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VS勇士G5為什麼火箭最後沒頂住輸了?唉!理性真球迷聊會吧,噴子勿擾?

花Q貝貝


既然是理性球迷,那我就理性的和題主看看這個問題。正好之前比賽完了以後,我寫了一篇文章談論過這場比賽。這裡不贅述,簡單說結論。


火箭不是不會打,而是火箭針對勇士獲勝唯一的方式,就是刻意製造KD單打的現象。所以我一再說,KD雖然是兩隊個人攻防能力最強的一個人,但是KD才是火箭能贏勇士的關鍵。因為不管是去年西決,還是今年,火箭針對勇士的戰術只有一條,就是很多球迷聽說過的【喬丹法則】。


哈登的火箭,和庫裡的勇士,在前幾年季後賽不止一次交手,但是都大比分輸了,這輸贏並不是雙方實力的問題,而是一個球風相剋的問題。當時很多人說火箭是小一號的勇士,但這是極其錯誤的看法。雖然都是小球,但火箭與勇士是截然不同邏輯的兩種小球方式。


勇士是依靠庫裡持球吸引三分線包夾,然後利用庫裡的牽制力和強大的出球能力,調動全隊進行戰術跑位,無球空切的全攻擊型打法。這種打法,一般意義上是不存在防守可能性的,所有人都是進攻點。因為但凡是稍微懂點球的人都知道,三分線外包夾,如果持球人能順利出球,那就是形成半場四打三,對於職業球員來說,這是無法防守的。


而火箭的打法則是利用哈登的個人強大突破能力和視野,搭配一群突破分球與三分均不錯的球員,比如圓臉登,保羅,包括塔克,小李子,甚至於以前走了的阿里扎。反覆的突分,創造出空位。這種打法理論上也無法防守,但是有一條,就是從突分的第一人開始,是唯一的防守可能性。


所以從兩者的球風你就可以理解,在勇士和火箭的比賽裡面,雙方都不可能靠防守把對方乾死,只有進攻,才能殺死比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火箭和勇士很相似的原因。


但正如我說的,當球權逐漸集中在KD手上的時候,他這個最強的單兵攻擊點,恰恰給了火箭最大的機會,就是一門心思讓KD持球單打,火箭單防不包夾,把重兵壓在對庫裡的無球防守上。這樣,勇士賴以生存的全進攻型戰術打不出來,而火箭可以一直利用自己最擅長的進攻方式打球,才使得比賽看起來對火箭越來越有利。


原本火箭無法防守勇士的進攻,卻因為人為製造出一個“絕對強點”之後,使得火箭的防守難度大幅度下降,這才是火箭打勇士越打越順利的根源。


恰恰KD傷退,球權再度回到庫裡手中,原本屬於勇士的打球方式又被激活,雙方又回到各自最核心的進攻節奏之爭。這個時候,勇士和火箭考驗的都是各自最原始的底蘊。那就是雙方誰都無法完全防住誰,最後拼的就是進攻效率。


庫裡持球,無論是自己的進攻效率,還是角色球員的進攻效率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恰恰這個時候,火箭並沒有反應過來,還將節奏放在針對KD在場時候那種慢節奏,單人盯防的節奏上,使得勇士的火力全開。同時,火箭的進攻,應該是既定策略,就是讓保羅單打魯尼,造成錯位,使得哈登在很長一段時間拿不到球。


此消彼長,原本該是由兩隻球隊互拼刺刀的比賽,結果勇士真正的刀拔出來了,火箭還以為勇士在用棍子打,在節奏上徹底陷入了被動。如果不是第四節火箭還有幾個角色球員的神仙球,比如香波特顛了幾下的三分,圓臉登壓哨超遠三分等等,其實比賽早就沒有了懸念。


當我們覆盤回來看的時候,火箭最好的應對,就是應該在庫裡持球對哈登一打一的時候,就應該警醒,這隻勇士,是14~16年的勇士,而不是18年的那支。火箭全隊不要指望什麼防守,而是真正用進攻拼進攻,這才有獲勝的希望。


庫裡單打哈登的那個球,不僅僅是一次領袖單挑,而是表達了勇士的一個態度。儘管庫裡那個球失手了,但當時所有的勇士球員都知道,這個球開始,勇士要提速換檔了。


最後說一句,不是火箭不行,而是火箭的策略出現了極大的問題,自己最賴以生存的東西,由於太針對勇士,給放棄了。個人的看法,G6火箭如果不放棄掉之前那種悠哉遊哉的防守模式,還是不敢全力和勇士拼進攻,那比賽就結束了。但是如果火箭徹底放開了,雙方完全是撒歡了搶節奏,拼進攻,勝負誰都不好說。


但是火箭目前最大的麻煩,在保羅。因為保羅從一開始,就不是小球打法,雖然輪換階段保羅有他的價值,但是雙方全員高節奏攻防的階段,保羅是顆定時炸彈。沒到火箭之前的保羅,已經被庫裡踩在地上碾成渣了。所以火箭的鑰匙和核心,永遠是在哈登身上,就看哈登下一場的回應。


勇火大戰,歸根到底是小球極限風格的爭奪,誰掌握進攻主動權,誰就能贏,而雙方,都是防不住對方的。


伏桀


勇士跟火箭兩支球隊,在本輪系列賽的五場比賽裡面,已經打光了彈盒裡面所有的子彈,從去年火箭的無限換防逼出勇士的杜蘭特單打開始,到今年次輪G3火箭再次用強攻勇士替補讓勇士不敢輕易撤換五小主力陣容為止,火箭已經連續兩次成為了那個找到勇士軟肋的球隊。

在別的球隊還在傳統打法還是小球現代打法之間猶豫徘徊的時候,火箭已經率先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魔球理論”為依託,創造出瞭如今這支生活在三分和籃下的火箭隊。

表面上看,勇士的打法更靈活、更復雜多變,主要是依託傳切跑的靈動和所有球員互相之間的信賴和分享球,而火箭則很死板,發起點只有那麼兩個,剩下的球員有一定持球能力的可以攻擊籃筐,而其他的在三分線外撒開了丫子投便是了。

可實際上,兩支隊伍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仰賴投籃並且極其看中球員的機動性的球隊,因為在他們的建隊方式和基礎理念裡面,沒有攻防一體的超級大個子的位子!

也正因為如此,火勇兩隊在互相較量的時候,都非常清楚對面的弱點,勇士的弱點在於替補們的能力太弱,而火箭的弱點在於發動機太少,而角色球員強行出手三分球總有命中率下滑的時候。

最關鍵的在於,火勇兩隊的替補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那便是球隊在進攻狀態好的時候,他們場上的表現便相對出色;而球隊的進攻狀態差的時候,他們的邊線便毫無底線的掉入谷底。

就像前面兩場火箭的小裡弗斯,在球隊掌控了場上的局勢跟節奏的時候,表現亮眼;而到了G5天王山,在球隊遭遇困境的時候,他並未站出來幫助球隊,而勇士的那幫子傑雷布科、盧尼通通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這裡面的差別,叫做信心兩個字。

替補球員限制於實力,一般都會受到場上情緒的干擾,當己方球隊情緒高昂之時,他們的情緒也異常高昂激動,信心便隨之增加;而一旦己方士氣低落,他們便愈加低落,本就所剩無幾的信心更是消磨殆盡。

而勇士打法之複雜,又給替補球員們多加上了一道項圈,更是把替補球員們的狀態跟球隊整體狀態綁到了一起;而火箭打法相對簡單,替補球員但凡自己是一個鐵腦袋,敢打敢拼,那麼基本就不會受到多少場上己方情緒的干擾。

所以G5香伯特依然穩健,而小裡弗斯則有些發揮失常,這裡面的差別是個人層面的差別;

所以G5火箭輸球的關鍵所在是因為一開始就被勇士得到了先手,湯普森連頭連中直接搶佔了先機,於是沒有了摁住勇士替補的機會,也無法像過去兩場那樣消耗掉勇士五小的體能。

只不過科爾教練上半場居然只讓杜蘭特休息一分鐘著實讓人沒有想到,因為湯普森狀態好,很明顯可以嘗試讓湯普森一人帶輪轉,而杜蘭特可以多休息。

或許是科爾前面兩場被火箭逼怕了吧!

杜蘭特這段時間的不休息成為了他傷退的導火索,而在杜蘭特傷退之後,庫裡跟湯普森帶隊跟火箭打了一個有來有往。

關鍵點在於格林和湯普森的連續三分命中上面,當時火箭都已經差不多把分差抹平,卻被這兩記三分拉開了距離。

而在關鍵時刻,湯普森的兩分上籃徹底斬斷了火箭的希望。

無論前面說了多少拼命、替補、輪換甚至是籃板的事情,火勇兩隊較量最關鍵的,還在於手感。

不知道是手感好信心足還是信心足手感才好,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們不去討論,總之雖然火箭兩隊每場比賽的比分差距都不大,但是整場比賽的勢頭在哪邊哪邊就更容易贏球,前面比賽手感更好更有信心的那支隊伍在關鍵球上總是投得準些。

倒也不必去責怪誰,如果湯普森關鍵時刻的三分和上籃不中,贏球的就是火箭了,總體而言也就那麼一兩個球的差距而已。

以上。


大毛侃球飲冰室


一切都是為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