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復興”,從數字化開始

零售業“復興”,從數字化開始

移動互聯網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徹底改變了現實的零售業環境:隨著這一代在互聯網環境長大的人成為社會商業行為的主流消費者,加之各種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在線購物、打車、送餐服務獲得成功,越來越多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零售業組織開始將商業模式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並將兩者徹底對立起來,認為在線營銷代替線下實體店將是一種必然。雖然也有各種關於“新零售”的說法,強調將線上和線下進行更近一步的融合,但是在現實操作中,依然強調線上模式的主導作用。

“我選擇咖啡廳的理由其實非常簡單:咖啡的味道好,環境安靜,如果是酷酷的風格,就更好了。”九零後的田曉利是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中層。跟很多同齡的消費者一樣,他會通過網絡買咖啡,以應付更多的日常工作壓力,但同時,一旦有閒暇,他們仍然會選擇中意的實體店,去咖啡廳坐坐,與朋友聊聊天、與同事開開會,獲得更直接的服務。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像田曉利一樣在互聯網環境長大的消費者來講,無論是在線銷售還是實體店購買,都是可以接受的商業模式。而對於整個零售行業實體商業模式競爭力斷崖式下降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僅是傳統實體商業模式自身提供服務的方式缺乏順應時代的改變,難以吸引年輕的主力消費人群。

作為零售行業的典型,咖啡行業最近頗受關注:不僅傳統線下實體銷售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新生的線上互聯網模式對於該領域的衝擊也頗引人矚目——儼然集中反映了目前傳統零售行業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20181224日,太平洋咖啡國貿旗艦店LUXE在北京開業。“我們想把傳統的門店升級到智慧咖啡門店的想法,是為了響應消費者的需求:現在消費者需求自主性非常強,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快捷的數字化應用上線,使消費者更加喜歡我們。”新店開業,接受採訪的太平洋咖啡IT總監王希強調:零售業當前正經歷一場50年來最大的轉型,因此利用新型技術來優化、改變以往的傳統方式,不僅是企業自身商業模式創新的需求,更是整個零售業都需要認真面對的實踐。而此次旗艦店的開業,正是一次從傳統零售業向新興零售模式的探索,“我們希望通過提供好服務、好環境、好產品和好科技,吸引更多的客人到我們店裡消費,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完善我們自己,打造創新的業務模式,從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競爭優勢。”

2016年底,太平洋咖啡在尋找零售業轉型的方式。此時,與太平洋咖啡母公司華潤創業已經保持了十多年的深度合作關係的IBM,已經為華潤創業構建了企業數字化平臺。

“IBM一直是零售業發展的最重要力量,我們發明了二維碼、POS機。”侯學明,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管理諮詢部總經理接受採訪時談到,針對零售行業,IBM多年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行業知識,並據此總結了一整套的方法論和模型,“我們去年就提出了Restore,希望能夠藉助我們對新興IT技術的把握能力和對零售行業的多年經驗,重塑門店的競爭力。”實際上自從2016年宣佈成為認知解決方案與雲平臺公司,IBM本身就是以數字化重塑業務模式的實踐者。因此在其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重構的過程中,IBM也不單純以解決某一節點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而是希望通過幫助企業構建一個融合行業知識的數字化平臺,解決當下的業務痛點,並且為未來的近一步優化提供足夠的延展性和適應能力。

IBM構想的企業數字化平臺構架嚴謹地被分解成:基礎設施、後臺、中臺和前臺。其中,基礎設施為包括主機、存儲、網絡、虛擬化、安全管理和系統監控在內的IaaS;後臺為包括ERP、CRM、MOM、SCM、POS、HR和OA等在內的、傳統的企業信息數據管理系統;中臺部分,是IBM根據企業的現實業務需求,基於互聯開放平臺為企業提供包括智慧運營平臺、移動應用混合開發平臺、微服務快速開放平臺、基礎技術平臺、大數據平臺和DevOps平臺在內的PaaS平臺,而與企業業務相關最密切的部分,則是以SaaS方式,將線上/移動應用、社交應用、線下應用和平臺電商等,以前臺應用方式與企業的業務進行充分融合。

通過藉助IBM的企業數字化平臺,太平洋咖啡不僅順利實現了自身IT架構的去核心化,降低了企業的IT運營風險,而且正是由於該平臺特有的業務與IT的“松耦合”關聯,也使得太平洋咖啡可以在業務層面做更多的創新——這也是此次太平洋咖啡建設國貿旗艦店LUXE的技術和理論基礎。從這個角度看,實際上太平洋咖啡此次在業務層面對傳統消費業務的優化,正是從這種完備的IT架構上,生長出來的業務創新“春芽”。

王希將太平洋咖啡國貿旗艦店LUXE定義成“零售與科技完美結合的首家智慧門店”,在這裡,通過應用行業領先的數字化零售解決方案,消費者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從數字菜單,到桌面掃碼點餐,智能貨架、手衝咖啡DIY電子書以及店員的手持管理終端。

“我們經常會說把商店裝到手機裡,手機裡什麼都能做;但是在這個店,我們會說把手機裝在商店裡,在這個店裡儘量全是實物對人的體驗,人對人的體驗。”作為親歷過去一年從無到有整個建設過程的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合夥人董海軍來說,消費者體驗到的東西,也許並不像他們表現出來的那麼簡單容易:“它不是簡單的我們搞個裝修,放幾塊大屏這個店就好了,裡面涉及到大量的流程、數據、設施設備,乃至於人員能力適應性的改造變化,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能看到的是1/5,還有4/5是背後隱藏的東西。”他尤其強調,基於以上艱苦的內部改造,實際上對於太平臺咖啡來講,就已經具有了建設“店面管理精細化”的能力:根據每個店的環境、客群特點、內部面積、位置等因素,基於同樣的後臺,開發出適合不同店鋪的數字化服務。而這想必正是未來實體零售行業所追求的業務創新的靈活性。

寫在最後

所有的有價值的創新,都需要明確的目標、足夠的理論、技術、行業知識作為支撐。零售業所面對的調整和改變,是所有目前商業模式共同面的一個問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不能希望通過一個奇思妙想就一蹴而就,這不現實,也不穩固。太平洋咖啡的“智能門店”所開啟的零售業嘗試,不僅是對企業自身的負責,更是對整個行業發展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