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多次易其主被称英雄,为何吕布仅跳槽两次被骂“三姓家奴”呢?

clover_ATS


刘备与吕布的投靠经历:

刘备最初投靠大将军何进部将毋丘毅,先后担任下密县丞、高唐令等职务。在高唐被贼寇攻破以后,投奔北平太守公孙瓒。曹操进攻徐州,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同救援徐州牧陶谦,陶谦拨给刘备数千丹阳兵,于是刘备就留在了徐州辅佐陶谦。陶谦病逝以后,徐州吏民推举刘备为徐州之主。后吕布袭取下邳,刘备又兵败广陵,被迫委身吕布。刘备与吕布交战失败而投靠曹操,被任命为左将军、豫州牧。之后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又背叛曹操投靠袁绍。袁绍被曹操打败以后,刘备又投靠荆州刘表。曹操占据荆州以后,刘备有逃往江东投靠孙权。刘备先后投靠的诸侯有:毋丘毅——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总计达8人之多。

吕布原本是丁原部将,深受丁原重用(历史上吕布与丁原并没有以父子相称)。董卓入京以后,以利益诱惑吕布,吕布遂杀丁原,投靠董卓,董卓以吕布以父子相称,起初关系十分亲密。然而董卓身性多疑又脾气暴躁,曾因为一件小事就用手戟丢吕布,幸好吕布躲的快,才没有生命危险。后来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有染(历史上没有记载名字,不是貂蝉),也时常感到不安。王允利用吕布与董卓的矛盾,怂恿吕布诛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召集旧部打败吕布占据长安,于是吕布准备投奔袁术。但是袁术拒绝了吕布的投靠,于是吕布又投靠了袁绍。后吕布又与袁绍反目,被曹操打败以后投靠刘备。之后却袭取下邳,窃据徐州。被曹操擒获以后,又准备投降曹操。在刘备的鼓动下,曹操处死了吕布。吕布先后投靠的诸侯有:丁原——董卓——袁绍——刘备,总计为4人。

从数据上看,刘备投靠的人是吕布的两倍,为什么世人称吕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责刘备呢?

刘备与吕布投靠性质的差异

世人称吕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责刘备的根本原因在于,刘备的投靠,和吕布的投降性质不同。

刘备投靠公孙瓒,是因为高唐城已经被贼寇攻破,而公孙瓒与刘备师出同门,刘备自然想到去投靠他了,而且公孙瓒和毋丘毅都是朝廷命官,刘备投靠他们都算是为国效力。刘备投靠陶谦,是陶谦主动请求刘备出兵救援徐州,之后又将保卫徐州的重任托付给刘备,刘备才留在徐州,刘备留在徐州也是征得了公孙瓒的同意的,还因此促成了陶谦和公孙瓒的联盟,并没有背叛公孙瓒。刘备投靠吕布,是因为之前收留吕布,吕布却窃取徐州,加上兵败广陵,才不得不暂时委身于吕布,之后也是吕布再次发难,进攻刘备,刘备才不得不投靠曹操对抗吕布。

刘备唯一称的上背叛的,只有曹操。但是刘备背叛曹操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董承的衣带诏书,为了汉献帝才出走的,刘备虽然辜负了曹操,却没有辜负汉室。袁绍失败以后刘备先后投靠刘表、孙权,也是为了继续与曹操相抗衡。

吕布投靠董卓,纯粹是为了利益,而且丁原对于吕布有知遇之恩,吕布却把他杀了。董卓是吕布的义父,吕布却再次为了利益,弑杀董卓。之后袁绍收留吕布,吕布却又与其反目成仇。刘备好心收留吕布,吕布却恩将仇报,窃取徐州。凡是吕布投靠过的人,都被吕布坑的很惨,而刘备几乎没有背叛自己投靠的人,他们的投靠性质是有本质的差异的。

因此,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却只有吕布是三姓家奴。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亭殿阁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三姓家奴的意思。

三姓是指哪三姓。一是本姓吕,二是姓丁,三是姓董。

所以吕布的名字是先叫吕布,再叫丁布,再叫董布。如果后来曹操不杀他,可能他也会叫曹布☺☺☺。

家奴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不能说认的干爹就是人家的奴隶呀。家奴呢,是个贬低词儿。义子虽然名义上也是子,但是跟养子意思相差很远。说白了义子还是个家臣。

三姓家奴,这个出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张飞挺着丈八蛇矛。大喊: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才有了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个说法。

历史上到处认干爹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吕布被人这么鄙视呢?这是因为吕布就是个坑爹的货。

为了一匹赤兔马,黄金万两,吕布把他的第一任干爹丁原宰了,为了一个叫貂蝉的女人,吕布把他第二任干爹董卓宰了。总结一下就是为了钱和女人,吕布放弃了大义,宰了他的爹。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认干爹这个事儿,只有吕布千古被骂。



少校柳下惠


所谓刘备多次易主大概是指公孙瓒、曹操、陶谦、袁绍、刘表吧?

对公孙瓒,袁绍可以算得上作为客将”易主“,对曹操那是作为客将直接翻脸干仗不叫易主(曹操也曾是袁绍客将,后来也对袁绍翻脸干仗),对陶谦刘表……这二位是自己死了,何来刘备”易主“?

所以刘备只能算”二易其主“

所以我把您的问题修正为:

刘备"二易其主"而成枭雄,怎么到吕布这就成三姓家奴了?

那么就很奇怪了。

首先刘备是因为“二易其主”而成为枭雄的吗?

这是典型的逻辑混乱。

刘备成为枭雄,是因为他后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做出了一番事业,而且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本心,勇猛难以制服,所以被称为”枭雄“,跟”二易其主“有个鸟毛关系啊?

如果刘备只有”二易其主“的经历,而无建立政权的结果,后世评价也一样不会高的。

大家喜欢推崇刘备是因为刘备一直坚持本心,为了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奋斗一生,而不是因为他”二易其主“,你显然搞错了逻辑问题。

再说吕布,”三姓家奴“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历史没这个说法。

按演义的说法,吕布认了两个爹,这是两个姓,自己还有一个姓,所以是三姓家奴,有问题吗?

所以结论是

刘备虽然”二易其主“,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终成大业,所以是枭雄。

吕布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家喻户晓,所以成了”三姓家奴“。

以上是单纯从逻辑性上回答您的问题。

刘备是正面人物,这没有疑问,但下面我想来客观说说吕布这个人。

其实刘备吕布都是当时草根诸侯的代表人物,刘备”二易其主“是无奈,草根想创业成功,只能这样颠沛流离,没办法啊。

至于吕布,很多人鄙视他,其实如果真的有办法,吕布也不想那么干的,吕布出身比刘备还要低,刘备好歹还有虚无缥缈的”皇室后裔”身份,还有自己族叔的资助,吕布是真正的纯草根,因为个人武力好在地方政府找了个职员的活干,然后好不容易被大佬丁原看重终于走上政治舞台,他没有任何身份,也没有任何人资助他。

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草根,却有了想干大事的野心。

那怎么办呢?只能不择手段了。

好不容易被人赏识,当上了秘书,结果这个老大作死去得罪董卓,吕布如果不杀丁原,以董卓的残暴,吕布要么给丁原陪葬,要么就只能逃走仕途就此终结,又得去过苦日子,怎么办?

思来想去,为了自己的野心,只能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杀了丁原!

杀了丁原,抓住了一次机会,混进了中央。

然而投的这个老大却变的昏庸残暴,指不准哪天自己就死在他手里。

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怎么办?那只能再杀。

杀了董卓以后,吕布是有一个美好的想法的,就是辅佐王允,大家一起把朝廷搞好,光复汉室,百姓从此安居乐业,自己就此洗白,走上人生巅峰,死后青史留名,多么美好的人生!

为此,吕布真真正正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

赦免董卓旧部,把董卓的财务赏赐给大臣和武将。

吕布提出的这两个想法,真真正正都是远见卓识,事后的发展,证明吕布判断的无比正确,如果吕布的两个建议得到实施,汉室可能就此复兴,接下来几百年分裂大乱不复存在。

然而,刚愎自用的王允却没有听吕布的。

这时候吕布没有再杀王允,吕布不是杀主狂,不到万不得己,吕布也不愿意杀主。

然而,就是吕布这次的心软,没有杀掉这个刚愎自用的王允自掌朝政,才导致接下来吕布的担忧全部应验,董卓旧部果然反攻了,而因为没有用财务赏赐大众,导致胡轸临阵叛变,后来吕布守城时候城内又有人叛变,由此导致王允吕布苦心经营的复兴大业就此成为一场空。

吕布不得不再次出逃,从此卷入中原纷争漩涡。

在整个纵横中原过程中,吕布从未屠城,和曹操在兖州对峙期间,曹操军有吃人肉的记录,吕布却没这么干,他宁肯舔着脸跑去求当地豪族给口吃的。

李叔节与弟进先共在乘氏城中。吕布诣乘氏城下,叔节从城中出诣布,进先不肯出,为叔节杀数头肥牛,提数十石酒,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

结果想当然,作为草根的吕布得不到豪族支持,那些人都是向着曹操的,结果吕布吃着半截,被人打了一闷棍,狼狈逃走。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曹操有袁绍给粮给兵,有当地豪族帮忙敲吕布闷棍,吕布有谁帮忙?没有,只能再逃。

接下来吕布干了一件令人不耻的事,那就是夺取了刘备的徐州。

和曹操袁绍这些士族出身的大佬干,吕布实在干不过,只能去夺了跟自己一样草根出身的刘备的家当,正所谓: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吕布,本质上,就是一个想要出人头地,却到处碰壁,不得不不择手段的,自卑可怜的怯者。

吕布当然是有人性的,知道对不起刘备,所以归还了刘备的妻子,后来又辕门射戟帮刘备解围。

可是时刻处在危险中的吕布后来看到刘备征兵,恐惧到神经质的吕布还是出兵驱逐了刘备,至此吕布跟这个和自己一样草根出身的难兄难弟彻底决裂,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吕布不够狠毒,面对背叛过自己的陈宫,耍了自己的陈登,违反自己禁酒令的侯成,吕布都下不了杀手。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布怒,拔戟斫机曰:“卿父劝吾协同曹操,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但为卿所卖耳。”登不为动容,徐对之曰:“登见曹公,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布大怒曰:“布禁酒,卿酿酒,诸将共饮食作兄弟,共谋杀布邪?”成大惧而去,弃所酿酒,还诸将礼。

面对老婆的苦苦哀求,吕布当即心软。

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吕布还曾希望用自己的脑袋换取周围人的安全。

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吕布,草根出身,却不甘心一辈子居于人下,想成一番大事,奈何运气不好,做出了很多不择手段,令人不齿的恶行,但他心中又始终有着一份对美好的向往,他虽不择手段,却又不够狠毒,他不屠城,不吃人肉,不忍杀手下,不忍杀坑自己的人,不忍让老婆难过,甚至临死前还想着让别人拿自己的脑袋去求活。

我不是在洗白吕布,他当然有罪恶,但对于这样一个人,我感情很复杂,如果那个时代有正经的上升通道,吕布或许会成为一个好人,甚至是一个能做出很大贡献的人。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不吹不黑酱


把别人写的历史作为参考,用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历史,从不同的角度来评论历史人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成则为王,败者为寇"。主导了众多评论者的思维,刘备至所以被人称为英雄,是因为他是一个成功者,吕布被人骂为″三姓家奴"是因为他失败了。能说吕布在成功的路上不努力吗?一身武艺,证明少年努力了,跟着三姓主子拚战沙场,威振四方,能说不努力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每一位成功者都如此。假如老董卓不是吕布所杀,而是病死或者死在貂蝉身上,吕步接董卓的班,成就了大业,又有谁能再拿"三姓家奴"说事。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同意此观点的,点个赞再走。


一壶浊酒喜相逢


刘从出道就是自己单干!而吕布不但易主而且弑主,并他杀的都是其干爹!


夏启桓30568


呂布实属大错,刘备才真小人


月下莫名


刘备易主仅是离开,并没有背叛,更没有反杀。吕布不仅背叛,而且弑主,谁能认同?


老王174820366


吕布先后认“丁原,董卓,王允”为义父,所以张飞骂三姓家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