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周星驰,还是喜欢周星驰演的电影?为什么?

城市80后


喜欢周星驰和喜欢周星驰电影,这个并不矛盾,我说不管是星爷电影还是星爷我都喜欢。

星爷电影是琼浆老坛,初尝便兴趣盎然,推杯换盏。经年累月,却能喝出新滋味,细细品咂,每每都有新感觉,当真是历久弥新。

初看星爷电影,我们报以长笑,再看我们笑中有泪。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面临搬砖就不能抱你,抱你就没办法搬砖的窘迫境地,恰似《大圣娶亲》里的大圣,戴上金箍不能爱你,不戴金箍不能护你的两难处境。才知“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当时我笑大圣跑也跑的帅,如今我笑自己“好像一条狗”。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心怀高远,却被世界磨平了棱角,偏离了最初的梦想,恰似《功夫》里星仔,“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花光全部家当。可长大后却屈身斧头帮,成为罪恶的帮凶。最后的大战我们看的热血沸腾,正说明我们对最初梦想的眷恋从未消亡。而重新寻回自己,能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勇敢的敲罪恶的头,拾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激昂就弥足珍贵。你还在为最初的梦想着色着么?

曾几何时……我们在星爷的电影里看到的是自己,却也体验了不同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好电该给你的——观有所悟,情有所感,思有所想。

星爷的电影没有复杂叙事,有的只是最简单的套路,小人物逆袭,警察卧底,浪子回头……这些烂大街的套路大多电影中都在用,可星爷电影的最大套路是其他电影永远也不具备的,那就是周星驰三个字。

我对星爷了解仅限于电影和一些拜访中的只言片语,刘德华说他是自己的偶像,最怀念和星爷一起拍戏的时光,郑佩佩说他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黄秋生说,你见过别人说周星驰,周星驰可曾说过别人。

也有人说星爷寡情刻薄,如果不照顾熟人来拍自己电影是寡情,一个镜头能重拍一百遍是刻薄,那我希望中国电影人能多些寡情刻薄,因为星爷电影的经典就经典在于星爷对电影的认真尊重,对电影拍摄的吹毛求疵。唯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更加精彩,才能更有希望。我觉得电影人该有这样的“偏执”。

博仔晓电影,喜欢关注下呗。







博仔晓电影


我喜欢星爷每一部作品,无论是他主演的还是他导演的我都非常支持。因为当今社会我感觉太需要星爷这样的正能量人了,不用我说大家应该都明白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了吧,现在都是小人当道。当今社会中国是个畸形社会,外行领导内行回干的不如回说的。尔虞我诈是我们每个国人都逃不开的现象。在来回到星爷的电影话题,我是80后我是看着星爷的电影长大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让我记忆犹新在此感谢星爷。总有一些人说欠星爷的电影票还了从此不欠星爷了,我个人认为说这话的人做人肯定有问题。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这情太重了,一辈子也还不完了。有钱把事做好,没钱把人做好。加油陌生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美好的明天奋斗


不想引人注目


周星驰和他的电影不可分割。

周星驰的个人色彩太浓重,以至于他不合适做男二,太抢风采(参考千王之王等),很多周星驰演过的电影,都被叫做周星驰的电影,哪怕他不是导演。

他开创了无厘头的风格,可这么多年,你见过谁演这种风格比他还出彩?

好演员有很多,可星爷在我心中是最特别的那一位。

星爷的电影就是因为强烈的个人风格,才被叫做周星驰的电影,而不是刘镇伟的电影,王晶的电影。

他演任何电影都可以演出个人的色彩,但是他的电影换成其他演员来演,会失色很多。

看过一个韩综,把周星驰和外国一个喜剧演员比较,韩国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周星驰,那时候我才知道周星驰在韩国也很有影响。

喜剧是真的很难演的。

如果你问中国最好的演员是谁?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你要问中国最好的喜剧演员是谁?我觉得答案就会相对统一的多了。

前提是他们看过周星驰演过的电影,星爷太低调,上高中的时候周围竟然有小伙伴不认识周星驰,更没看过他的电影,也许也有可能看过他的电影,只是不知道那个演员是周星驰。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众予奇妙动漫


只观其影,不评其人,红时不追,落时不黑。

对于星爷的电影从《大话西游》到《逃学威龙》,这些伴随了80、90后的整个童年,即使放在现在,这些电影的质量也不是现在的一些流量小生可比的。


以前的时候大多数是喜欢星爷的一些无厘头搞笑,而现在更喜欢的是这些搞笑辛酸背后的哪一些隐晦的思想觉悟。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通过电影娱乐的方式来给予我们一些深刻的思考,百看不厌。

总体来说个人还是喜欢星爷的电影多一些,也可能现在的国产电影大多数只是用来圈钱,吸引流量的,相比之下对于以前的电影评价就更高些。


至于星爷本人,如楼上所说,我们的了解仅限于新闻以及八卦,没有真正交流过谁也不知道星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星爷一向行事低调,想来也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

以上就是小编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BEST___RIVEN


这个问题真是不好回答,毕竟星爷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普通大众怎么会知道呢?只能从简历和访谈等节目中了解一下,在这些有限的信息里,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周星驰本人的。我觉得周星驰绝对是演技一流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功夫》里面,周星驰去抢劫他初恋的糖果店后坐在路边的那种挫败感,真的入戏到看着就心疼,演的太好了。每每想到那个场景,我都特别特别难过,他把小人物的那种堕落和不得志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一定是个有底层生活阅历和用心感受的人,就这一点,我就觉得周星驰本人值得观众喜欢和认可吧。用心做出来的东西不管喜欢与否,都应该是被尊重的。

至于他呈现出来的作品,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个是个人喜好问题,就像一道菜,总有人喜欢吃有人不喜欢吃,不能评论好坏的


123456111月


说到周星驰,不得不说其独树一帜的无厘头风格,这是伴随着我们多年的观影人生的文化标签。

其实最开始认识周星驰是从他的电影开始的,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只是知道香港有这么个人,他叫周星驰,他演的电影可以在我们的童年时刻带来更多的欢笑。对于周星驰本人了解并不多,套用大话西游的一句话“这个人好像一条狗哦”。当然这不是一个贬义的句子,只是想说他就像最忠实的朋友一样,带给我们欢笑和快乐,对于周星驰只有最浅显的认知。

等到大点的时候,再去看周星驰的电影,会觉得欢笑之后,带来了一点东西,但是以当时自己的年纪和阅历又不能明白这种给于自己触动又表达不清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某一天就突然有了一种冲动去了解周星驰这个人,当时周星驰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他是好厉害的一个人,和梁朝伟他们同一个训练班出身,一直默默无闻,直到92年一个人称霸了香港影坛,那一年被称为“周星驰年”。我幻想着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突然又想到那句话“这个人好像一条狗哦”,他就像一条力争上游的警犬一样,兢兢业业,对自己爱的东西无怨无悔。

后来到了现在的年纪,无论对于周星驰,还是他的电影,都有了不再一样的看法,无论外界对于周星驰本人怎么看,说他高傲的有,说他自大的有,说他偏执的有,可以说毁誉参半。但是我觉得一个人,他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人性在,上帝是不存在的,就算他存在,也离我们太远,所以周星驰他是一个人,他就拥有人的一切。人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因为人人生而不同,这样真好。所以我喜欢周星驰,喜欢他对于艺术的形象牺牲,喜欢他对于所爱事业的疯狂偏执,喜欢他对于人生的不同思考,喜欢他的真实,喜欢他的无悔,喜欢……更喜欢他的电影,喜欢大话西游对于爱情的思考,喜欢大话西游最后八戒对猴子说“猴哥,你刚刚就只是睡了一觉,什么都没发生”,喜欢喜剧之王对着镜子说“我是一个演员”,喜欢……。太多的喜欢让我对于周星驰和他的电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最后,我想说,周星驰的人生就是他的电影,周星驰的电影就是周星驰,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他的全部,正所谓爱屋及乌,我喜欢周星驰,也喜欢周星驰电影。那些说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的人,我想说,只有愧疚,只有不理解,只有对一个人做错事才会亏欠。我不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每一年无论影评的好坏我都会去看他的电影,每一年我都会把周星驰的电影找出来自己一个人再去看看。这一辈子,遇到一个精神层面交心的人真好,我喜欢周星驰,喜欢他的态度,喜欢他的电影,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一生不欠他的电影票。


逗趣牛


按照个人观点来说,我并不是一个追星族,对于周星驰因为了解不多,多是从电影中了解的。比较喜欢的是周星驰的电影。基本每一部都看了,一直是二刷三刷乃至十刷都有。

不管是周星驰主演的还是客串的电影他本人一直都带有“无厘头”的风格,就像梁朝伟为什么一直未出演过周星驰的电影,他们是从小到大都玩在一起的好朋友。就因为周星驰演的电影主角只有他,很多人记住的都是周星驰而不是周星驰主演电影的导演。

郭德纲说过: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就是这种人你要远离他一些。

讲真,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看到的其实都只是片面。然而就是这片面的观点就让你否定了一个人。

所以对于周星驰我抱有的态度并无厌恶与太多喜感。对于周星驰的电影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你不了解一个人就很难对其作出评价。就像网上很火的一句话,“红时不追,难时不黑,只赏其作,不问是非。”





黄娱贩


喜欢人还是喜欢他的作品,我感觉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首先,星爷不是一夜爆红,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相信,前期认识他就是通过他出演的电影认识的他,喜欢他。这个阶段我相信都是喜欢他电影里的角色和新颖的无厘头搞笑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进,星仔变成了星爷,作品也是一部一部的推出,我相信他的粉丝也从喜欢他的作品进而喜欢他这个人。网传周星驰本人性格很是个完美主义者,对电影要求很严格,认真到无可挑剔,比如一个镜头咔了30多遍已经有很好的效果了,但是稍微有其他一点东西误入镜头,他都会要求再来一遍。


现实生活中这种朋友也许有时候也挺找人烦的吧,反正我是没机会跟星爷做朋友了。😁😁😁😁


梦小白50定焦


有一种说法是你喜欢吃鸡蛋,又何必去看下蛋的鸡。我很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无论是他的导演作品还是表演的作品,但对周星驰本人我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和艺术家要区别来看。当然周星驰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所以喜欢他的人当然也对他本人会很感兴趣。

郭德纲说,一个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是疯子,在生活中也是疯子,那他就真是一个疯子。所以一个人的作品并不一定是他生活的写照,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风格一般都是无厘头的,在生活中如果真实存在这样的人物或情节的话,肯定会出现很大的混乱。即使真的因为喜欢周星驰的作品,而延伸到对他个人有很好的感官的话,也一定要把作品和真实进行区分来喜欢才好。

周星驰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现小人物的奋斗、坚持和挣扎,周星驰本人的成功之路也是充满荆棘,洒满泪水的。所以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个人作为偶像,都有我们的可取之处。但是近年来有关于周星驰个人的人品和人缘有很多的负面报道,这些东西我觉得也大可不必吹毛求疵,任何事都要放到当时的境遇和历史的时空去看,所以我们也不能单凭道听途说的新闻就要全面否定。

周星驰的电影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表征。艺术就是以凝练、夸张、隐喻的方式来映照真实的历史,所以我觉得文化和艺术历史的书写会更多地关注周星驰的电影作品。


熊多了不愁


喜欢他演的电影,做为导演从〈少林足球〉〈功夫〉到〈长江七号〉其实都是非常诚恳的片子。这三部自导自演的片子跟过去的有一个明显区别是~~~过去跟陈白祥,吴猛达这些配角在一起合作时配合度非常高,这就好比相声抖包袱,搭档要附和,要接。也就是大家要在同一种语言体系下~~~ 好比〈唐伯虎点秋香〉巩俐就明显跟大家不在同一语言体系或者说意境下。这种情况你演的再认真仍然感觉格格不入。无厘头在这种这种高度的假定性下使得它的类型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模仿不来的原因,最终都成了洒狗血。

〈长江七号〉以后,无厘头的灵魂人物不演了,这个体系就垮了。没有这个灵魂人物,即便让陈白祥,吴孟达上阵,也撑不起来。舞狮,狮头功夫一定要过硬。反过来,周星驰演,后面没有这么一帮默契搭档也会有些失色,但好在周星驰能扛得住。所以少了周星驰的无厘头,终究一场闹剧。

最后说一句:喜剧~~无声时代卓别林,有声时代周星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