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歡周星馳,還是喜歡周星馳演的電影?為什麼?

城市80後


喜歡周星馳和喜歡周星馳電影,這個並不矛盾,我說不管是星爺電影還是星爺我都喜歡。

星爺電影是瓊漿老壇,初嘗便興趣盎然,推杯換盞。經年累月,卻能喝出新滋味,細細品咂,每每都有新感覺,當真是歷久彌新。

初看星爺電影,我們報以長笑,再看我們笑中有淚。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面臨搬磚就不能抱你,抱你就沒辦法搬磚的窘迫境地,恰似《大聖娶親》裡的大聖,戴上金箍不能愛你,不戴金箍不能護你的兩難處境。才知“人世間的痛苦莫過於此”。當時我笑大聖跑也跑的帥,如今我笑自己“好像一條狗”。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心懷高遠,卻被世界磨平了稜角,偏離了最初的夢想,恰似《功夫》裡星仔,“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花光全部家當。可長大後卻屈身斧頭幫,成為罪惡的幫兇。最後的大戰我們看的熱血沸騰,正說明我們對最初夢想的眷戀從未消亡。而重新尋回自己,能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勇敢的敲罪惡的頭,拾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激昂就彌足珍貴。你還在為最初的夢想著色著麼?

曾幾何時……我們在星爺的電影裡看到的是自己,卻也體驗了不同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這是好電該給你的——觀有所悟,情有所感,思有所想。

星爺的電影沒有複雜敘事,有的只是最簡單的套路,小人物逆襲,警察臥底,浪子回頭……這些爛大街的套路大多電影中都在用,可星爺電影的最大套路是其他電影永遠也不具備的,那就是周星馳三個字。

我對星爺瞭解僅限於電影和一些拜訪中的隻言片語,劉德華說他是自己的偶像,最懷念和星爺一起拍戲的時光,鄭佩佩說他是一個認真工作的人。黃秋生說,你見過別人說周星馳,周星馳可曾說過別人。

也有人說星爺寡情刻薄,如果不照顧熟人來拍自己電影是寡情,一個鏡頭能重拍一百遍是刻薄,那我希望中國電影人能多些寡情刻薄,因為星爺電影的經典就經典在於星爺對電影的認真尊重,對電影拍攝的吹毛求疵。唯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更加精彩,才能更有希望。我覺得電影人該有這樣的“偏執”。

博仔曉電影,喜歡關注下唄。







博仔曉電影


我喜歡星爺每一部作品,無論是他主演的還是他導演的我都非常支持。因為當今社會我感覺太需要星爺這樣的正能量人了,不用我說大家應該都明白各行各業的潛規則了吧,現在都是小人當道。當今社會中國是個畸形社會,外行領導內行回乾的不如回說的。爾虞我詐是我們每個國人都逃不開的現象。在來回到星爺的電影話題,我是80後我是看著星爺的電影長大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讓我記憶猶新在此感謝星爺。總有一些人說欠星爺的電影票還了從此不欠星爺了,我個人認為說這話的人做人肯定有問題。生命中有很多東西,能忘掉的叫過去,忘不掉的叫記憶。這情太重了,一輩子也還不完了。有錢把事做好,沒錢把人做好。加油陌生人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美好的明天奮鬥


不想引人注目


周星馳和他的電影不可分割。

周星馳的個人色彩太濃重,以至於他不合適做男二,太搶風采(參考千王之王等),很多周星馳演過的電影,都被叫做周星馳的電影,哪怕他不是導演。

他開創了無釐頭的風格,可這麼多年,你見過誰演這種風格比他還出彩?

好演員有很多,可星爺在我心中是最特別的那一位。

星爺的電影就是因為強烈的個人風格,才被叫做周星馳的電影,而不是劉鎮偉的電影,王晶的電影。

他演任何電影都可以演出個人的色彩,但是他的電影換成其他演員來演,會失色很多。

看過一個韓綜,把周星馳和外國一個喜劇演員比較,韓國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周星馳,那時候我才知道周星馳在韓國也很有影響。

喜劇是真的很難演的。

如果你問中國最好的演員是誰?我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但你要問中國最好的喜劇演員是誰?我覺得答案就會相對統一的多了。

前提是他們看過周星馳演過的電影,星爺太低調,上高中的時候周圍竟然有小夥伴不認識周星馳,更沒看過他的電影,也許也有可能看過他的電影,只是不知道那個演員是周星馳。

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眾予奇妙動漫


只觀其影,不評其人,紅時不追,落時不黑。

對於星爺的電影從《大話西遊》到《逃學威龍》,這些伴隨了80、90後的整個童年,即使放在現在,這些電影的質量也不是現在的一些流量小生可比的。


以前的時候大多數是喜歡星爺的一些無厘頭搞笑,而現在更喜歡的是這些搞笑辛酸背後的哪一些隱晦的思想覺悟。

他的作品總是能夠通過電影娛樂的方式來給予我們一些深刻的思考,百看不厭。

總體來說個人還是喜歡星爺的電影多一些,也可能現在的國產電影大多數只是用來圈錢,吸引流量的,相比之下對於以前的電影評價就更高些。


至於星爺本人,如樓上所說,我們的瞭解僅限於新聞以及八卦,沒有真正交流過誰也不知道星爺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過星爺一向行事低調,想來也不是那種不靠譜的人。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BEST___RIVEN


這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畢竟星爺到底是怎樣的人,我們普通大眾怎麼會知道呢?只能從簡歷和訪談等節目中瞭解一下,在這些有限的信息裡,我個人還是挺喜歡周星馳本人的。我覺得周星馳絕對是演技一流的,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功夫》裡面,周星馳去搶劫他初戀的糖果店後坐在路邊的那種挫敗感,真的入戲到看著就心疼,演的太好了。每每想到那個場景,我都特別特別難過,他把小人物的那種墮落和不得志演繹的淋漓盡致,這一定是個有底層生活閱歷和用心感受的人,就這一點,我就覺得周星馳本人值得觀眾喜歡和認可吧。用心做出來的東西不管喜歡與否,都應該是被尊重的。

至於他呈現出來的作品,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個是個人喜好問題,就像一道菜,總有人喜歡吃有人不喜歡吃,不能評論好壞的


123456111月


說到周星馳,不得不說其獨樹一幟的無厘頭風格,這是伴隨著我們多年的觀影人生的文化標籤。

其實最開始認識周星馳是從他的電影開始的,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來說,只是知道香港有這麼個人,他叫周星馳,他演的電影可以在我們的童年時刻帶來更多的歡笑。對於周星馳本人瞭解並不多,套用大話西遊的一句話“這個人好像一條狗哦”。當然這不是一個貶義的句子,只是想說他就像最忠實的朋友一樣,帶給我們歡笑和快樂,對於周星馳只有最淺顯的認知。

等到大點的時候,再去看周星馳的電影,會覺得歡笑之後,帶來了一點東西,但是以當時自己的年紀和閱歷又不能明白這種給於自己觸動又表達不清晰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某一天就突然有了一種衝動去了解周星馳這個人,當時周星馳給我的一種感覺就是他是好厲害的一個人,和梁朝偉他們同一個訓練班出身,一直默默無聞,直到92年一個人稱霸了香港影壇,那一年被稱為“周星馳年”。我幻想著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突然又想到那句話“這個人好像一條狗哦”,他就像一條力爭上游的警犬一樣,兢兢業業,對自己愛的東西無怨無悔。

後來到了現在的年紀,無論對於周星馳,還是他的電影,都有了不再一樣的看法,無論外界對於周星馳本人怎麼看,說他高傲的有,說他自大的有,說他偏執的有,可以說譭譽參半。但是我覺得一個人,他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人性在,上帝是不存在的,就算他存在,也離我們太遠,所以周星馳他是一個人,他就擁有人的一切。人世間一切的美好都是因為人人生而不同,這樣真好。所以我喜歡周星馳,喜歡他對於藝術的形象犧牲,喜歡他對於所愛事業的瘋狂偏執,喜歡他對於人生的不同思考,喜歡他的真實,喜歡他的無悔,喜歡……更喜歡他的電影,喜歡大話西遊對於愛情的思考,喜歡大話西遊最後八戒對猴子說“猴哥,你剛剛就只是睡了一覺,什麼都沒發生”,喜歡喜劇之王對著鏡子說“我是一個演員”,喜歡……。太多的喜歡讓我對於周星馳和他的電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最後,我想說,周星馳的人生就是他的電影,周星馳的電影就是周星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全部,正所謂愛屋及烏,我喜歡周星馳,也喜歡周星馳電影。那些說我們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人,我想說,只有愧疚,只有不理解,只有對一個人做錯事才會虧欠。我不欠周星馳的電影票,每一年無論影評的好壞我都會去看他的電影,每一年我都會把周星馳的電影找出來自己一個人再去看看。這一輩子,遇到一個精神層面交心的人真好,我喜歡周星馳,喜歡他的態度,喜歡他的電影,君子之交淡如水,這一生不欠他的電影票。


逗趣牛


按照個人觀點來說,我並不是一個追星族,對於周星馳因為了解不多,多是從電影中瞭解的。比較喜歡的是周星馳的電影。基本每一部都看了,一直是二刷三刷乃至十刷都有。

不管是周星馳主演的還是客串的電影他本人一直都帶有“無厘頭”的風格,就像梁朝偉為什麼一直未出演過周星馳的電影,他們是從小到大都玩在一起的好朋友。就因為周星馳演的電影主角只有他,很多人記住的都是周星馳而不是周星馳主演電影的導演。

郭德綱說過: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就是這種人你要遠離他一些。

講真,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人們看到的其實都只是片面。然而就是這片面的觀點就讓你否定了一個人。

所以對於周星馳我抱有的態度並無厭惡與太多喜感。對於周星馳的電影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

你不瞭解一個人就很難對其作出評價。就像網上很火的一句話,“紅時不追,難時不黑,只賞其作,不問是非。”





黃娛販


喜歡人還是喜歡他的作品,我感覺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首先,星爺不是一夜爆紅,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相信,前期認識他就是通過他出演的電影認識的他,喜歡他。這個階段我相信都是喜歡他電影裡的角色和新穎的無厘頭搞笑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進,星仔變成了星爺,作品也是一部一部的推出,我相信他的粉絲也從喜歡他的作品進而喜歡他這個人。網傳周星馳本人性格很是個完美主義者,對電影要求很嚴格,認真到無可挑剔,比如一個鏡頭咔了30多遍已經有很好的效果了,但是稍微有其他一點東西誤入鏡頭,他都會要求再來一遍。


現實生活中這種朋友也許有時候也挺找人煩的吧,反正我是沒機會跟星爺做朋友了。😁😁😁😁


夢小白50定焦


有一種說法是你喜歡吃雞蛋,又何必去看下蛋的雞。我很喜歡周星馳的電影,無論是他的導演作品還是表演的作品,但對周星馳本人我認為藝術作品應該和藝術家要區別來看。當然周星馳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所以喜歡他的人當然也對他本人會很感興趣。

郭德綱說,一個表演藝術家在舞臺上是瘋子,在生活中也是瘋子,那他就真是一個瘋子。所以一個人的作品並不一定是他生活的寫照,尤其是周星馳的電影風格一般都是無厘頭的,在生活中如果真實存在這樣的人物或情節的話,肯定會出現很大的混亂。即使真的因為喜歡周星馳的作品,而延伸到對他個人有很好的感官的話,也一定要把作品和真實進行區分來喜歡才好。

周星馳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現小人物的奮鬥、堅持和掙扎,周星馳本人的成功之路也是充滿荊棘,灑滿淚水的。所以無論是他的作品還是他個人作為偶像,都有我們的可取之處。但是近年來有關於周星馳個人的人品和人緣有很多的負面報道,這些東西我覺得也大可不必吹毛求疵,任何事都要放到當時的境遇和歷史的時空去看,所以我們也不能單憑道聽途說的新聞就要全面否定。

周星馳的電影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表徵。藝術就是以凝練、誇張、隱喻的方式來映照真實的歷史,所以我覺得文化和藝術歷史的書寫會更多地關注周星馳的電影作品。


熊多了不愁


喜歡他演的電影,做為導演從〈少林足球〉〈功夫〉到〈長江七號〉其實都是非常誠懇的片子。這三部自導自演的片子跟過去的有一個明顯區別是~~~過去跟陳白祥,吳猛達這些配角在一起合作時配合度非常高,這就好比相聲抖包袱,搭檔要附和,要接。也就是大家要在同一種語言體系下~~~ 好比〈唐伯虎點秋香〉鞏俐就明顯跟大家不在同一語言體系或者說意境下。這種情況你演的再認真仍然感覺格格不入。無厘頭在這種這種高度的假定性下使得它的類型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模仿不來的原因,最終都成了灑狗血。

〈長江七號〉以後,無厘頭的靈魂人物不演了,這個體系就垮了。沒有這個靈魂人物,即便讓陳白祥,吳孟達上陣,也撐不起來。舞獅,獅頭功夫一定要過硬。反過來,周星馳演,後面沒有這麼一幫默契搭檔也會有些失色,但好在周星馳能扛得住。所以少了周星馳的無厘頭,終究一場鬧劇。

最後說一句:喜劇~~無聲時代卓別林,有聲時代周星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