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多次易其主被稱英雄,為何呂布僅跳槽兩次被罵“三姓家奴”呢?

clover_ATS


劉備與呂布的投靠經歷:

劉備最初投靠大將軍何進部將毋丘毅,先後擔任下密縣丞、高唐令等職務。在高唐被賊寇攻破以後,投奔北平太守公孫瓚。曹操進攻徐州,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同救援徐州牧陶謙,陶謙撥給劉備數千丹陽兵,於是劉備就留在了徐州輔佐陶謙。陶謙病逝以後,徐州吏民推舉劉備為徐州之主。後呂布襲取下邳,劉備又兵敗廣陵,被迫委身呂布。劉備與呂布交戰失敗而投靠曹操,被任命為左將軍、豫州牧。之後因為衣帶詔事件,劉備又背叛曹操投靠袁紹。袁紹被曹操打敗以後,劉備又投靠荊州劉表。曹操佔據荊州以後,劉備有逃往江東投靠孫權。劉備先後投靠的諸侯有:毋丘毅——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總計達8人之多。

呂布原本是丁原部將,深受丁原重用(歷史上呂布與丁原並沒有以父子相稱)。董卓入京以後,以利益誘惑呂布,呂布遂殺丁原,投靠董卓,董卓以呂布以父子相稱,起初關係十分親密。然而董卓身性多疑又脾氣暴躁,曾因為一件小事就用手戟丟呂布,幸好呂布躲的快,才沒有生命危險。後來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歷史上沒有記載名字,不是貂蟬),也時常感到不安。王允利用呂布與董卓的矛盾,慫恿呂布誅殺了董卓。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召集舊部打敗呂布佔據長安,於是呂布準備投奔袁術。但是袁術拒絕了呂布的投靠,於是呂布又投靠了袁紹。後呂布又與袁紹反目,被曹操打敗以後投靠劉備。之後卻襲取下邳,竊據徐州。被曹操擒獲以後,又準備投降曹操。在劉備的鼓動下,曹操處死了呂布。呂布先後投靠的諸侯有:丁原——董卓——袁紹——劉備,總計為4人。

從數據上看,劉備投靠的人是呂布的兩倍,為什麼世人稱呂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責劉備呢?

劉備與呂布投靠性質的差異

世人稱呂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責劉備的根本原因在於,劉備的投靠,和呂布的投降性質不同。

劉備投靠公孫瓚,是因為高唐城已經被賊寇攻破,而公孫瓚與劉備師出同門,劉備自然想到去投靠他了,而且公孫瓚和毋丘毅都是朝廷命官,劉備投靠他們都算是為國效力。劉備投靠陶謙,是陶謙主動請求劉備出兵救援徐州,之後又將保衛徐州的重任託付給劉備,劉備才留在徐州,劉備留在徐州也是徵得了公孫瓚的同意的,還因此促成了陶謙和公孫瓚的聯盟,並沒有背叛公孫瓚。劉備投靠呂布,是因為之前收留呂布,呂布卻竊取徐州,加上兵敗廣陵,才不得不暫時委身於呂布,之後也是呂布再次發難,進攻劉備,劉備才不得不投靠曹操對抗呂布。

劉備唯一稱的上背叛的,只有曹操。但是劉備背叛曹操的原因是因為看到了董承的衣帶詔書,為了漢獻帝才出走的,劉備雖然辜負了曹操,卻沒有辜負漢室。袁紹失敗以後劉備先後投靠劉表、孫權,也是為了繼續與曹操相抗衡。

呂布投靠董卓,純粹是為了利益,而且丁原對於呂布有知遇之恩,呂布卻把他殺了。董卓是呂布的義父,呂布卻再次為了利益,弒殺董卓。之後袁紹收留呂布,呂布卻又與其反目成仇。劉備好心收留呂布,呂布卻恩將仇報,竊取徐州。凡是呂布投靠過的人,都被呂布坑的很慘,而劉備幾乎沒有背叛自己投靠的人,他們的投靠性質是有本質的差異的。

因此,劉備投靠的人比呂布多,卻只有呂布是三姓家奴。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亭殿閣


首先我們解釋一下這個三姓家奴的意思。

三姓是指哪三姓。一是本姓呂,二是姓丁,三是姓董。

所以呂布的名字是先叫呂布,再叫丁布,再叫董布。如果後來曹操不殺他,可能他也會叫曹布☺☺☺。

家奴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不能說認的乾爹就是人家的奴隸呀。家奴呢,是個貶低詞兒。義子雖然名義上也是子,但是跟養子意思相差很遠。說白了義子還是個家臣。

三姓家奴,這個出處是劉備關羽張飛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張飛挺著丈八蛇矛。大喊: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

才有了呂布是三姓家奴這個說法。

歷史上到處認乾爹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呂布被人這麼鄙視呢?這是因為呂布就是個坑爹的貨。

為了一匹赤兔馬,黃金萬兩,呂布把他的第一任乾爹丁原宰了,為了一個叫貂蟬的女人,呂布把他第二任乾爹董卓宰了。總結一下就是為了錢和女人,呂布放棄了大義,宰了他的爹。這就是為什麼對於認乾爹這個事兒,只有呂布千古被罵。



少校柳下惠


所謂劉備多次易主大概是指公孫瓚、曹操、陶謙、袁紹、劉表吧?

對公孫瓚,袁紹可以算得上作為客將”易主“,對曹操那是作為客將直接翻臉幹仗不叫易主(曹操也曾是袁紹客將,後來也對袁紹翻臉幹仗),對陶謙劉表……這二位是自己死了,何來劉備”易主“?

所以劉備只能算”二易其主“

所以我把您的問題修正為:

劉備"二易其主"而成梟雄,怎麼到呂布這就成三姓家奴了?

那麼就很奇怪了。

首先劉備是因為“二易其主”而成為梟雄的嗎?

這是典型的邏輯混亂。

劉備成為梟雄,是因為他後來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做出了一番事業,而且這個過程中一直堅持本心,勇猛難以制服,所以被稱為”梟雄“,跟”二易其主“有個鳥毛關係啊?

如果劉備只有”二易其主“的經歷,而無建立政權的結果,後世評價也一樣不會高的。

大家喜歡推崇劉備是因為劉備一直堅持本心,為了自己的理想鍥而不捨奮鬥一生,而不是因為他”二易其主“,你顯然搞錯了邏輯問題。

再說呂布,”三姓家奴“是《三國演義》的說法,歷史沒這個說法。

按演義的說法,呂布認了兩個爹,這是兩個姓,自己還有一個姓,所以是三姓家奴,有問題嗎?

所以結論是

劉備雖然”二易其主“,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終成大業,所以是梟雄。

呂布是因為《三國演義》裡的說法家喻戶曉,所以成了”三姓家奴“。

以上是單純從邏輯性上回答您的問題。

劉備是正面人物,這沒有疑問,但下面我想來客觀說說呂布這個人。

其實劉備呂布都是當時草根諸侯的代表人物,劉備”二易其主“是無奈,草根想創業成功,只能這樣顛沛流離,沒辦法啊。

至於呂布,很多人鄙視他,其實如果真的有辦法,呂布也不想那麼幹的,呂布出身比劉備還要低,劉備好歹還有虛無縹緲的”皇室後裔”身份,還有自己族叔的資助,呂布是真正的純草根,因為個人武力好在地方政府找了個職員的活幹,然後好不容易被大佬丁原看重終於走上政治舞臺,他沒有任何身份,也沒有任何人資助他。

就是這樣一個純粹的草根,卻有了想幹大事的野心。

那怎麼辦呢?只能不擇手段了。

好不容易被人賞識,當上了秘書,結果這個老大作死去得罪董卓,呂布如果不殺丁原,以董卓的殘暴,呂布要麼給丁原陪葬,要麼就只能逃走仕途就此終結,又得去過苦日子,怎麼辦?

思來想去,為了自己的野心,只能把靈魂出賣給魔鬼,殺了丁原!

殺了丁原,抓住了一次機會,混進了中央。

然而投的這個老大卻變的昏庸殘暴,指不準哪天自己就死在他手裡。

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

怎麼辦?那隻能再殺。

殺了董卓以後,呂布是有一個美好的想法的,就是輔佐王允,大家一起把朝廷搞好,光復漢室,百姓從此安居樂業,自己就此洗白,走上人生巔峰,死後青史留名,多麼美好的人生!

為此,呂布真真正正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允初議赦卓部曲,呂布亦數勸之。既而疑曰;“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呂布又欲以卓財物班賜公卿、將校,允又不從。

赦免董卓舊部,把董卓的財務賞賜給大臣和武將。

呂布提出的這兩個想法,真真正正都是遠見卓識,事後的發展,證明呂布判斷的無比正確,如果呂布的兩個建議得到實施,漢室可能就此復興,接下來幾百年分裂大亂不復存在。

然而,剛愎自用的王允卻沒有聽呂布的。

這時候呂布沒有再殺王允,呂布不是殺主狂,不到萬不得己,呂布也不願意殺主。

然而,就是呂布這次的心軟,沒有殺掉這個剛愎自用的王允自掌朝政,才導致接下來呂布的擔憂全部應驗,董卓舊部果然反攻了,而因為沒有用財務賞賜大眾,導致胡軫臨陣叛變,後來呂布守城時候城內又有人叛變,由此導致王允呂布苦心經營的復興大業就此成為一場空。

呂布不得不再次出逃,從此捲入中原紛爭漩渦。

在整個縱橫中原過程中,呂布從未屠城,和曹操在兗州對峙期間,曹操軍有吃人肉的記錄,呂布卻沒這麼幹,他寧肯舔著臉跑去求當地豪族給口吃的。

李叔節與弟進先共在乘氏城中。呂布詣乘氏城下,叔節從城中出詣布,進先不肯出,為叔節殺數頭肥牛,提數十石酒,作萬枚胡餅,先持勞客。

結果想當然,作為草根的呂布得不到豪族支持,那些人都是向著曹操的,結果呂布吃著半截,被人打了一悶棍,狼狽逃走。

布到乘氏,為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

曹操有袁紹給糧給兵,有當地豪族幫忙敲呂布悶棍,呂布有誰幫忙?沒有,只能再逃。

接下來呂布幹了一件令人不恥的事,那就是奪取了劉備的徐州。

和曹操袁紹這些士族出身的大佬幹,呂布實在幹不過,只能去奪了跟自己一樣草根出身的劉備的家當,正所謂: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呂布,本質上,就是一個想要出人頭地,卻到處碰壁,不得不不擇手段的,自卑可憐的怯者。

呂布當然是有人性的,知道對不起劉備,所以歸還了劉備的妻子,後來又轅門射戟幫劉備解圍。

可是時刻處在危險中的呂布後來看到劉備徵兵,恐懼到神經質的呂布還是出兵驅逐了劉備,至此呂布跟這個和自己一樣草根出身的難兄難弟徹底決裂,從此走向了滅亡之路。

呂布不夠狠毒,面對背叛過自己的陳宮,耍了自己的陳登,違反自己禁酒令的侯成,呂布都下不了殺手。

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

布怒,拔戟斫機曰:“卿父勸吾協同曹操,絕婚公路。今吾所求無獲,而卿父子並顯重,但為卿所賣耳。”登不為動容,徐對之曰:“登見曹公,言養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釀酒,諸將共飲食作兄弟,共謀殺布邪?”成大懼而去,棄所釀酒,還諸將禮。

面對老婆的苦苦哀求,呂布當即心軟。

布妻曰:“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臺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呂布還曾希望用自己的腦袋換取周圍人的安全。

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呂布,草根出身,卻不甘心一輩子居於人下,想成一番大事,奈何運氣不好,做出了很多不擇手段,令人不齒的惡行,但他心中又始終有著一份對美好的嚮往,他雖不擇手段,卻又不夠狠毒,他不屠城,不吃人肉,不忍殺手下,不忍殺坑自己的人,不忍讓老婆難過,甚至臨死前還想著讓別人拿自己的腦袋去求活。

我不是在洗白呂布,他當然有罪惡,但對於這樣一個人,我感情很複雜,如果那個時代有正經的上升通道,呂布或許會成為一個好人,甚至是一個能做出很大貢獻的人。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不吹不黑醬


把別人寫的歷史作為參考,用現代人的思維來看歷史,從不同的角度來評論歷史人物,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成則為王,敗者為寇"。主導了眾多評論者的思維,劉備至所以被人稱為英雄,是因為他是一個成功者,呂布被人罵為″三姓家奴"是因為他失敗了。能說呂布在成功的路上不努力嗎?一身武藝,證明少年努力了,跟著三姓主子拚戰沙場,威振四方,能說不努力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每一位成功者都如此。假如老董卓不是呂布所殺,而是病死或者死在貂蟬身上,呂步接董卓的班,成就了大業,又有誰能再拿"三姓家奴"說事。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同意此觀點的,點個贊再走。


一壺濁酒喜相逢


劉從出道就是自己單幹!而呂布不但易主而且弒主,並他殺的都是其乾爹!


夏啟桓30568


呂布實屬大錯,劉備才真小人


月下莫名


劉備易主僅是離開,並沒有背叛,更沒有反殺。呂布不僅背叛,而且弒主,誰能認同?


老王174820366


呂布先後認“丁原,董卓,王允”為義父,所以張飛罵三姓家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