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貧困不缺"夢想",用知識走出大山圓夢清華、北大

有這樣的一群人,雖家境貧寒,但是並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夢想中的學府。

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圓夢大學,當地政府提供助學金、學校免除學費、母校給予獎金……幫助他們解決學費等問題。


“工地收通知書”崔慶濤赴北大圓夢 用知識改變命運

暑期因在工地打工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崔慶濤,在2018年9月開學之前,收到了一份“大禮包”,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免費乘飛機來到了北京,北大資助中心也免去了他的學費,同時“暑假時候,北大資助中心聯繫我了,可以免去學費。”此外,雲南省優秀貧困學生獎學金有5000元獎學金。

他們貧困不缺


崔慶濤在2018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69分的好成績,排名全省第56名,北大是他的目標。

但是,崔慶濤的家境不是很好,他出生於雲南曲靖市會澤縣一個偏僻的小鄉村,家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靠44歲崔慶濤的父親在家附近的建築工地上打零工。

他們貧困不缺


但是,崔慶濤一直刻苦學習,堅信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終於,在2018年的7月22日,崔慶濤在打工的建築工地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崔慶濤勵志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一位北大校友表示,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幸福和中國夢要靠奮鬥,要靠一代一代青年,看到工地上的北大新生,對民族和未來更有信心了。

崔慶濤的班主任高勇已經從教21年,崔慶濤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學習能力很強,遇到問題會用很長時間去鑽研,其次是這個內向的學生居然在班級能時刻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他為人很低調,平時很不愛說話,但與老師和同學都相處得非常融洽。他主要是默默地去做,通過行動去影響別人。”高勇說,高三考試很頻繁,經常要佈置考場,往往要靠學生來做這些事情,崔慶濤很有主人翁的責任感,佈置考場、打掃衛生、抬水等都會主動去做,有一種“班級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意識,說得少做得多。

崔慶濤課堂上非常專注,高勇說他上課從來不會走神。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崔慶濤這三年來進步十分明顯。高一入學時,崔慶濤在全年級兩千多人中排200多名,在高三時又得以進入文科A班這個全年級最好的文科班。儘管如此,崔慶濤的成績在班裡並不突出,他認為自己高考有些超水平發揮。

高勇介紹,崔慶濤心理素質非常好,高三最怕學生情緒產生波動,但他從來不會因為一次考試而導致情緒不穩定。“我覺得他保留了農村孩子堅強的品質。”


“感謝貧窮”女孩王心儀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同樣出自寒門,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的還有勵志女孩王心儀。

他們貧困不缺


王心儀20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

在開學之前,她也收到了來自當地政府給她的“禮物”——一筆助學金。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省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因家境貧困,高考結束後,王心儀在高中物理老師的介紹下,在保定一家輔導機構做輔導員。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之時,她正在異地打工。

收到媽媽發來的錄取通知書的照片,王心儀失眠了,反覆地看著媽媽發來的錄取通知書的照片。

高考之前,她曾在全校師生面前,代表高三學子大聲宣告:“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們便沒有辜負這段青春、這段韶光!”在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後,王心儀寫了一篇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感謝貧窮》。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她在文章中寫道。

河北省委省政府知道王心儀的事蹟後,專門作出批示,為王心儀提供了助學金。

他們貧困不缺


輪椅男孩袁秋 用拼搏改寫自己的命運

“輪椅男孩”袁秋2018年以67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西南財經大學。

由於身體行動不方便,學校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樓的宿舍,並讓他的媽媽與他同住。而為了讓他的媽媽更好地照顧袁秋的飲食起居,校方也為他的媽媽提供了一個食堂的工作。

他們貧困不缺

而且在開學之前,當地殘聯幫助他申請了貧困助殘大學生助學金、一戶多殘幫扶資金,並且得到了很多社會愛心企業的的幫助,為他籌集善款7萬餘元,幫助他圓夢大學。而在袁秋高中期間,他所在的學校也免除了他的住校費和各項學雜費。

袁秋出生於重慶市永川區三教鎮牌坊村,住在一間土牆房子內。3歲時袁秋被查出患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出現肌無力和肌肉萎縮的情況,後因家境貧寒而停藥。之後,袁秋的父親患肺癌去世。父親去世後,其哥哥也因和袁秋換上一樣的病症,在床上癱瘓12年後離世。之後母親改嫁 ,而與袁秋同母異父的弟弟又患有小兒唐氏綜合徵。14歲那年,袁秋病症加重,雙腿無法站立支撐,只得坐上輪椅。目前,一家人只能靠繼父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


“養豬”男孩孫宜林打工貼補家用 用知識走出大山

“歡送我校優秀學子孫宜林同學赴清華大學深造。”孫宜林畢業於河南洛陽欒川一中,2018年以710分(含加分)優異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土木專業錄取。

他們貧困不缺


雖然清華大學5000元的學費不很昂貴,但是對於家境貧困的孫宜林一家來說還是無法負擔。孫宜林原本打算申請貸款,而在來清華大學報到前,他收到了來自母校洛陽欒川一高2萬元的獎金。

孫宜林出生於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大王廟村,家境貧困,2017年夏天他們家脫貧。而養豬、種地和父親在農閒時打工是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孫宜林只要每天在家,都會幫助父母養豬、幹農活。

上高中時,孫宜林每年都會在短暫的暑假時間,去縣城當家教或者打工,賺錢貼補家用。

而在來清華大學報到之前,他仍嚮往常一樣幫助父母養豬,幹活。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2018年8月29日,當“養豬男孩”孫宜林戴上清華大學的校徽的那一刻時,他正式成為了“清華人”。


無論是“養豬”男孩孫宜林、“工地收通知書”小哥崔慶濤、“感謝貧窮”女孩王心儀還是“輪椅”男孩袁秋,他們都沒有因為家境貧困,而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那份高校錄取通知書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看完這些感動哭了。



教育行動 -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