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看完标题的你,是不是在心里默默地画着圈圈说,小编你这个标题党,别着急,听小编慢慢给你道来。大家都知道,“纸醉金迷”说的就是沉迷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那何谓“纸醉沉迷”呢?一定是沉迷于纸无法自拔了。恭喜你,答对了但不全对,小编所说的纸是指古籍用纸,充满了书香的世界,深陷其中。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伯2590_彩图 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听多了历史老师讲故事,就爱上了这霸占专业冷门排行榜前三的历史学专业,心想,得有多少宫廷秘史,盗墓笔记可供欣赏。可事实是,就如一本正经固执的古代私塾先生,在文字世界里咬文嚼字,果然不属于能做冷板凳读史考究的学霸们。在心如死灰之际,小编一次偶然机会,却被躺在展览柜里古色古香的书籍所吸引,直至今日,还跟它有着紧密的联系。

何为纸醉?醉心于色,醉心于质,醉心于味。正如大家所知,古代人们用于书写和印刷的主要有三种纸:麻纸、皮纸和竹纸。其质、色都有各自的特点。

麻纸,原料多为苎麻、大麻、亚麻等,纸面无光,纤维束较多,易着墨,纸质韧性强,抗老化亦强。用于古籍中的麻纸主要有白麻纸、黄麻纸、藏经纸和硬黄纸。麻纸,其质均为麻。白麻纸呢顾名思义即纸色为白,只是早期的白度较差,至东汉时才用于书写,隋唐时期上层社会的重要文化用纸;白麻纸入潢即成为黄麻纸,可驱虫,是我国最早的染色纸,唐代广为使用;藏经纸,唐宋元时期用黄蘖染色而成,为写刻佛经所专用,也作为装裱珍贵善本书签之用;硬黄纸,始于唐,与藏经纸相同,采用黄蘖染色,令外两面加腊砑光,是专门用来摹写佛经的名纸。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皮料纸,原料主要是落叶乔木中的楮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等。皮料始于东汉,逐渐取代麻纸成为纸中之首。其中纸质较细、制作精良者为绵纸或宣纸。南宋廖莹中世綵堂所刻《昌黎先生集》,就是用桑皮纸印刷,是现存宋刻的珍品。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昌黎先生集》(唐)韩愈撰(宋)廖莹中校正 宋咸淳间廖氏世彩堂刻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绵纸又分为白棉纸、黄绵纸等,纸质绵软耐折,拉力强,纸破丝连,如同棉丝,可用作裱书、搓纸捻、溜口纸条等;宣纸,源于唐代的宣州贡纸。主要产地是安徽泾县,其实为绵纸或皮纸。宣纸品种很多,用于印书的主要有绵连、罗纹、单宣等。绵连质地细薄,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纸质柔软耐折,有帘纹。罗纹纸色洁白,其质地、厚薄同于绵连,横纹深而清晰,宛如丝织罗绸一般。武英殿本《律吕正义》、席启寓刻《唐百家诗》等,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刷。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竹纸始于宋代,南方的毛竹、苦竹、淡竹、麻竹、篁竹是其主要原料。竹纸成本低,一经出现即取代皮纸而据首位。竹纸纸薄适中,其色有黄白两种,以淡黄色居多。面平滑,背稍涩,夹有沙粒和草棍,韧性差而脆,帘纹宽窄都有,随年代变化为二指至一指左右。竹纸种类较多,但连史纸、毛太纸不得不提。连史纸,是明清著名一时的精良竹纸,以嫩竹为料,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帘纹约一指。多见于清乾隆以后的书籍,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毛太纸,色淡黄,纸较薄,面不光滑,但较柔和,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常昭合志稿》中有载:“(毛氏汲古阁)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感谢有你,让我纸醉沉迷

《十七史》(明)毛晋编 明崇祯元年纸十七年毛氏汲古阁刻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古籍用纸颇多,仅列举一二与大家分享。古籍用纸其色可观之,其质亦可观之,也可触摸而感知,但其味,只有你畅游于古籍之中,才可品之。但愿你品出的不是发霉的味道。纸醉沉迷,沉醉,也有可能是真“醉”;沉迷,既沉迷于古籍用纸,也深陷著录方式到底是著、撰、释、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感谢有你,我会努力前行。

今天是感恩节哦,别忘了表达感恩,哪怕是日日都在的“汉籍”,为了给大家提供专业、便利的古籍服务而默默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