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故事】我的父親是“編外信訪幹部”

已是中午十二點多了,從老家來看我的父母仍不見身影。按他們出發的時間算,應該早就到我家了。打他們的手機也無人接聽,我焦灼不安。

下午一點,父親終於打來電話,我懸著的心才踏實下來。

父親有一副熱心腸

原來,父母早上出門時,碰見了同村鄉親李某。李某的兒子因車禍死亡,肇事方百般推卸責任,雙方在賠償金額上始終達不成一致。李某一條腿殘疾,文化水平不高,聽說今天是領導接待日,就想到信訪局尋求幫助。一籌莫展的李某見到我父親就像見到了救星,父親也是熱心人,便陪他一起來訪。接訪領導現場召集相關部門研判案情,安排專人幫助李某維權。

“等接訪完已經不早了,老李非要請你爸俺倆吃飯,俺們跑回來了。唉,他家也不富裕,兒子又出事……”母親在一旁同情地說,“這飯可不能吃。”


他用“鄉土話”講大道理

父親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退休教師,也是老黨員。他樂於助人,深受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每年春節前,都有不少村民拿著紅紙到我家要父親幫忙寫對聯。作為村裡的文化人,哪家有了紅白喜事都要請他去寫禮賬。時間久了父親發現攀比之風日盛,就大膽提出為去世的村民開追悼會,緬懷逝者,宣傳兒女孝道,講解國家政策,改良走樣的殯葬方式。現在,這種殯葬儀式已被全村人所接受。父親用“鄉土話”傳播修身、治家、愛國的大道理,從未停歇。


他是我工作上的榜樣

我成為一名信訪幹部後,父親很欣慰。他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信訪工作是積德行善的事,好好幹。”他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有時我工作忙很長時間不能回去看望他們,每次打電話父親總是安慰我:“我和你媽身體很好,你不用惦記,安心工作。”有時我跟他打趣:“我是信訪幹部,為群眾排憂解難是我的責任;你把幫鄉親們解決問題當成自己的責任,你就是‘編外信訪幹部’。”

有一次,我無意間跟他說起我們村幾位鄉親叔伯因為“南水北調”工程造成房屋受損到信訪局信訪。一週後,父親打來電話告訴我那件事已經解決了。原來,一連幾天,父親一家一家上門,找鄉親們談心做工作,告訴他們“南水北調”是國家重點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們要多理解多支持。同時積極幫助幾位鄉親與施工方協商,雙方很快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


我和父親“聯手” 助老人渡難關

有一天我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說村西一位張大爺要來市裡辦事,老人年紀大了哪也不認識,讓我幫幫他。見到張大爺才知道,老人的兒子在外地一家公司工作,不幸因事故去世,在處理賠償糾紛的過程中,張大爺聽鄉親們說,像他這樣家庭生活困難的情況可以向政府申請法律援助,但他不知道去哪申請,怎麼申請。我陪張大爺來到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見到工作人員說明來意。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交給我們一份法律援助申請表,我幫張大爺記下了需要提供的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等材料,並告知他如何填寫。諮詢清楚後,我把老人送上了回家的車。

後來聽父親說,張大爺兒子的官司打贏了,老人拿到了賠償款,逢人就說多虧了我們父女倆的熱心相助。

父親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父老鄉親,為他們寫訴狀,給生活困難的鄉親送糧送衣……父親在為他人帶來溫暖的同時,也收穫著自己人生的別樣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