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複發率達30% ,如何預防乳腺癌復發?

孔傑霖


針對乳腺癌治療後患者預防乳腺癌的復發關鍵的措施在於定期入院複查。乳腺癌患者初期需每三個月入院複查一次,待症狀穩定後可每6個月複查一次。入院複查是很有必要的,可根據具體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和藥物,並準確的瞭解機體的健康狀態。

其次,乳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以清淡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進食生冷油膩刺激性的食物。

另外,保持平衡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焦慮。情緒低落是及時與家人或朋友進行溝通,舒解心中的煩悶。定期進行戶外運動,調解心情。


北京協和乳腺科黃漢源


乳腺癌康復5年之後就沒事了?

很多乳腺癌患者都認為,乳腺癌手術後3-5年是最容易復發的時間,只要過了5年之後,就可以進入安全期了。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乳腺癌術後的3-5年確實為復發的高危時期,但是5年之後的復發幾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康復治療不單單隻關注3-5年,而是應該治療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乳腺癌跟生活方式和情緒都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個性強硬、長期疲勞工作、不合理飲食引起的。如果術後5年後沒有復發,患者就會放鬆警惕,恢復原來的生活方式,這就帶來了非常大的復發危機。

乳腺癌70-80%的患者都適合接受內分泌治療,近年國內外醫學界都認識到這類患者的內分泌治療從5年延長到10年獲益更大。經過一項持續時間長達10年的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研究顯示,能堅持服用內分泌治療藥物的病人,獲益明顯。

內分泌治療對於預防乳腺癌復發非常重要,但也存在各種副作用。對於絕經前的患者來說,副作用主要包括潮熱出汗、白帶增多、脂肪肝、血脂異常等。

乳腺癌的治療技術方面,國內外差距已經不大,但術後康復方面,仍存在明顯差異。“乳腺癌治療,國內最缺乏的是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很多病人難以從癌症陰影中走出來,陷入抑鬱焦慮之中,治療依從性也不夠,這些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乳腺癌患者的心態與運動:

進入康復期的乳腺癌患者,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我常跟我的病人說,如果人生中一定要有這個劫,患乳腺癌還算相對幸運的。畢竟乳腺癌的治療和預後比很多癌症都要好。”

一個好的心態,能夠大大降低乳腺癌的復發風險。我接觸過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經過定期隨訪後,有良好心態的乳腺癌患者,身體比原來更健康,也更會享受生活。

乳癌是存活率相當高的癌症,尤其隨著醫療與藥品研發技術的進步與成熟,只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就有機會迴歸正常生活。不過臨床上也發現,許多乳癌患者切除淋巴後,看見傷口已癒合,手臂關節活動度也正常,就開始忽略手部運動及淋巴水腫預防的照顧,導致出現關節僵硬、淋巴水腫等問題,使整條手臂腫到無法舉起,也無法拿起東西,而傳統治療觀念,乳癌患者擔心術後增加淋巴水腫,因此常被禁止或是自我設限不做上肢激烈運動、搬提重物或者做家事,長期不活動的結果更容易造成上半身痠痛與僵硬,反而使生活品質大退步。

我常常聽到乳癌病友說自己不能提超過2公斤的重物,事實上這個觀念應該要改變,只要掌握重量、次數、痠痛感承受原則,並善加使用復健小道具(如:彈力帶、沙包、小皮球),每天漸進式訓練肌力,可提升體力、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再加上每天溫和按摩、溫和的肌肉收縮與抬高,都可以減緩淋巴水腫的狀況,同時,乳癌病友如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還可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

加強運動也可以讓乳腺癌康復者服用藥物的副作用大為減輕。不過,乳腺癌患者不適宜做太靜的運動,如打坐、太極等需要寧心安神的運動,因為這類病人往往思慮過多,太安靜的運動反而加重心理負擔,越做越容易導致失眠。建議可以多參加快步走、游泳、爬山、唱歌、跳舞等陽光些的有氧運動。

平日該吃什麼,是很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

在飲食方面,存在兩大方面的誤區。第一是認為乳腺癌患者免疫力差,手術後拼命進補。“其實現在絕大部分的乳腺癌是富貴病,跟營養過剩的相關度更大。”第二個誤區是認為患癌是體內有熱毒引起的,因此整天只吃清熱解毒的膳食,喜歡煲土茯苓、蠍子等湯水來“解毒”。

“連青菜都不敢炒著吃,怕熱氣。”其實經常吃寒涼的菜,容易導致人脾虛胃寒,運化不好,稍微一吃熱氣的東西就受不了。“很多上一輩老廣帶的小孩容易口腔潰瘍、上火、面青青,就是脾虛的表現。”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總吃寒涼的食物,骨質疏鬆也會更嚴重。

日常炒青菜,可以放點姜,夏天流行用荷葉、冬瓜、扁豆等煲水鴨、土茯苓煲龜,最好放點姜或者果皮,黑棗等,作為均衡之用,避免湯水過於寒涼。

“很多人經常口腔潰瘍、臉上斑點多,容易疲倦、舌苔厚白,都是脾虛胃寒的表現,吃點姜這些症狀會有改善。另外,晨起最好不要喝姜水,長期飲姜水容易導致上火。

還有一點就是定期進行復查,這會讓我們及時發現癌症是否復發



乳腺癌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有些已經納入慢性病醫保報銷範疇,說明治療、複查過程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綜合管理。

一、術後如何科學複查?

最近一直有朋友問:乳腺癌術後怎麼複查,都做哪些項目呢?

1)術後2年內:建議每3個月複查一次;

2)術後2-5年:每6個月複查一次; 3)術後5年以上:每1年複查一次!

二、複查項目:

(1)乳腺及引流區域淋巴結綵超,肝臟彩超,婦科彩超。

(2)胸片或胸部平掃CT。

(3)抽血:血常規、生化、腫瘤標誌物。

(4)特殊檢查項目,根據情況選擇:骨掃描,鉬靶檢查,骨密度檢查,循環腫瘤細胞檢測(CTC)。




需要強調的是,複查頻率和內容根據病情會有微調。所以,儘可能在您的主治醫生處複查,Ta是最瞭解您病情的人!

對於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務必堅持規律,長期的服用內分泌治療藥物。切不可自行停藥漏服。

規範治療後,乳腺癌的複發率並不高。在我文章主頁中,有更多的乳腺癌相關健康知識科普文章。敬請關注後閱讀。


乳腺科楊醫生


30%是犯了簡單的將每年乳腺癌複發率加和的錯誤。這種錯誤的本質就像生兩個娃,一定會一個男娃一個女娃。但我們都知道當然不是這樣的。

30%的說法大概源於2009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生髮表的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是對單側乳腺癌女性患者在該院接受手術治療後的回顧性研究,一共涉及2213例患者,從術後1年到10年的複發率。論文分析的參數很多,這張圖是不管腫瘤大小和患者年齡等等因素的總和複發率。是逐年的複發率。但這些複發率是不能簡單相加的。

由於乳腺癌患者還會死於別的原因,所以注意看數字的變化,從最初的2213名患者到十年後的總患者人數已經下降到120人,因此我們沒法簡單的計算一名乳腺癌患者的複發率到底是多少。但的確總有人會復發。

乳腺癌復發的原因

當原始乳腺癌的一部分細胞脫離原始腫瘤並隱藏在乳房附近或身體的另一部分時,會發生複發性乳腺癌。之後,這些細胞再次開始增長。乳腺癌診斷後接受的化療,放療,激素治療或其他治療旨在殺死手術後可能殘留的任何癌細胞。但有時候這些治療方法不能殺死所有的癌細胞。有時癌細胞可能會潛伏多年而不會造成傷害。然後會發生激活細胞的事情,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能增加乳腺癌復發的風險因素

  • 淋巴結受累。在最初診斷時,在附近的淋巴結中發現有癌細胞則會增加癌症復發的風險。
  • 更大的腫瘤。腫瘤較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
  • 腫瘤邊緣不規則。在乳腺癌手術期間,外科醫生試圖除去癌症以及周圍的少量正常組織。病理學家檢查組織的邊緣以尋找癌細胞。如果在顯微鏡下檢查時邊界沒有癌症,則認為這是一個負邊界。如果邊界的任何部分具有癌細胞(正邊緣)或腫瘤與正常組織之間的邊緣接近,則乳癌復發的風險增加。

  • 手術術後沒有繼續使用放射治療。大多數選擇乳房腫瘤切除術(廣泛局部切除)的女性接受乳房放療,以降低復發風險。不接受放射治療的女性患乳腺癌復發的風險增加。
  • 年輕患者。年齡較小的女性,尤其是在原發乳腺癌診斷時年齡在35歲以下的女性,面臨複發性乳腺癌的高風險。
  • 炎症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患者局部復發的風險較高。
  • 具有某些特徵的癌細胞。如果您的乳腺癌對激素治療或針對HER2基因的治療無效(三陰乳腺癌),您可能會增加乳腺癌復發的風險。

預防乳腺癌復發的常見策略

  1. 激素治療。患有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婦女可能會在初始治療後服用激素治療,從而降低患乳腺癌復發的風險。激素治療可能會持續至少五年。

  2. 化療。對於癌症復發風險增加的乳腺癌患者,化療已顯示可降低癌症復發的機會,而接受化療的患者活得更長。
  3. 放射治療。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治療乳腺癌的婦女以及患有大腫瘤或炎性乳腺癌的婦女,如果接受放射治療,癌症復發的幾率較低。
  4. 靶向治療。對於癌症使HER2蛋白增加的女性,曲妥珠單抗(Herceptin)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機會。
  5. 促骨合成藥。以色列科學家發現促骨合成藥物可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同時還能降低乳腺癌轉移到骨骼中的復發風險(骨轉移)。
  6. 保持健康的體重。保持健康的體重可能有助於降低複發性乳腺癌的風險。
  7. 體育鍛煉。經常鍛鍊可能會降低乳腺癌復發的風險。
  8. 選擇健康的飲食。在飲食中包含大量蔬菜,水果和全穀物。如果你喝酒,那請限制到每日一杯(正常酒杯)。

圖示:紅絲巾行動,關愛女性乳腺癌患者


裸猿的故事


通過合理治療、定期複查,術後及時進行功能鍛鍊,並做好生活護理、原理致癌因素,就有助於預防乳腺癌復發。下面“問上醫”將為你詳細介紹。


如何預防乳腺癌復發?

在術後1-3年的關鍵期,積極採取治療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 原發乳腺癌手術後前5年內,應堅持做完全套治療,以後遵醫囑定期複查。

  • 術後半年內應每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以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


  • 兩年後復發的可能性較小,可每隔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以防遠端轉移。


(2)功能鍛鍊

  • 一般術後1周左右就應開始活動上肢,先逐漸上舉患側手臂,開始時由於疼痛,活動度很小,但應堅持天天練習。

  • 當患側手臂可以觸及同側耳朵時,可練習用患側手梳頭,先從患側梳起,逐漸梳向對側,直至可以觸到對側耳朵。

  • 還可將患側手臂背後逐漸向上摸,直到能摸到對側肩胛骨。

  • 做擴胸運動,使患側胸廓及肩關節得到適當運動。


  • 由於手術可能會影響上肢血流,致使患側上肢腫脹,為預防這一點,除抬高手臂外,還應適當活動上肢。


(3)生活護理

  • 術後應以臥床靜養為主,不要急於起來活動。


  • 飲食上應選擇易消化、符合患者口味的食物,少吃油膩食物。

  • 放化療後應儘量減少外出,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減少發生各種感染的機會。

  • 自我檢查,經常觸摸患側胸壁、對側乳房、雙側腋窩及鎖骨上窩等部位,若發現有可疑腫塊,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 調整好生活節奏,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積極運動。


(4)遠離致癌因素

  • 不吸菸、不飲酒,少吃高脂肪、熏製和燒烤食品。

  • 避免使用含雌激素較高的美容化妝品。

  • 儘量避免接觸放射性和電磁輻射。


患乳腺癌或乳腺癌復發轉移的症狀

  • 一側乳房出現無痛並逐漸生長的小腫塊。腫塊的生長速度較快,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變,如乳頭內陷、“桔皮樣”改變。

  • 乳腺癌發展至晚期,可出現皮膚硬結,甚者皮膚破潰形成潰瘍。

  • 乳腺癌的淋巴轉移可使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表現為散在、無痛、質硬,數目較少、可被推動。

  • 乳腺癌遠處轉移,至肺時,可出現胸痛、氣促、胸水等;椎骨轉移時,出現患處劇痛甚至截癱;肝轉移時,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等。


小貼士:定期隨訪對於預防乳腺癌復發轉移十分關鍵。




這個問題的提出,首先反應了人們對癌症認識上的變化。太多的網友提起癌症時,就認為是絕症,無論怎麼治療都不免一死,最後人才兩空,換句話說,意思就是凡是患癌,100%會復發、死亡。

其實正像這個問題中提出的,目前的醫學技術,對於乳腺癌來講,通過經過積極治療多數患者可以達到長期不復發的目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臨床痊癒。但是,畢竟作為“特殊疾病”,還是有一部分會出現復發轉移的,即使是早期患者也不能疏忽大意。

2016年,國外公佈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在乳腺癌術後20年的隨訪中發現,即使早期乳腺癌,5年以後復發的人群仍以每年1%的速度遞增,也就是說,5年以後的20年裡,仍有15%的人會出現復發,基於以上的調查結果,在2016年的國際乳腺治療共識裡,把有復發風險的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由原來的術後5年延長到了10年,因為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10年的內分泌治療獲益人群要高於5年的內分泌治療的人群。

那麼如何防範乳腺癌的轉移呢?這裡面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診斷乳腺癌後,系統規範治療,是防範乳腺癌復發的第一要素。及時的根治術,根據病理分期、分型予以術後規範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是保證後續安全的首要內容。

在乳腺癌的發病中,約有60-70%為 luminal型乳腺癌,上述治療結束後,規範口服內分泌治療,是預防復發的重要內容,既往要求術後維持口服治療時間為5年。自2016年的共識修改後,對於有乳腺癌復發風險因素的患者提倡內分泌治療時間延長至10年,比如,年輕患者、存在腋下淋巴結轉移、腫瘤大於2cm,分級差、高Ki-67等。

3、激素受體陽性的年輕患者要求卵巢去勢

對於小於35歲的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去勢聯合AI類內分泌治療,有著較三苯氧胺更為明顯的臨床獲益,這部分病人如果有復發風險因素存在,推薦積極卵巢去勢治療,可以選擇手術去勢,也可以選擇藥物去勢。

3、術後規律複查

一般來講,乳腺癌治療結束後,2年之內,要求3-6個月複查一次,2年後可以6個月複查一次,5年後每年複查一次。規律複查的目的就是為了萬一發現腫瘤復發可以及時處理,通過積極治療甚至可以達到二次臨床痊癒。


深藍醫生


手術切除乳腺癌腫瘤並非“一勞永逸”,乳腺癌複發率達30%,在術前檢查沒發現遠處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中,約50%體內存在微轉移病灶,這種微轉移病灶正是未來發生遠處轉移的根源。即使經過正規治療,也有可能有微轉移病灶的潛伏,所以正規治療後我們要定期複查,以期能早期發現遠處轉移,更早治療,延長生命。

影響乳腺癌復發轉移的因素有:

(1) 乳腺腫瘤的大小。

(2) 腋窩淋巴結受累程度。

(3) 癌細胞是否已經進入血液系統或淋巴系統。

(4) 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及增殖指數。

(5) 癌細胞是否帶有激素受體。

(6) 靠近被切除的乳腺組織邊緣是否存在癌細胞。

預防乳腺癌復發,要對病人進行完善的術前檢查,根據不同的臨床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所以在乳腺癌的手術前需要對患者局部和全身情況進行一個詳盡的評估,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不同進行合適的治療。為減少術後復發要做到:

1. 對於手術範圍:對於腋窩有轉移的患者而言,通常符合要求的淋巴結清掃應至少切除10個淋巴結。受侵淋巴結的數目越多,患者的生存率越低,複發率則越高。

2. 術前輔助化療:如果腫瘤偏大或病期偏晚,則不應首選手術治療,首先進行術前輔助化療,這種治療能縮小腫塊,利於手術切除,並有效地控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檢驗敏感的化療方案,幫助臨床醫生儘快找到敏感的化療方案,以更好地進行腫瘤的全身控制,降低耐藥性的發生。減少復發。

3. 全身治療:乳腺癌術後還要進行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全身治療,目的是最大程度殺滅微轉移灶,降低未來發生遠處轉移的概率,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

4. 放療:放療可以消除潛在的局部復發病灶,提高治癒率,減少復發。

以下情況需行術後放療:

(1) 保乳手術後的乳腺癌患者。

(2) 早期乳腺癌伴病理證實的淋巴結轉移者。

(3) 腫塊大於5釐米。

(4) 腫物靠近皮膚或胸壁,或根治術後切緣陽性,局部復發風險較高者。

5. 術後合理調節飲食,患肢要保持功能位促進傷口癒合,乳腺癌術後建議患者早期活動,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系統地進行康復治療。以利於體能的恢復。

乳腺癌是一個需要長期觀察、治療的疾病,需要定期複查。乳腺癌經過有效治療後,病情可得到緩解和控制,但並不等於痊癒。在治療結束後還應定期到醫院複查。每次複查時,要詳細敘述自己的病情恢復情況、不適症狀及治療情況,以便醫生有重點地檢查,即使有了復發和轉移,也能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康愛在線


乳腺癌接受手術後可以加以一些輔助治療,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降低複發率。乳腺癌的化療是一種方式,就是針對乳腺癌手術以後,體內已經沒有明顯的轉移灶,即使存在微小的轉移灶,可以通過全身的化療,使這些微小的轉移灶在將來不至於長成宏觀轉移灶,提高整個乳腺癌的治療效果,降低近期或者遠期的復發。對於一些符合化療條件並需要化療的患者,原則上建議進行化療,有效提高五年生存率和總生存率。當然,對一部分腫塊比較大的患者,或者因為轉移淋巴結比較多的患者,在手術以後,要建議進行局部的放射治療,這樣的目的就是使局部複發率有效降低。對於淋巴結轉移比較多的,通過局部的放療也可以提高遠期生存。保乳的患者一般要對留下來的乳房進行放射治療。所以乳腺癌的術後輔助放療,也是乳腺癌的綜合治療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海上名醫


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據統計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中有3-10%的女性在確診時就存在遠處轉移。早期乳腺癌病人中30-40%的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約為20%。

規範化治療和密切隨訪是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乳腺癌的規範化治療應採用綜合治療的原則,根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和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運用手術、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多種手段,兼顧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以期提高療效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密切隨訪的目的是儘早發現,及時治療,降低其不良預後。推薦乳腺癌術後(或輔助化療結束後)的最初2年每3個月複查1次,第3-5年每4-6個月複查1次,第6年開始每年複查1~2次。隨訪檢查內容:觸診體檢、肝臟超聲、乳腺癌標誌物、血生化和血常規等。其他特殊檢查:乳房X線(每年1次)、婦科檢查(採用他莫昔芬治療中的病人每年1~2次)和骨密度(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期間)。骨掃描、CT或MRI等可用於有症狀的病人,但不推薦無症狀病人常規應用。

另外還需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心態。

參考文獻:

1、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年版),中國癌症雜誌2017年第27卷第9期

2、中國晚期乳腺癌臨床診療專家共識,中華醫學雜誌2016年第96卷第22期


藥事健康


要預防乳腺癌復發首先必須每天堅持檢查自己的乳腺一次,主要用手按一按、摸一摸乳腺,看自己的乳房有沒有包塊,如果有包塊要按一下有沒有紅腫疼痛的感覺,有沒有溢液,乳房皮膚有沒有橘皮樣改變。如果有任何一項就要立即去醫院檢查,必要時住院診治。

的對於女人來講要防止乳腺癌復發就必須保持心情舒暢,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精神。千萬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千萬不要生悶氣。平時可以給自己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幹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愉悅。女性要防止乳腺癌復發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比如每天跑步鍛鍊半小時,也可以口服能夠提高免疫力的藥物,比如胸腺肽,也可以請名老中醫結合自己的實際病情給自己開中藥吃!也可以輕專業按摩師給自己乳房按摩,以促進乳房經絡通暢加強乳房血液循環,對乳腺癌也能夠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