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喜歡存錢,那美國銀行放貸的錢來自哪裡?

飛閣流丹2020


那你看問題別太片面了,銀行吸收的資金來源有很多,居民存款只是其中之一。粗略的看,還有企業存款和政府存款。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財富分配大概有三個方向,居民、企業和政府。在美國,居民的收入佔國民財富的比重約為60%,那還有40%企業和政府手中。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

有數據顯示,美國人均存款約為9000美元。這個數字雖然不高,但是你知道美國有3億多人口,那就有近3萬億美元的存款。另外,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有大量的現金存在銀行,政府部門也有鉅額的資金存在銀行。這幾項加起來美國銀行內的存款金額不會小。一個蘋果公司,他的公司現金流就有3000億美元,注意這3000億美元,是現金而不是資產。這筆資金難道蘋果會放在公司倉庫嗎?他當然是放在銀行。

另外說到美國人,不愛存款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崇尚享受和消費的社會,很多人發到工資,都是瘋狂的買買買。一點和中國的90後很相似——工資還沒到,先刷信用卡,等工資到了再還上。但要注意美國人購物的方式是非現金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電子化——資金從這個賬戶到了那個賬戶。

因此,美國社會上的錢並沒有減少,它只不過是從居民的手中轉移到了企業的手中。這些錢依然是在銀行而沒有跑走,不過從a賬戶到了b賬戶,再從b賬戶到了c賬戶,如此循環而已。所以,銀行機構吸收的存款並沒有因為美國人愛消費而減少。

除了吸收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存款。銀行還有很多融資手段,包括髮行債券、股票,他還,可以向中央銀行融資。中央銀行被稱為銀行的銀行,在商業銀行缺乏現金流的時候,它可以向他們放款。


財經知識局


事實上,無論是居民消費,還是企業貸款,錢始終都在美國的銀行之間流動,並沒有離開銀行的手上。

眾所周知,銀行的存款主要來源是居民和企業,居民的收入主要是工資,工資由企業發放到員工的銀行卡上,美國民眾的借記卡處於擺設作用,因為美國人愛超前消費,銀行卡上的賬面數字用來還各種貸款。

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大量的流動現金基本存放在銀行的企業賬戶,一來方便管理,受銀行系統地嚴格監控,有詳細的數據記錄,二來方便做生意,方便進行企業之間的打款。

1、非現金交易金額增幅高達947%,銀行掌握美國社會財富!

另外,美國一直是鼓勵非現金支付的國家。在現實生活中,無論美國人是還出就餐、購物,還是買房買車,都是使用各種非現金支付工具,最為常見就是信用卡。根據美聯儲的定義,非現金支付包括借記卡、信用卡、自動交換(ACH)、以及支票。

美國人不用現金的規模,超乎了我們的想象。2016年年底,美聯儲發表的《2016年美聯儲支付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美國非現金支付交易量是210億筆,交易金額近17萬億美元;到了2015年,非現金支付的交易總量達到1440億筆,交易金額超178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2012年到2015年,美國非現金支付交易量增幅為585%,而交易金額增幅高達947%。

可以說,美國社會的大部分現金流一直都在銀行系統裡流動,銀行掌控了美國社會的大量財富!因此美國銀行放貸的錢來自哪裡,答案很顯而易見了。

2、美國如何成為金融最強國?多國還樂此不疲將資產放在美國

與此同時,我們似乎還忘記了每時每刻都有源源不斷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銀行。作為經濟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在海外的企業數量驚人,還賺取了全球大量的財富,而這些錢的最終路徑都是流回美國。

2018年,福布斯財富中文網公佈了世界500強企業,美國企業數量高達126家,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可見美國企業實力一斑。

早前美國實施大規模減稅、並進行多次加息,更是刺激了美國海外企業將資金迴流美國的速度。

不得不說,資本虛擬化方便了美國的生產、生活,同時美國還藉此實現了龐大的金融帝國夢想,將世界金融連接在以自己為中心的網絡。

我們可以發現,美國企業的融資更多依靠證券的形式,比如股票、基金和債券,但各種資本流動並不需要看到實物資金,僅僅以賬面數字資產進行展示。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虛擬資產的形式,美國的資本流動效率更高,充滿活力。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會把資產以美元的形式存放在美國的真實原因。


金十數據


在美國除了一般的儲蓄居民外,最多的儲蓄來源美國人稱之的所謂“富人”或者“財閥”。


比較類似的就是國內銀行的對公業務。一般來說,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並不是儲戶,而是對公業務裡的大客戶,佔據利潤的70%。


但是為什麼不全力展開大客戶業務,而是要開設各個網點來服務於廣大儲戶呢?

因為儲戶比大客戶的成本低(給的利息少),風險還低(發生擠兌的概率小得多),而且從源源不斷的流入來看,不存在使用期限。所以對於銀行來說,是一筆非常優質的資金。


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但不代表美國有錢人不喜歡存錢。美國有錢人通常稱之為財閥,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財團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擁有大量的資金,到處尋找投資門道,先是投資美國國債,後來國債利率下降後,迅速看準了房地產市場,並通過銀行和房產中介把錢貸給買房者,最終發生了次貸危機。


富人的資本帶有投機性、利益性、流動性高的特點,這樣的資本風險性非常高。

從《金錢》雜誌的統計看,百萬富翁絕大多數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累積財產,只有14%的人表示父母很富裕。談到財產的累積,95%的人提到勤奮工作、83%的人提到有效投資、81%的人提到節儉、67%的人提到敢於冒風險、41%的人提到運氣。

從這個比例看,勤勞與節儉這兩個傳統依然是致富的不二法門。不過,在成為百萬富翁的各項因素中,利用投資加快財富積累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難怪在現代社會中,金融投資業十分興旺發達。


百萬富翁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90%的人受過高等教育,與《百萬富翁鄰居》十幾年前的調查相比,提高了約十個百分點,顯示教育在人們致富過程中的作用。不過,與人們普遍認為律師、醫生收入較高的印象不同,百萬富翁中只有5%的人擁有法律學位,3%的人上過醫學院。


可以看到,在美國富人對於財富的管理是十分重視的,所以對於財富投資一般是要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兼顧的,並不會魯莽行事,也不會過於揮霍。


只要銀行的放貸渠道順暢、收益可觀,就會有富人願意去為銀行提供資金,畢竟銀行的風險控制和口碑是金融系統中最為可靠的。


家族財富管理高級研究員: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他們覺得銀行利率低,而且存錢也跑不贏通脹,所以多數美國人喜歡消費,而且是透支消費。那麼,美國銀行放貸的錢又從何處而來呢?

首先,美國老百姓即使再要消費,也要先拿工資放到賬面上,再通過信用卡去消費吧,再說你想買個冰箱也不可能去貸款吧,帳戶上面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零錢還是有的。每個月發的資金還要打進去的。而美國銀行就是這樣的資金流動的中轉站,老百姓的資金消費和工資打入都要經過銀行,銀行自然有一定的流動性的

再者,如果美國銀行業沒錢了,甚至發生了錢荒,那美聯儲不會袖手旁觀,會給銀行注入一定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不會因為缺錢而無法放貸的。不過,美國銀行的確也不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而往往是一些專門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才是主要力量。

再次,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但是美國企業都需要賬上有一定數量的存款吧 而且美國有大量的海外企業存在,每年有很多的資金流入或流出,企業存款是支撐美國銀行放貸的基石。

最後,還有各個州、縣一級的地方政府,也要把財政方面收來的錢,存在銀行裡吧,政府存款也是必須要有的,否則怎麼造大型的基礎建設?怎麼把部分資金上繳給美國中央政府?所以,美國銀行的放貸資金主要不是靠老百姓,而是靠企業和財政收入這兩塊是主力,當然發生錢荒可以要求美聯儲投放流動性。


不執著財經


美國銀行不同於中國銀行,中國人愛存錢,銀行資金中居民儲蓄比例很大,美國人不喜歡存錢,而且美國人普遍負債超前消費,也無錢可存,那麼美國銀行的資金是哪來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

發行債券和股票融資,美國金融市場發達,企業和銀行很容易從金融市場上融資,比如資產證券化就是很有名的操作,把信用卡貸款打包成abs賣給投資者,銀行提前把資金收回,還有引發08年金融危機的次級貸款,就是把次級房貸打包賣出去,銀行收回資金,

美國企業得在銀行有賬戶,平常的運營資金是一個很龐大的數額,還有美國各級政府在銀行的存款,政府的正常運轉比如僱員薪水,基本建設都需要錢,這些錢得放在銀行裡,

同業拆借和向美聯儲借款,

結算過程中佔用的短期資金,美國人不存錢不代表不跟銀行打交道,交罰款,交稅,買保險都得通過銀行,


萬事皆空70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首先我們不否認美國的普通百姓的存款的確很少,數據絕對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還不得不承認社會財富分配的“二八原則”,和銀行存款客戶結構的“二八原則”在社會財富擁有上20%的人擁有了80%的社會財富,而銀行的利潤也主要是有20%的富人提供了80%的銀行收益。所以62%的人存款賬戶不足1000美元對於銀行影響的確不大,因為在銀行的眼裡這類客戶是無足輕重的。

從銀行資金的來源上來看資金來源渠道有:

第一、存款類資金來源。活期存款賬戶、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OWS)、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自動轉賬制度(ATS)。還包括非交易類賬戶所吸引的資金。主要有: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其中企業的存款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第二、非存款資金來源。包括同業拆借、回購協議、向央行或國際金融市場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等。

拿2017年中國各家銀行個人存款佔總存款的比例來說:農業銀行個人存款比例最高接近60%,其次是工行、建行、和中行,但是我們也看到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古人存款比例是很低的,比如平安、興業、中信、浦發、光大等,那麼這些銀行其實在自己的業務領域類同樣做的也很好,綜合成本反而更低,就是因為公司客戶存款一般金額比較大,而個人客戶存款一般較少,如果一個公司存款1億元,而每個個人滆湖存款20萬元,那麼就需要500個個人客戶才能達到這一個公司客戶的規模,那麼就算再這個客戶身上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上也要比維護500個個人客戶花的錢要少。所以銀行的核心競爭資源還是在大客戶和公司上邊。

說了這麼多相信已經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就算有62%的人存款很低其實還是不能影響銀行的資金來源的,畢竟資本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就算這62%不給力,不還有剩下的38%呢嘛,剩下的人和公司自然能給銀行提供大量的資金,這很符合經濟學中的一些原理。


首席投資官


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模式基本上就是吸收存款然後放貸賺取差價。

美國的商業銀行雖然相當一部分還具有這種傳統模式,但越來越多地通過其它服務掙錢,比如發行信用卡或其它理財服務等。

另外,由於美國金融市場的發達,美國銀行放貸之後會把相當大一部分貸款打包在二級市場出售(wholesale),只賺之間差價,僅保留少數優質貸款,這樣就能快速將大量的資金回籠繼續放貸,同時不必承擔貸款的違約風險。

具有規模的銀行也會將貸款設計成資產支持債券(Assets backed security,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等,賺取更多的低風險利潤。

並且美聯儲也容許商業銀行直接從聯邦銀行低息借錢,即使存款不多也能成功運轉。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支撐了銀行這些輕資產低風險模式。


聽我說完好吧


銀行不生產貨幣,只是貨幣的搬運工,銀行只是一箇中轉站。

不拿各種小白看不懂的經濟數據說事,你就這麼理解,有存有貸只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理解。

而你可以從存貸利率差上看出,存貸之間是有槓桿的,換句話說存一塊錢,可以放貸2元錢,這是一種情況。

而第二種情況,我們看一下,比如在一家企業打工,企業通過銀行劃轉工資,拿工資的群體選擇消費,而消費之後最終資金還是流入企業,而企業不可能每天都拿著現金,所以錢都在銀行,那麼就明白了,其實前無論怎麼轉還是在銀行,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有的是固定存款,有的是理財,有的是活期存款,僅此而已。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錢還少麼?這些錢都是銀行幫忙託管,所以美國的銀行還真不差錢。


匯通網


銀行都是吃利差生存的,但是如果沒有人存錢,那麼銀行還怎麼過活?如果存錢的人太多,而貸款的人少,那又怎麼辦?這些都是銀行的問題,不過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利率——資本的價格來進行調節。

俗話說,只要利足,沒有什麼是買不來的;

大家也都知道,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信用卡消費盛行;主要是因為其社會保障系統非常好,那麼這些社會保障系統的錢實際上也是美國人民存的錢,只不過不是以個人名義來存的而已;形式不同而已,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不管一個國家和民族,未雨綢繆總是人類的本能。

截止2016年底:中國:五項保險2017年達到7.6萬億,2017年企業養老保險累計結餘是4.12萬億。美國:截至2016年底,美國養老金資產規模合計約25.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萬億元。美國人不是不存錢,而是存了不少;

那麼這些錢去了哪裡呢?當然去了銀行,不管是通過什麼途徑,最後還是流到銀行的手中;


以股易金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美國人天然消費觀致使其不愛存款,習慣信用卡消費。況且,銀行存款利率那麼低,幹嘛要存款呢?可是如果銀行吸引不到民眾的存款,銀行又哪裡來錢放貸的呢?

其實,在這樣的問題中,我們忽視了銀行作為錢的中轉站的核心功能,銀行既是錢的入口,也是錢的出口,同時也是資源配置的交叉路口,無論錢跑去哪,最終都逃不過銀行的五指山。普通民眾的錢來源於銀行劃轉的工資,雖然這部分錢並沒有用於儲蓄,但用於消費其實也達到了間接儲蓄的目的。因為消費的錢流入企業,企業最終也會將錢存入銀行賬戶。

在美國,比普通民眾儲蓄權重更大的其實是企業。僅蘋果一家企業,賬上的現金就有2850億美元之巨,這些錢不放在銀行難道全部取出來存放起來嗎?既產生不了收益,反而還需要為儲存而耗費成本。即便這些現金用作股權投資抑或其他,也終究會匯入銀行這個重點站。

無論是哪個經濟主體,終究到繞不開銀行。有人可能會想,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會被逐漸取而代之,這個問題就目前而言,還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常常喜歡把銀行當作存款放貸的謀利者,躺著賺錢,但銀行其實也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若未來直接融資極度發達,互聯網金融極度透明的情況下,銀行只淪為資金結算和歸集的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