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我們再也不見!

“三本,我們再也不見!”5月6日,寧夏宣佈在今年高考中,將二本、三本兩個本科招生批次合成“第二批本科”,取消三本批次。

從2014年起,浙江、山西、河南、江西、重慶、江蘇等10多個省份陸續將原“二本”和“三本”合併為“二本”,取消三本錄取批次。還有遼寧、廣東、北京等地,只分本科和專科批次。

三本,我們再也不見!

三本,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對於“三本”,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雖然最開始這只是對高考錄取批次的區分,但最後卻演變為學校分類的標準。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民辦院校、獨立學院等辦學形式的不斷增多,各省就將本科錄取批次細化為一本、二本和三本。三本以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為主,所以也招致許多歧視。許多學生和家長認為只有考上二本及以上的學校,才算是考上大學。甚至還有一些單位在招聘時,就直接明說只要一本、二本批次的,三本的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三本,我們再也不見!

近年來,許多民辦院校和獨立學院的辦學水平進步很快,不少三本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都超過了二本線。比如,南開大學濱海學院2015年河北是三本招生,但其理工類錄取最低分數線為478分,比二本線還高4分。

那取消三本批次,會帶來哪些影響呢?一是使得考生志願選擇的機會更多,但也增加了選擇的難度。當原來的二本、三本批次被合成一個批次後,考生能夠選擇的學校數量大增。但由於批次界限被打破,許多考生的選擇難度會增加,甚至一些學生還可能分不清學校的民辦、公辦、獨立學院等區別。

三本,我們再也不見!

二是淡化院校的公辦和民辦界限,對於一些實力較強的民辦學校來說,那就是“春天終於來了”,而對於實力較弱的公辦院校卻可能是一場“寒冬”。簡而言之,就是更多高校將專注於辦學綜合實力的提高,而不能像以前那樣,靠著批次等好學生報考。除此之外,取消三本還有利於消除社會偏見,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