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熱血報國,卻以橫死街頭收尾,董卓究竟做錯了什麼?

歷史總是不公正的,至少對董卓來說,很冤!

世人皆以為董卓是大奸臣,是禍亂大漢朝政的兇手,如果沒有董卓,這大漢朝絕對不會滅亡的這麼快,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寒門子弟熱血報國,卻以橫死街頭收尾,董卓究竟做錯了什麼?

其實自從桓帝、靈帝執政以後,當時的社會矛盾就已經積重難返,後來的黃巾起義就是最好的明證,大漢朝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而滿朝公卿還為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這樣的大漢朝,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

後來董卓入京,也許他的初衷只是為了拯救可憐的黎民百姓,天下亂到這個地步,應該是誰的責任?百姓們辛苦種田卻解決不了自己的溫飽,戰士們浴血搏殺卻經常餓著肚子,從底層爬上的董卓,深深的知道,正是因為這些大官們的不作為,才導致了現在這個亂局。

而在十常侍和何進血拼洛陽城之後,辛辛苦苦帶兵前來勤王救駕的董卓卻被太尉崔烈呵斥:“有詔卻兵!”意思就是讓董卓從哪裡來的,就回哪裡去,這一句話可把董卓惹惱了,我拼死拼活保護了你們的安全,你們就這麼對我?

從小在邊地長大的董卓,深刻知道自己國家的內憂外患,外族人時常殺人越貨,地方官員有時候又橫行不法,小時候的董卓就想改變這一切,想著長大之後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

寒門子弟熱血報國,卻以橫死街頭收尾,董卓究竟做錯了什麼?

後來董卓就選擇了參軍報國這條路,在董卓生前的一封信中,就記載這樣一句話:“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效命之秋。”又有一句:“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字裡行間,都是一個寒門子弟的熱血愛國之心。

當時董卓是大漢邊地的一位將軍,看著異族入侵神州,一心只想著消滅異族,還大漢朝一個朗朗乾坤,可是董卓矢志報國,國家如張讓等十常侍之類的奸臣是如何對待董卓的呢?

董卓在討伐異族於扶羅的時候,手下的士兵罷工了,因為肚子餓,好幾天吃不飽飯,在古代打仗,糧食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物資,可是,董卓手下的士兵們卻吃不飽飯,因為糧食被人剋扣了,最後董卓帶兵來到洛陽,準備為民除害,消滅十常侍。

十常侍之所以能橫行不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自身喪盡天良,另一方面則是滿朝大臣的不作為導致的,所以面對太尉崔烈的指責,董卓是怒火中燒:“我在邊地拼命流血的時候,你們這些大臣們在幹嘛?難道你們認為我的刀不夠鋒利嗎?”

面對董卓的咄咄逼人,大臣們慫了,最後董卓入主洛陽城,成為萬萬人之上的太師,權柄一時無兩,其實董卓的初衷應該是好的,既然你們不能治理這個國家,就讓這個從寒門爬上來,深知民間疾苦的苦孩子來治理吧。

寒門子弟熱血報國,卻以橫死街頭收尾,董卓究竟做錯了什麼?

董卓的初衷的確很好,可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洛陽城裡的花花世界,最後腐化了董卓這個曾經一腔熱血矢志報國的大好青年,因為胡作非為,倒行逆施,最後惹得天怒人怨,以橫死街頭收尾,董卓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一是寒門子弟與世家子弟的權力鬥爭,董卓身為寒門子弟,在朝中一點根基都沒有,可是一上來就是奪權篡位,因為得不到世族們的支持,所以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是再也沒有當初拳拳愛國之心,初衷沒有了,理想忘記了,抱負餵狗了,董卓變成了一個只知道尋歡作樂的行屍走肉,記得不到外部世族的支持,手下人也因為看不到希望紛紛叛變,最後被呂布殺死在宮門前,以橫死街頭收尾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