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大鬧五莊觀、推倒人蔘樹”講的是什麼內容?

段利東


要說五莊觀這一章到底在講什麼,必須結合全書看。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其中兩點是很重要的,一是大部分細節是經的起推敲的,不是全部,畢竟要求一部作品一點漏洞也沒有不太現實,二是不僅僅反應的是一時一事,經典名著應該是反應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這種結構並不因為科技的變化而產生改變,而是在廣泛的時空中都有其現實意義,哈姆雷特,孫悟空們遇到的問題,今天還困擾著許多人,也正因為這樣,才保證了經典的生命力。

西遊記一書中從物理上來說沒什麼意義,而且反常識,書中人物飛來飛去,法術像變魔法一樣,還有各種不可思議的法寶。這是作者與讀者在藝術描寫上達成的一種約定,雙方都明白這不是真的,只是一種藝術加工,無需去計較其是否合理。但人事上的細節是作品的核心,是經的起推敲的,即使在今天,也有其意義。

比如書中一處明顯不合理的地方,鎮元大仙讓兩個最小的徒弟接待唐僧師徒,兩個徒弟十句話八句是錯的,做五件事能錯四件,而鎮元大仙本人,是一個學院派的領導,辦事得體而細心,人情練達,不太可能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作者應該有自己的用意。

觀音菩薩在流沙河湊齊取經的班子以後,原著中師徒四人先遇到了第一個小考驗,這一關是安排佛教內部人馬出手,用招婿為名誘惑師徒四人,說的天花亂墜的,家財萬貫,女兒又美,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都經的住考驗,只有豬八戒掉進去了。這一關只是一個小測試,真正的第一難在五莊觀人參果樹上。

人參果這一章有兩個背景交代,一是人參果共有三十個,只有開園時大眾一起吃了兩個,這一點很重要,可見人參果的珍貴,沒有佛道兩教最高層的話,這就是頂格接待了。第二是五百年前和唐僧有交情,唐僧敬過他茶,這點說明他們以前是一個圈子的,能一起出席會議活動,現在雖然暫時不是,但鎮元大仙判斷以後還會是一個圈子的,這才有了禮尚往來。

關於鎮元大仙,他是道教地位極高的大佬,弟子說他和三清平起平坐,這有點吹牛顯擺了,但地位應僅次於三清,是能和三清以及玉皇大帝談笑風生的角色。論資歷,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和玉皇大帝同輩的,論本事,憑一個人就能困住唐僧師徒四人,這是真本領,論資源,又有人參樹這樣的超級法寶。同時又謙遜,唐僧是如來佛祖二徒弟的轉世,論地位,他是高於唐僧的,但他姿態放的很低,唐僧只是敬茶而已,他能拿出兩個寶貴的人參果,這回禮回的很重,可見他有心結交。

自己有事離開了,就交代兩個弟子招待唐僧,連細節都交代好了,兩個人參果,以及小心唐僧的徒弟惹事,為什麼是兩個?這其實已經是頂格接待了,開園慶典給眾人總共也就兩個,這時候以更高規格接待唐僧,這事肯定會傳出去,按規矩辦事是常識,如果連這麼基礎的錯誤都犯,鎮元子在道教也沒法混了,而且唐僧也不敢接這樣的大禮,兩個其實已然抬高了唐僧的身份,畢竟唐僧是犯錯被貶下凡,除了取經項目的頭頭,並沒有實際職務,哪敢再頂著風頭接這樣的禮遇?

從開頭可以看出鎮元大仙是很細心的,唐僧一行路過,他不僅知道日期,還了解他們幾人的性子,可見其辦事細心,他交代清風明月不要怠慢了唐僧,倆徒弟得知唐僧是和尚,先是笑,然後反問為什麼要招待和尚,這裡已然可以看出兩個人不懂人情世故,甚至可以說對師父缺乏起碼的尊重,用近乎嘲笑的口氣質疑師父的決定,這在思想相對解放的今天,也不被領導接受,在等級森嚴,尊卑有序,規矩繁多的古代,更是匪夷所思。有些工作安排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在人事接待上,師父有什麼安排自然有自己的意思,這樣的表現並不是一個成熟弟子應有的,這裡值得玩味的是鎮元大仙的態度,他始終沒有不快,也沒有換人,如果換兩個人情練達的弟子,後面的故事應該都不會發生。

清風明月成功的將師父交代的小活辦砸了,他們見唐僧師徒四人第一件事就是吹牛顯擺,說自己師父多牛,和三清平起平坐什麼的,這話在其它人面前吹也就罷了,師徒四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唐僧八戒不用說了,被貶前本身就是高級幹部,悟空是大鬧天宮的主,最不濟的沙僧也是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誰沒見過?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商務會談適當的抬高自己單位是沒什麼問題的,這種場合先炫耀明顯就是情商低了,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人大約都不會喜歡,師徒四人也是有點反感。師父提醒過他們,小心唐僧徒弟們,他們還是不長心,並且整件事中表現的情商極低,他們請唐僧吃人參果,唐僧不吃,他們就放棄了,就試了一次,他們就把人參果吃了,事沒辦好是能力問題,不知道規矩就是政治問題了,試想一下,領導讓你給客戶帶個禮品,你送了一次客戶沒要就自己拿走了,這就是犯錯誤了,之後在沒有調查清楚的情況下把唐僧先大罵了一頓,最後又幼稚的把門一鎖,以為這樣就能關住唐僧師徒四人,這辦事水平。。。

整件事中清風明月表現的非常差勁,狂妄,幼稚,不會拐彎,沒禮貌,不靠譜,他們將新人能犯的錯誤犯了個遍,接待個客人接待成這樣,還是鎮元大仙有意結交的一幫客人,這表現其它領導會先批評他們一頓,但鎮元大仙沒有。

這有可能可以理解為一種約定,鎮元大仙和觀音菩薩約好了這麼一出,故意派出兩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來接待。這是一舉兩得,鎮元大仙這邊通過事來教育了弟子,很難想象這樣兩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出自鎮元大仙手下,估計平時也沒少讓鎮元大仙頭疼,正好通過這事給他們上上課。

這一難也是給師徒四人上一堂紀律課,師徒四人都是犯了錯被貶的,唐僧是在如來講課時不認真聽(好像還睡著了),顯出輕慢的意思,對領導不敬,被貶下凡。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非禮嫦娥,沙僧是工作時犯錯誤了。四個人都是紀律性不強,不太懂規矩,除了孫悟空,其餘三人都是體制內幹部。

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如果沒有犯錯,會是佛教界冉冉升起的超級新星,佛祖講課時他打了個盹,平時可能出言也稍有不遜,只是有點浮躁而已,這個錯誤其實不是大事,如來佛祖的政治手腕是很高超的,順勢就把他貶下凡,一來豎立自己的權威,二來歷練自己的弟子,好好磨磨他浮躁的性子,以便將來可以擔擔子,三來拓展佛教的勢力範圍,東土大唐這一塊業務混亂,急需一個得力干將整頓,而唐僧正好是如來佛祖最親的嫡系,由自己的弟子帶隊最放心,唐僧轉世之後確實變的謹小慎微。

孫悟空是體制外的鬼才,桀驁不馴,但確實有才,和佛祖有過交手,佛祖對他的本領是瞭解的,這種野路子出來的鬼才在開創性的工作中或許能見奇效,但是需要歷練,八戒沙僧都是歸化的體制內老幹部。這樣一套陣容應該是佛祖定下來的。

真要重用這些人,逃不了的一課就是教會他們規矩,第一課招婿讓他們知道取經要心誠,抵得住誘惑,第二課就是紀律,讓他們懂得尊卑有序,懂得敬畏,唐僧的表現應該是得到了認可,始終老成持重,給人參果也始終不接,畢竟眾仙一共就分了兩個,唐僧真接了以後怎麼跟大家打招呼?三個徒弟就有點沒規矩了,不知輕重,在鎮元大仙的地盤還敢胡鬧,尤其是孫悟空,受了點委屈就把整個人參樹打倒了,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鎮元大仙兩次把師徒四人抓住,沒有動唐僧,打了孫悟空板子,又要把孫悟空放油鍋裡。後來又逼孫悟空去想法醫好人參樹,孫悟空四處奔波,沒人可以醫治,跑到觀音菩薩那裡被罵了一頓,孫悟空其實也明白自己這次衝動了,觀音菩薩是佛教界的二把手兼整個取經項目的總負責人,這支隊伍也是她一手拉起來的,所以取經項目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都是由觀音菩薩兜底,這也是責無旁貸,再往上只能找如來佛祖解決了,這事當然基本不會發生,觀音菩薩能扛的扛,不能扛也得硬扛,頻繁找最高領導解決難題會被視為沒有能力。

觀音菩薩來了,這面子大了,佛教界的二號人物親自出馬,鎮元大仙也是很謙虛“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觀音菩薩在五莊觀也是始終坐上座,最後還人人分了一個人參果吃,開始堅決不吃的唐僧這時候也吃了一個,從開始兩個就是頂格接待,而觀音菩薩一到,直接就分出了十個,給足了菩薩面子,這個人情鎮元大仙做足了。

這裡可以看到,鎮元大仙從開始交代徒弟細節,到最後結拜,就是透著情商高,謙虛,有禮貌,知輕重,靠譜,懂規矩。由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給師徒四人上這一節課,再合適不過。

在當時的環境中,師徒四人如果學不會這一課,不可能受到重用,如果不知天高地厚,什麼禁忌都敢碰,什麼規矩都不懂,不知要闖出多大的禍來。唐僧其實已經活明白了,整個取經過程表現的非常穩重,什麼考驗都經的住,八戒的毛病是貪,當初就是抵不住誘惑去騷擾嫦娥,在取經路上這個毛病還是老犯,最後也得到了一定的馴化。沙僧的毛病是毛糙,他貶下凡也是因為失手打破了琉璃盞,這次取經路上也得到了成長。孫悟空則是太沒規矩,衝動浮躁,這次主要為難的就是孫悟空,孫悟空跑了很多地方才搬來觀音菩薩這個救兵,這次觀音菩薩能為他的衝動收攤,很可能也是故意設的局為難他,下次可不一定,你衝動可以,衝動闖下的大禍卻可能要十倍的功夫去收攤,孫悟空確實也在取經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成長。

三打白骨精裡學會了如何面對冤枉,這次則是知道什麼叫輕重,孫悟空是自尊心極強的人,跑遍那麼多地方都沒人能幫的上,最後還要面對菩薩的臭罵,教育意義極大,這也告訴孫悟空,任你本領再大,能鬧的天翻地覆,也要有能力收攤才行,光會胡鬧成不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