要和經紀人共同成長

在節目的兩條敘事主線中,一條為經紀公司直面行業困境與個人問題。第一集開篇就直接亮明瞭公司經營層面面臨的困境。去年開始,演藝圈進入明星限酬、影視資本退潮的行業寒冬,和許多其他的影視公司一樣,壹心娛樂CEO楊天真退租一間辦公室宣示公司開源節流。

隨後登場的經紀人們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琪仔跟不上白宇的成長速度,一娃要與朱亞文共同面對新項目,浩浩需要解決喬欣的續約問題,筱雅問張雨綺“2019年,你想有什麼改變嗎?”張雨綺回答:“就不要變得比2018年更差就好了。”現實的情況則是,由於私人生活過度曝光,她的所有商務問詢已經全部暫停;楊天真自己過得也並不容易,年會上,她一邊複述著自己的至暗時刻,一邊忍不住質疑自己:“我一直在反問自己,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我真的是我心目中優秀的經紀人嗎?”

現實很骨感,任務很艱鉅,壓力和艱難躍然屏幕之上。琪仔在去往機場的出租車上突然大哭,一娃在年會上說自己在崩潰邊緣,同為母親,筱雅對張雨綺的困境感同身受……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經紀人們面臨的考驗其實沒有特殊性,他們實際上代表的都是一個個被工作壓力消耗,在堅持和放棄間不斷徘徊的職場人。

職場共性之外,節目也向外界展示了經紀人與藝人的真實關係。楊天真指出琪仔的稚嫩,詢問白宇要不要替換他人,白宇則選擇與琪仔共同成長;拍攝海報時,朱亞文一邊吐槽自己和一娃的照片有“濃濃的父女情”,一邊又感慨“一娃就像我的第三個孩子,看著她衝鋒陷陣會心疼”;面對喬欣的選擇,浩浩選擇共同進退,接受採訪時說,“我還是不放心她一個人去闖,”至於自己的未來,他說“我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但同時他又表示,兩人的合作僅限於工作,生活時段保持距離。這樣具有很強情感黏度,又適當保持距離的狀態更接近於真實經紀人的日常。

(原創)白宇為何要和她共成長?“明星製造”的背後很硬核也很有愛

原來,明星也有職場困境

“我這個年齡成功的案例可以講一個嗎?為什麼5年前我加入公司的時候,你們說的是我們認為你該怎麼樣,現在才來問我,我想成為什麼樣?”在壹心娛樂的年度總結會上,朱亞文在被楊天真問及自己對於職業發展的意願和規劃時反問。

“作為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我會做出很多改變,會磨掉之前特別‘自信’的那些東西。”在與楊天真的對談中,張雨綺一度哽咽。

比她更小的喬欣,不習慣壹心娛樂的分工,想要合作得更緊密的小團隊,未來何去何從,她和經紀人浩浩邊聊邊哭。

“經紀人”的另一條主線聚焦的是明星們的職場困境:張雨綺通告減少、喬欣合約到期、朱亞文則是商業形象定位不清,形象略顯“油膩”。困境背後,是藝術創作和商業價值之間的艱難平衡,和市場期待和自我要求之間的衝突取捨。

何去何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朱亞文更傾向於專攻演員本職工作,在劇組時,他表現出職業的專注,和大家圍坐讀劇本,推敲細到魚缸裡養什麼動物才符合角色個性的細節。但他能理解綜藝對於演員價值的提升,願意努力嘗試在綜藝中展露幽默風趣的一面。

白宇也認為演員參加綜藝,會影響角色呈現的效果。他說自己在影視劇中看到綜藝中的熟臉時,會入不了戲。但當公司爭取來綜藝資源時,他也無法拒絕,處於上升期的他太需要維持曝光度。

春夏表現的更抗拒綜藝,宣傳經紀人細細建議她在通告間隙參加類似於《奇遇人生》的綜藝時,春夏卻說,不想再重複過去。對於被人稱作模特感到傷心,她希望自己被觀眾記得是因為作品。

(原創)白宇為何要和她共成長?“明星製造”的背後很硬核也很有愛

還有更艱難的選擇

為了讓張雨綺清楚自己的處境,經紀人筱雅帶她去做群眾調查,出道這麼多年的演員,在赤裸裸的真人評價面前,依然緊張忐忑。有人表達欣賞時,她欣喜不已。有人表達反感時,她眼淚湧出:“沒有人會去拿自己的傷疤炒作。”“我們想不被曝光就不被曝光嗎?”,權衡再三,最後她選擇“為了孩子願意改變,謹言慎行”。

表現最讓人意外的則是喬欣。節目開始提出她要不要續約時,許多人認為只是個噱頭,沒想到,她真的向楊天真提出瞭解約。咖啡館中,兩個女人從減肥開始暖場,氣氛融洽了幾秒後,有些尷尬的進入了正題。

喬欣談起,壹心的多部門聯動方式不適合自己,自己想要一個貼心緊密的小團隊。楊天真則解釋稱,公司層面考慮,需要培養團隊工作人員應對不同藝人案例的工作經驗,因此公司團隊設置確實與喬欣的需求存在著不匹配的問題。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談話最後,楊天真問:“怕嗎?”喬欣回答:“怕啊。”兩人相互一笑,其間的意味不是從此相忘於江湖,而是朋友前路保重。

這樣的對談在心平氣和中完成了對自己訴求的表達,又在傾聽中理解了對方的用心,其實可以複製黏貼進任何一場職場交流。畢竟渴望被人理解,是人戒不掉的期待,哪怕身為明星。

同時,節目也向觀眾展示了娛樂產業背後的運作過程。原來一條十幾秒的廣告背後,需要多部門聯合拍攝一整天,為了保證形象完美,藝人吃飯、站著和坐著都要注意保護造型;藝人跑通告、上綜藝,背後需要很多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尤其是經紀人需要事先把所有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有時他們還要充當製作方與藝人之間的緩衝區。

學員的成長過程同樣殘酷,他們不僅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還要進行嚴格的月度考核。時尚硬照的拍攝同樣另有玄機,服裝師不僅要考慮服裝與藝人形象以及工作內容的匹配度,拍攝中還要隨時待命。比如白宇拍廣告時,歐陽娜娜和另一位服裝師需要躲在背後幫他拉衣角。這些細節的呈現,讓那些在藝人背後默默努力的工作者也能被看到。

(原創)白宇為何要和她共成長?“明星製造”的背後很硬核也很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