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高校套路多,學生考研難,畢業出路在哪裡?

2020年考研成績已公佈,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年的好消息是國家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預計擴招18.9萬人,那麼今年招生量預計可能在100萬人。面臨本科畢業,大四學生一般會選擇考研、就業或出國深造,近年來,“考研熱”持續升溫,研究生數量不斷增長,考研成了很多畢業生的首選,一是能緩衝就業壓力,二是可以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增強競爭力。且不說考研的利弊,就考研錄取的情況來看,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對於“三本”高校的學生來說,考研錄取難度相當大。


“三本”高校套路多,學生考研難,畢業出路在哪裡?

“三本”高校原來指統招本科錄取第三批次學校,一般是民辦高校和獨立學校。這類學校不屬於國立公辦校,沒有國家財政補貼,一般是由企業經營,自負盈虧,主要經費來源就是學生的學費。

“三本”高校學生考研為何而難呢?這還要從學校性質說起,民辦高校因為具有一定盈利性,在師資配置和教學條件投入上有限,很難吸引人才,所以在民辦高校很少有“大師”存在,進而整體學術水平也不如公辦高校。沒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自然也很難對學生啟蒙學術鑽研的想法。

其次,民辦高校和獨立學校是要持續經營的,招生的品牌大多是家長和學生關注的就業問題,所以追求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三本”高校的共識。當然,考研率也納入就業率範圍,但考研成功的概率和順利就業的概率相比較,學校更傾向於培養學生就業,如果能進入好的單位工作,也是學校對外宣傳的賣點。重就業,輕學術是民辦高校的一大特點,他們更願意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

“三本”高校套路多,學生考研難,畢業出路在哪裡?

再者,“三本”高校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雖說也有學生因高考發揮失常無奈選擇民辦高校,但整體而言,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普遍較重點學校學生差一些,加之有些民辦高校的學生工作管理不嚴格,學生踏入大學校門便放飛自我,追尋自由,開始變得慵懶散漫,更不要談什麼“人生逆襲”。而考研需要專注的態度和耐心的學習,散漫是一大忌。

“三本”高校套路多,學生考研難,畢業出路在哪裡?

最後,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我接觸的學校和學生中,也有很多“三本”高校學生實現逆襲,順利考研,他們靠的是高度的自律和專注的學習。“三本”的標籤並不可怕,環境也不能決定人生,可怕的是沒有明確的生涯規劃和慵懶散漫的學習態度,無論是考研還是就業,都需要認真對待,提前規劃,提升專業知識技能,過好充實的校園生活。這樣,你的大學才不會後悔,畢業後才有出路。

我是校園啟明星,也希望和你一起分享校園故事,說清那些校園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