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去了大澳,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並不是網上說的香港“威尼斯”,而是大澳是香港過去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漫步在這裡,你會找到香港過去的歲月。

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昏暗的霓虹燈,狹窄的街道,密密麻麻的的破舊房屋,生活在香港底層的貧民,許多香港黑幫電影都有過這個香港貧民區的場景,這個地方就是——九龍城寨。1993年九龍城寨被完全拆除,攝影者們再也無法拍攝到香港繁華都市中的另一個世界了。香港過去的痕跡在逐漸被歲月抹去,在香港尋找過去的“香港”,亦非易事,如今如果你還想去尋找一個能看到過去的香港,那麼只有一個地方,它就是——大澳。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的大澳島上,這裡曾被視為萬山群島的一部份,大澳是島上最早被開發的漁村,大澳漁村全部都是在水上搭建的“棚屋”,大澳漁村被三條通海的湧分為兩地,棚屋區由橋和水上木板走廊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水上人家。由於大澳漁村依舊保存著過去的風貌,所以現在成為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景觀,2006年12月,香港舉辦的“香港十大勝景選舉”中,大澳名列香港十大勝景的第七名。

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一進入大澳,縱橫的水道和水上棚屋的獨特景觀讓人驚歎不已,這裡吸引了中外遊客慕名而至。你無法想象在香港這樣的一個現代化大都市,至今還保留著這種原生態的人文景觀。大澳每一個地方都透著濃郁的漁村氣息,是現代都市難得一見的景象,記錄了香港真實的過去,讓歷史的痕跡不會被時光抹去,所以才會更具有吸引力。

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大澳是一個具有悠久的歷史的漁村,大澳邊上的鹽田遺址據說可上溯至石器時代,有史可考的人類部落則只有三個世紀的歷史。以船為家的漁民稱之為疍(dan)民,對於陸地缺乏安全感的疍民來說,搭建水上棚屋無疑是他們最佳的選擇,同時,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族群來此生活,包括鶴佬人和客家也逐漸定居於此,現在大澳居民約有2000多人,主要是客家人。

進入大澳,永安街步行五分鐘,首先會看到一座鋼製的橋,橋可以吊起,這就是大澳湧行人橋,也叫做橫水橋。橋雖很小,卻是一個重要景點,這裡不僅可以拍到大澳的兩岸棚屋,而且這裡也是橫水渡的遺址。大澳島與大嶼山是被一條湧分開的,當年這裡是一個渡口,叫做橫水渡,大澳居民出入都要靠一個大舢板往來運送,無動力的的舢板依靠一條連接兩岸的繩索,人工拉繩索維持舢板來往兩岸,當年負責渡口舢板都是大澳的女性,過渡還要收費。 1996年9月,大澳湧行人橋建成之後,橫水渡便宣告結束了八十六年的歷史。雖然我們現在無法體驗人拉繩索的橫水渡,不過站在橋上,右邊的下方就是過去的橫水渡老渡口,當年的階梯依然還在,現在已經成為旅遊坐觀光船的小碼頭。

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大澳被三條湧分割為兩地,除了大澳湧行人橋之外,還有一座橋——新基橋。新基橋大澳兩地聯繫在一起。以前新基街棚屋和吉慶街棚屋兩地居民過到對岸都需要涉水,漲潮的時候,只能付費過渡,交通十分不便。大澳的棚屋都建在河涌兩邊,除了橋的連接之外,主要是依靠許許多多的小木板橋和過道相連,幾乎每家每戶都要經過不同的過道,才能夠走到岸上的街道,走過這些木板過道成為當地居民每天的必經之路。這些小木橋和過道有長有短,有的是公共的通道,獨立於棚屋之外,有的則是隻通向一家棚屋,遊覽的時候,一不小心發現自己進了別人的家門。

香港大澳漁村水鄉風情一天遊,探尋香港過去的歲月

行走在棚屋的木道之上,四周全是舊時的棚屋,經過風吹雨打的木頭泛著灰色,顯示著年代的久遠,穿梭在棚屋間的小木橋上,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彷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棚屋,可以說是大澳的標誌,以前只是有在照片見過大澳的水上棚屋,現在能夠近距離觀看這些棚屋,有些異樣的感覺。許多的看似腐朽的柱子支撐著水上的棚屋,一切都很破舊、窄小,剛開始覺得像是到了貧民窟,但是慢慢去體會,才發現它的特殊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