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前做好这3步,是高情商的表现,再也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先讲个笑话: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到了,还有一些客人没来。

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

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了!”于是又走了大部分。

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

这时候在场还剩下一个朋友,他跟主人说:“你说话得注意啊,你看把宾客都气走了。”

主人听了,很委屈地说道:“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这个人一听这话,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也生气地走了。

这个主人说话时候,只知道表达,却不注意听的对象的感受,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人。

我们自己或者周边的朋友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问题,说话的时候不注意对象,自己的想张口就说出来?

怎么避免出现说话不看对象、不顾场合的问题?


说话之前做好这3步,是高情商的表现,再也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1)说话之前停三秒

祸从口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会说话,而是说话之前欠考虑,脑子里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没有留有时间去考虑话说出来之后的影响。

又或者有时候我们当情绪起来,说话时不是用理性思考,而是情绪驱动。

比如如果有人戳中了你内心的痛点,把你激怒了,这时候你说出来的话,很可能就不会顾忌后果。

如果在说话之前,先停顿三秒,让自己被情绪裹挟的大脑切换到理性大脑,同时给考虑场合、对象留有时间,则很多矛盾就不会发生。


说话之前做好这3步,是高情商的表现,再也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2)说话之前考虑场合

不同的场合,说话的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的说话方式也不同。

正式的场合,语言较为严谨,措辞更加委婉。

朋友间的聊天场合,则内容较为轻松,形式也较为随意。

我们经常在喜剧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次会议上,一个家伙说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结果出了自己哈哈大笑之外,其他人都一脸严肃地看着他,弄得他觉得非常尴尬,又自说自话地恢复和其他人一样的严肃表情。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并没有考虑当时的说话氛围。

怎么能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


说话之前做好这3步,是高情商的表现,再也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首先得有个大体的认识,什么场合应该有什么样的氛围。

各种办公场所、政府机关、商务上的正式会面等,这时候说话一般比较正式、比较客气,场面上的客套话会多些。

朋友的聚会、活动的现场、公开的娱乐地点,这些地方聊天的内容一般比较轻松,说话的语气方式也更加随意些。

其次,如无法确保说话的基调,可以不急于说话,看看周边的人,尤其是主要控场的人的基调。

比如主持会议的人说话轻松、幽默,那么大的基调就比较欢快、轻松。

但如果主持人比较严肃,讨论的内容也是比较沉重的话题,这时候自己说话时注意语气,不要显得太过轻浮。

(3)说话之前考虑对象

很多人觉得这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是因为没有用户思维,即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在说话之前,先审视下听众,思考“如果我是对方,我听了会是什么感觉?”

比如我有一次和一个朋友提到两个人的生活有着太多的琐碎的事。

我朋友听了,就感慨颇多,他说他单身这么多年,有时候出去吃饭都想找个人陪着吃饭。

最夸张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深夜吃火锅,服务员把一只玩偶熊放在了他旁边。

当时并没有体会出他的那种感觉,直到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商场吃饭,看到各个餐饮店里不是全家一起,就是两情侣。

我一个人吃饭,就感觉比较奇怪,那一瞬间体会到了我朋友的那种孤独感。

所以说话之前,想象自己如果就是对方,那么听到自己的话会是什么反应?慢慢就能习惯说话考虑对象。

说话之前停顿三秒;

说很之前考虑场合;

说话之前考虑对象。

这样能避免说话不合时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