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最近媒體不斷報道教育減負的消息,為學生減負理應是值得所有人高興的一件事,我們也來看看本文作者的一番觀點。

觀點無所謂誰對誰錯,歡迎您在留言區表達您的看法。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1

減負,讓寒門更受傷……

人這一生,如果不生為富二代,如何才能跨階層改變命運呢?

古人給出了一個最簡單的回答:讀書。

蘇秦刺骨,身配六國相印,成一代縱橫大家;匡衡,鑿壁借光,官至宰相;車胤囊螢,孫康映雪,成就一代名臣……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要想在這樣一個社會生存,必須要更努力,而讀書是唯一一條讓寒門弟子成功的通道。

應試教育因為“填鴨”的模式被罵得體無完膚,但它其實是窮人最大的福利。

2

減負後,弱化的公立學校,事實並不讓人樂觀

首先是農村、小城鎮的公立學校考試成績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說到學習時長,75後,80後那一代人是深有感觸的。

無論嚴寒酷暑,天還沒亮,農村的學生就已經行走在上學的路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去還要寫作業。

到了初高中,學習時間更加緊迫,晚上還得自習。

但那時候的學生學習興趣很大,家長很放心,他們對教的好、管的嚴的老師特別尊重。家長認為他們在外面辛苦掙錢,只要想到學校裡有負責任的老師管著孩子,就放心了。

可以說,管理嚴格的公立學校是寒門的福利。因為寒門家的錢不多,公立學校管得嚴、教得好,只要孩子肯吃苦就能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所以,當時不少農家子弟因此考上了好學校。

這是很多75後、80後得以改變命運的階梯。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可是,自從公立學校逐漸“減負”之後,很多老師不敢給學生多佈置作業,甚至演變到後來,

老師不敢嚴厲管教學生,教師體罰學生越來越少,學生毆打老師的事情卻越來越多:

初一女老師,在為一個轉入該校的學生辦理報名手續時,因言語不和與該學生及其家長髮生衝突,結果招致該學生和其家長聯手暴打該女老師。

另一位初一的女教師在上課時與一男學生髮生衝突,該男生當場掌摑女老師耳光四五下,然後安然回座位就坐,現場五六十學生起鬨大笑,無人幫助該老師!

學生不滿批評持棒毆打老師被判賠償1800元;

河南高中女生受批評找人報復將老師打成重傷;

類似這種報道越來越多,這是在過去“嚴師出高徒”的時代難以想象的,可以說“師德”和“教風”的潰敗。一些學生家長只要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就去找老師,導致老師的教學陷入被動局面。

根據“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得出:中國國家重點大學裡的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開始不斷滑落。

2004年,廈門大學教育學院課題組對全國34所高校的生源狀況進行調查後發現:普通工人階級子女考入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別減少了7.9%與5.6%。

部分公立學校教育質量大不如前,教師工作被動的情況下,寒門子弟難以考上好大學。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3

教育全面敗落的農村

“減負”之後,學生不再是在學校讀書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更多校外培訓。寒門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城市裡的孩子週末幾個培訓班輪流上,農村的家庭卻沒有足夠的金錢去幫助孩子拓寬知識面。

所有家長都意識到,社會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對文憑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以前是考上大學就行,現在是必須211、985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甚至還需要有研究生學歷。巨大的現實擺在面前,哪裡是一句“減負”就能應付的?

上課要求鬆了,佈置的作業少了,加上放學時間早,孩子們其餘的時間都用去哪了呢?

有錢人家的孩子回家接受私人教師的指導,接受精英教育,為出國深造做準備;

一般收入的家庭,送孩子去補習班、培訓班;

而農村地區的孩子,大多父母外出務工,在家無人指導學習,只好放任自流。

結果就顯現了:

原本應該在學校裡學習的時間,被挪到了學校之外的補習班、培訓班。(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顯示:通過對部分上海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調查,有84.15%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

農村地區的考試成績下滑明顯,學生讀到初中就放棄,因為即使去鄉鎮高中,也不可能考上好大學。

如果名牌大學擴大自主招生,增加綜合素質評價,那就更有利於家庭條件更好的孩子,這些孩子多才多藝,學習好,綜合素質強,被名校錄取的概率就很大。

這就是:減負,有利於富裕家庭,間接削弱了寒門孩子讀書成才的希望。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減負”、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其實正在給家庭加壓。

社會競爭激烈,即便在學校給孩子“減負”,可是條件好的家庭還是會為自己的孩子投入金錢和時間,讓他們學得更多知道的更多,因為只有孩子越優秀,以後才會在社會站穩腳跟。反觀,條件不好的家庭除了讓孩子去學校讀書,還能拿什麼去讓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

所以,教育就成了階層再生產的場所。

因為無論官方怎麼“減負”,社會的資源、職位、上升通道都是有限的,大家都是在競爭中生活,競爭是大自然法則,沒有任何一種生物的童年是在吃喝玩樂中度過的,都要學會生存的本領,而人,則需要更多的本領才能在社會立足。

優勝略汰,階層就產生了。

錢文忠說:“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

教育評價體系不變,高考就是唯一。

減負,就意味著減分數。

減負的結果就成這樣:國家減負——家長為了獲得優勢,增負——孩子累——國家再減負——家長再增負——孩子更累。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減負的後果是進一步拉大寒門孩子與富人之間的差距;

減負的後果是進一步讓寒門孩子失去更多選擇的機會;

教育減負一場“寒門”的災難?階層出現,“寒門”學子將何去何從

老師,請告訴孩子們:生活不易,事實從來如此,要想卓越,就得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讀書,本不易,不歷艱辛,怎得碩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