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鬆雪與北海之間

潘文協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編者按】唐寅不僅僅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在書法上的名氣雖然不及好友祝枝山(祝允明),但也是當之無愧的詩書畫三絕之オ。唐寅的書法受趙孟頫和李邕的影響頗大,其書法作品或繪畫上的題字多以行書為主,且往往出現風格雜糅的現象,展現著其著名才子的風流之氣。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像

明代是一個帖學盛行的時代,同時也是趙孟頫書風籠罩的時代。吳中書家祝允明、文徴明超越明初館閣的影響,上接晉唐,為帖學之專門名家。與文、祝並世而名的唐寅,以畫名世,雖然不是書法上的專門名家,但自然也是當之無愧的詩書畫三絕之オ。其中,唐寅書法之最大的特色便是: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趙孟頫像

松雪,即元代趙孟頫。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宋朝宗室,南宋末曾為真州司戶參軍。元世祖時搜訪江南遺逸,因程鉅夫保薦,歷官兵部郎中、濟南府同知、江浙儒學提舉、翰林學士承旨等職。學博才高,詩格精麗,尤其擅長書畫創作與鑑賞。他在書法上主張復古,越過唐宋,直接二王,風格圓熟流美,遒媚秀逸,影響甚大,不僅元朝書法受其籠罩,明清兩代皆被其澤,以至今日尚掲其餘波。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書寫《落花詩倡和》卷(節選)

唐寅的書法受到趙孟頫的影響,可以遼寧省博物館藏《落花詩倡和》卷為例。弘治十七年(1504)春,沈周作《落花詩》10首,開篇曰:

富逞穠華滿樹春,香飄落瓣樹還貧。

紅芳既蛻仙成道,綠葉初陰子養仁。

偶補燕巢泥薦寵,別修蜂蜜水資神。

年年為爾添惆悵,獨是蛾眉未嫁人。

沈周首倡10首之後,文徴明、唐寅、徐禎卿等皆相繼而和之,諸家競美並芳,各前後凡30首而罷。唐寅此《落花詩》乃自書倡和10首,其開篇曰: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

借問牧童應沒酒,試嘗梅子又生仁。

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餘香笑樹神。

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此卷書法結體瘦挺平正、行筆瀟灑利落,章法疏朗,字字之間偶爾自然牽帶,其清俊流美之趣,頗得趙孟頫筆意,風格上與趙孟頻晚年所書如上海博物館藏《光福重建塔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閒居賦》可謂形神逼肖。10首書畢,卷後自跋曰:“石田先生嘗詠落花十篇,人情物態曲盡無遺,而用意煉語,超越前輩,視昔人綠陰青子之句,已覺寥然矣。間以示予,讀之累日,不能釋手,顧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陳朽,載瞻飛英,辭條委廁,有不攖懷者哉!勉步後塵,政不自知其醜也。暇日因書一過,並系小圖寄興。”在此,詩、書、畫有機結合,水乳交融,當時吳門風雅之盛亦可見一斑,可惜唐寅所繫《落花詩》圖不知下落。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李邕像

北海,即唐代李邕。李邕(678-747年),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其父即為《文選》作注之李善。李邕少負才名,曾訂正過乃父之《文選》注。經李嶠等人推薦,拜左拾遺,歷官戶部員外郎、陳州刺史、汲郡北海太守等職。其書法初學二王,後乃變其體,風格剛健含婀娜、端莊雜流麗。尤長於碑頌,號稱書中仙手。其影響所及,後代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皆受其沾溉。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書寫《漫興》詩卷(節選)

唐寅書法受到李邕影響的例子,可以中國美術館所藏另一卷《落花詩》為例。此卷落款“嘉靖改元(1522)清明日”,乃晚年自書《落花》詩7首與《漫興》詩11首。其中《落花》詩7首亦選錄自弘治十八年(1505)倡和沈周落花詩三十首中,其中前四首亦見於前述遼博所藏《落花詩》卷中。《漫興》詩11首則為其科場案後潦倒生涯之自況。書法結體以欹側取勢,似奇反正;行筆縱逸雄健,迅疾之中不乏沉著之趣,風格主要出自李邕,將其與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嶽麓寺碑》參看即可發現。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所做《秋山行旅圖》上的題字

除了以上所舉之例外,唐寅書法受到趙孟頫和李邕影響的例子,在在有之。趙孟頻一路,臺北故官博物院藏唐寅《致子貞尺牘》與遼寧省博物館藏《落花詩》卷頗為相似。除了比較瘦挺一路以外,唐寅對趙孟頫柔媚寬博一路也有臨習,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對竹圖》《秋山圖》上的題詩即是其例。至於李邕一路,相對更多,例如蘇州博物館藏《龍頭詩》、上海博物館藏《行書七律二十一首》等等,甚至可以說唐寅大部分書法都有李邕的影子。其中原因,一是可能因為在性格上唐寅與李邕之倜儻奇偉的氣質相近;另一個原因,可能因為唐寅在學趙孟頫時追本溯源而回到李邕的緣故一一我們知道,趙孟頫晚年即學李邕。

唐寅一生的書法主要以行書為主,在趙松雪與李北海二家上可謂用功最深。根據目前流傳書法作品以及繪畫題款,其作品也存在風格雜糅的現象,即一件作品上往往可以看出多家筆意。這種現象與他書法的取法路數博涉多家有關。如故宮博物院藏早年25歲左右呈覽給前輩史鑑的《與史君文學詩卷》,即行筆輕靈婉轉,縱橫自如,頗有米芾遺意;上海博物館藏《南湖春水圖》扇面題款及《黃茅小渚》卷題款則明顯仿自歐陽詢;上海博物館藏《黃茅小渚》卷後題詩則顯示出唐寅在《懷仁集聖教序》上也下過功夫。唐寅收藏過宋高宗書《石經》拓本,文徴明曾為之考訂,如臺北故官博物院藏《陶榖贈詞》上題詩之端穩古雅,見出宋高宗之影響。臺北故官博物院所藏《與姜龍尺牘》與上海博物館藏《墨竹扇》題詩,為唐寅難得一見的小楷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唐寅還當受到過世傳鍾繇《賀捷表》與顏真卿《小字麻姑仙壇記》之類的影響。唐寅有不少喜好書畫收藏的朋友,他曾為友人題跋王羲之《感懷帖》《此事帖》拓本,自己也曾收藏過《褚模蘭亭》,遼寧省博物館藏唐寅49歲臨《蘭亭序》,則是目前可見他存世惟一的臨仿之作。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書寫《行書七律二十一首》

在古代,書法具有日常書寫的性質,流傳所見的唐寅書法作品中,有一些隨機寫下的內容頗有意趣和價值。例如故宮博物院藏《行書聯句詩》頁,系正德五年(1510)仲冬,唐寅、呂叔通、沈壽卿三人邂逅無錫文林舟次,酒後大家乘興而作的一首七律聯句詩,出口成章,清狂而酣適。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寒山寺化鍾疏》字大紙闊,詞藻翩翩,內容反映了蘇州當地文人鄉紳與寺院僧侶之間的互動;上海博物館藏《花下酌酒歌》扇面,則不但令人想象唐寅在桃花庵中醉月眠花的身影,而且讀來還有幾分《紅樓夢》黛玉葬花的意味;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與江陰友人徐尚徳之尺牘即《與若容信札》,則記錄了唐寅對前輩典型如沈周、吳寬相繼凋落的慨嘆和自己生平著述的概況一一尤其是他關於天人之學的術數方面的著述,為我們更全面地瞭解唐寅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線索。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昔人品評形容書法之妙,或曰如謝家子弟,縱不復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或曰如上林春花,遠近瞻望,無處不發;或曰纖纖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眾星之列河漢。大抵書法雖只具點畫抽象之形,但濡墨凝思、提按頓挫之際,卻可以表現出一種微妙的自然氣象和作者風神。欣賞唐寅這些書法作品,我們可以意會流露其間的才子風流,也可以更好地體會他繪畫中的書卷之氣,甚至通過辨識款識的風格演變,也能為鑑賞他那些無年款的繪畫提供斷代參照。(作者單位系蘇州博物館,本文原載《中華書法家》第61期)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書《臨蘭亭序卷》(節選)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書《吳門避署七言詩》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自題《李端端圖》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自題《王蜀宮妓圖》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嵩山少林寺唐寅書法《春景詩》碑帖拓片



【第334期】唐寅書論:出入於松雪與北海之間

唐寅行書題《立石叢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