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会令一个人失去幸福和自我

使一个渴求赞语的人闷闷不乐或者兴高采烈的话语,却是多么的无足轻重——《人生的智慧》

一般来说只有两种人比较注重他人的看法:

太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会令一个人失去幸福和自我

他人的看法

一种是对自身的名誉十分看重的人。

由于他们害怕别人那些对自己的名誉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所以他们会下意识的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臂如说有人嫌他说话的声音太高,那么他就会压低自己的声音,臂如有人认为他做人太自私,那么他就会刻意的去对这个人好。

这种人由于对自己有着一种近乎“完美主义”的倾向,所以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任何一种有违“完美”的评价,他们会时刻倾听和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如果他们发现别人一旦表现出不符合自己设想的看法,那么他就会感到诚惶诚恐,甚至焦虑和自我否定。

叔本华的这段话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隐居生活之所以对于我们的心绪宁静有一种特别良好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这样我们就用不着时刻担心别人对我们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看法,我们也就得以恢复真我。

于是,为了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符合他自身意愿的评价,他们就会刻意的去迎合与讨好他人,因为他为了让自己在他人的眼里展示着一个优秀的形象,所以他会以一种近乎讨好的方式去博取他人的良好评价。

臂如他人但凡有所需要,他就会不计代价的去帮忙,如果别人对他产生了一点不好的看法,他就会立马否定自己,从而去迎合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或者他们为了避免他人对自己的非议,他们总是会仰制自己的喜好,脾气和性格。

总之,他们磨去了自己身上较为锋芒毕露的一面,使自己变得十分圆滑,这种圆滑当然是指他在每个人的看法当中都没有让人有所非议或不满的地方。实际上,这种人由于过分的看重自己的名誉,所以他就会不计代价的去维护自己在他人那里的形象,久而久之,他也就是失去了自我,他不过活在别人的看法当中。

如果别人对他的看法稍有变动,他就立马感到坐立难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人,甚至会病态的加以否定,

而为了消除自己内心的这种惶恐,他就会下意识的去讨好他人,以便赢得他人的称赞,重新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这类人实际上生活的十分辛苦,由于他没有正确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所具有的主观性,喜好性以及错误的见解,所以他就会因为他人的某种评价而去讨好他人。

其实,只要他意识到绝大多数时候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夹杂着自私的,错误的,愚蠢的个人偏见,他也就不会过于看重他人的看法了。

太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会令一个人失去幸福和自我

成为自己

犹如庄子《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嘲笑大鹏飞的太高,其实正因为蜩与学鸠本身的局限性,所以它们无法理解大鹏为什么要飞到南海去,如果这时候大鹏由于蜩与学鸠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追求,那么无疑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

换言之,由于每个人的性格,间接,性格以及眼界的不同,所以就会导致每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如果这时候一个人因为害怕自己的做法引起他人的反感而放不开手脚,甚至放弃,那么他显然就会失去自己的幸福,如果长久保持这种状态,他就会失去自我。

渐渐的,他就会活在他人的看法当中,别人在看法上的一点稍微的改变就会引起他的惶恐不安,所以,他就会在每个人的看法当中疲于奔命。这种情况如果发展到严重时,他就会自我否定,乃至产生厌倦人群,或者厌世的心理。

二.内向或生性胆怯的人

这类人比上一种人要稍微好一点,他们对于他人的看法过于看重的原因仅仅在于不自信而已,由于害怕他人的关注,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去表现自己。

臂如在公交车上,如果他没有及时下车,而公车就开走了,那他们多半不会扯着嗓子呼喊司机,而是会选择到下一站下车。

又或者在会议中,他们由于害怕他人的关注,所以往往会选择不发言,如果不幸要他发言的话,他就会感到非常难受,甚至会引发一些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像大脑空白,口齿不清以及逻辑混乱。

不自信是原因之一,但根源在于他们不愿受到他人的关注,对他人的看法会感到难为情和羞怯,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去表现自己。

太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会令一个人失去幸福和自我

羞怯会失去幸福

如果上一类人由于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而失去了自我,那么这类人则会因为羞怯于他人的看法而失去幸福,臂如他们遇到心仪的异性会羞于表达,对他们来人,在大街上摆上鲜花表白或者求婚几乎是一种难以理解的事情,其本质在于他们对街上的人有所恐惧。

犹如叔本华所说:

我们无论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

其实,注重别人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他人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为一个人提供自省的佐证,从他人的看法中一个人可以完善自我,改正错误,但是完全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对于自身“完美”形象的破坏,则会陷入这个陷阱中无法自拔。

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他人的看法都是错误和漏洞百出的见解:

一.主观性

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很多时候都是依照自己的理解而做出的,臂如同样一件事由于你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他人也许就会认为你的做法不对,实际上这是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所做出的评判,这种评判往往都基于他自身的做事风格和性格。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评价,因为他并不会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他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难处,他只会认为这么做就是错误的,不对的,进而就会妄加评判,或者由于双方未能达成某种共识,所以他就会做出非常狭隘的评判。

二.时效性

实质上,他人的看法往往都是短暂的,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怀着不负责任的口吻做出的随意的一种评判,一般他们转身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说过什么话。所以,他人的看法往往都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或者在某一时刻做出的特定评判,这种评判并不全面,而且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这种评判就好像坐在戏院里对某一段戏剧的看法,完全是即兴发挥,不加任何思考的口无遮拦,一旦他们走出戏院,他们自己就会忘记自己曾经说过什么话。

太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会令一个人失去幸福和自我

认识你自己

因此,一个人完全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至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必把他人的看法放在心上,但并不提倡一个人完全不顾他人的看法而我行我素,他人的看法某种意义上能够为一个人提供自我完善的帮助,只不过需要对这些看法加以细分和思考而已。

在生活中,由于很多人往往过于看重他人的看法,所以导致自己活的束手束脚,所以,他们在失去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幸福。

尽管不必矫枉过正要求一个人去表现自己,但一个人也应该忽视生活中那些无足轻重的看法,只要它在没有对你产生不利的影响时,则大可不必在意它。

其实,只要一个人认识到看法的本质就像一阵风刮完就不见,那么他就不应该对这阵风有任何的不安。而应对种种看法的最好的方式依然是——做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并勇于成为自己,那么他人的看法也就变得无足轻重。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才会忠于自己,在成为自己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

那么应该怎样来认识自己呢?

认识痛苦。

通过分析你自己的性格,确定你的做事风格,认识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如果有某种事情让你感到非常痛苦,那么那就是为你自己所抗拒的,那个痛苦的一面就是你自己

进而通过认识这种痛苦,那么你就会认识到自己是什么人,你喜欢从事什么事情,吃什么食物,去哪里玩,喜欢什么朋友等等之类,通过痛苦很快就能得以确立。

简言之,你所感到痛苦的一面就是你自己。

当你认识到自己以后,那么就需要去做自己,你喜欢从事什么职业就去努力,喜欢和什么人交朋友就融入他们,喜欢去哪里玩就去哪里,因为只有当你正在做的是自己愿意的事情,你才会感到他人的看法是多么的不重要。

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何种人,那么他就会对他人的看法耿耿于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