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像《都挺好》裡面的母親一樣的媽媽?這樣媽媽的子女長大後怎麼樣了?

博士媽媽育兒記


《都挺好》這部劇裡展現的家庭問題是非常多的,遠不是一個重男輕女就能概括。除了這個最大的問題之外,父母一言堂,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意見、認為無不是的父母、孩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溺愛孩子等等問題。或許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這麼極端地集齊全部衝突,但是每個人卻或多或少地都經歷了其中的一兩種,幾乎所有人都無法逃脫原生家庭的束縛。為了不造成爭議,本回答不涉及地域和人名。

上個世紀的重男輕女主要表現在極端不公平,比如女孩沒有降生的機會,生不出男孩就要被人戳脊梁骨,女孩不能上學,早年間我家附近的農村有為了要一個兒子連生十一個女兒的家庭,在計劃生育的年代,富人家庭自然可以交罰款。但是窮人家呢?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超生和名額。在我知道的很多地方,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許再生一個。如果連續兩個都是女孩,那就交罰款繼續,如果沒錢交罰款就讓女孩成為黑戶。很小的時候其實父母常常討論過一個姐姐,他們家老大老二是女孩,老三是男孩,老二沒有戶口自然沒法上學,只能一直藏著後來出去打工,再後來斷了聯繫我也不知道她的歸處了,想來除了嫁人又能有什麼結果?不過諷刺的是那家的父親癱瘓了。

還有些地區計劃生育特別嚴格,第一個是女孩也不允許二胎,有的家庭就會將女孩送走,我一個同學出生在一個教育之家,家裡父母恩愛書卷氣濃郁,然而在自己大學四年級的時候知道自己居然有一個親姐姐,她才知道因為當年她奶奶堅持,所以她姐姐被送走了。她爸爸因為這件事一直非常內疚,所以買什麼東西都買兩份,也會經常給那個家庭打錢,還經常出差,辛苦一輩子事業也不敢升的太高怕被舉報,直到她奶奶去世,姐姐終於被認回,雖然也上了大學,但是缺失的又有誰能彌補?她說奶奶臨死時也後悔了,可是她後悔是因為心疼兒子,卻不是心疼孫女。

而現在我認為重男輕女問題依然存在,只是可能和早年表現方式不太一樣了,比如變成了隱性的不公平,父母在大多數時間看起來對兒女都是一樣的,一碗水端平。可是,在關鍵時刻,比如買房子,基本上家裡有兒女的都是選擇給兒子買,即便沒有經濟問題。我有一個朋友,她爸爸其實很富有,曾經買了三套樓,自己住一套,後面兩個兒子各自一套,而作為長女的她卻沒有,雖然她當時在國外工作,但這似乎不是理由,她這時候才感覺到,其實父母的愛還是有差別的。

我記得微博上曾經有過一條言論,羨慕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這樣後面就可以隨便生二胎了,無論男女。如果第一胎是男孩,那第二胎很怕再是男孩,兩個男孩太難帶。這條微博引起了廣泛討論,雖然也有人說可能是覺得男孩多難帶多皮,有兩個多鬧心,希望有一男一女。但是大多數都覺得兩個男孩負擔太重了,可是試問女孩負擔不重嗎?其實她們心裡默認了,女孩不用娶媳婦買房子……有一個朋友曾經非常難過地吐槽,我當年生孩子要給我媽錢讓她陪我她都不肯來,因為要帶孫子……我平日裡給她的錢也都省下給我弟弟,這種情況現在依然非常普遍。

其實不光是重男輕女,只要家裡有多個孩子,那父母幾乎沒有能一碗水端平的,溺愛小的忽視大的,幾乎是所有二胎家庭的通病。還有就是家裡的老大需要補貼其他的孩子,家裡的所有人都要補貼家裡混的最沒出息的那個孩子。樊勝美那種經歷比比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蘇明玉那麼成功,所以,大部分這樣的孩子其實經濟問題是很嚴重的,都是苦苦掙扎。

如果父母偏心這個問題獨生子女躲過一劫的話,那麼父母一言堂這個問題,相信全中國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經歷過。我其實是無法和自己的媽媽呆久了的,因為她也是個非常強勢的人,你不能和她吵,如果她吵不過你就會說她不是媽嗎?你有什麼話說呢?在他們心裡孩子並不是個平等的人,是他們的附屬,是他們辛苦養大的,所以他們說了算。即便他們不關心你也不在乎你的需求。可是,當他們老了你卻不能像當年他們那麼毫不關心,毫不採納他們的意見,是的,就是這麼雙標。

天下的父母似乎總是覺得孩子嘛,他們懂什麼?孩子小時候可能不太懂大人的某些行為,但是卻會留下記憶,長大後明白過來就會懂了,而這種經歷帶來的傷害其實是很難消除的。眾生皆苦,父母確實不易,但是孩子難道就是那麼容易的嗎?



桔子女士


重男輕女,這樣的父母大有人在,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君不見懷孕期間採取性別選擇的,生了女孩送甚至溺死的可喟不在少數。當然這與陳舊觀念的影響不無關係。這裡我主要談一下跟重男輕女有關的贍養老人的責任的問題。我們這些五O後,六O後普遍兄弟姐妹多,父母普遍重男輕女,有陳舊觀念的影響,也有經濟上制約。等父母年老需要照顧了,普遍的做法就是按國家法律——男女同責。對此我認為雖合法但不合理。一方面,做為父母應捫心自問:當初是怎麼對待女兒仔?不說房子了,有的連彩禮錢都給兒子花了,女兒淨身出戶!另一方面做為哥哥,弟弟也應該為姐姐上。妹妹想一想。如果女兒自願盡孝可以同責,不然是不可以以法律強求的,做人要有良心。我站在兒子的位置上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山脊406


生活中會有類似的媽媽,可能媽媽不會變,但是可以變的是我們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會發生變化,有的人選擇記恨,永遠活在仇恨中。有的人選擇寬容,讓自己更強大,變得更優秀。那條道路都能走,看自己的選擇。

面對記愁和愛,我個人還是選擇愛,包容家裡的不好,畢竟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包容是需要很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到,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不要失去的時候才後悔。


一個假的軟件測試


應該都有個好的結局,畢竟都成長了,會越來越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