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民居建築之首,極具儒雅氣派,充滿文化底蘊的常家莊園


在我國曆史上,明清時期是晉商最為輝煌的時期,成功的晉商們都沒有忘了回故鄉修建自己的宅院,因為中國的傳統觀念“家”才是根基,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建設好家園那是榮宗耀祖的大事。

也正因為這種家的觀念,自明清以來山西建起了一座座馳名中外的晉商大院,喬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等,儘管各個大院的建築規模建築理念有些差異,但每一座大院都無不體現出晉商文化與獨特的商業人格魅力。

和眾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樣,經商致富後的常氏家族也在自己的故鄉山西省晉中市榆次東陽鎮車輞村修建了宅院——常家莊園。之所以它沒有叫大院,是因為它的面積和規模遠遠超過了山西其它任何一家大院。

儘管一段時間來常家莊園沒有喬家大院等山西其他大院那麼名聲在外,其實它的規模比現存山西各大院更有氣勢,也是山西建築面積最大的宅院。

去過國內很多財主莊園,感覺山西榆次的常家莊園是建築面積最大、設計最漂亮、藝術觀賞性最高的莊園。特別是那些設計精美的木雕窗戶,沒有一個是重複式樣,觀賞性很強。

常家莊園始建於明末,後多次修繕到了清朝達到鼎盛,整個莊園佔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小園林13處。1947年,因戰爭被毀多處,後逐步得到修復。

常家莊園目前開放的僅為原常家莊園遺存的半條街,共計12餘萬平方米,不及原面積的1/4。當年四周不但建有城牆,而且還有護城河,至今還遺留著護城河的遺蹟。

常家莊園的主要建築分為了“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規模宏大,設計精巧,是個極具觀賞性的超級莊園。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常家莊園的恢弘,穿過莊園大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條長達650米長的清代街道。長街的南北宅院緊靠,無一條橫向通道,形成了“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的格局。

在中國傳承的倫理裡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一個姓一個家族都建有自己的家廟來祭祀祖先,稱為祠堂。單從常氏祠堂的建築規模可見其對家族觀念的重視。

常氏祠堂,從南向北由4個院落組成,即石圍欄外院、前院和由獻廳分隔而成的裡院上、下院。整座祠堂顯得莊嚴肅穆。

常家莊園的建築設計結合了江南園林,整個莊院透露出一股儒雅的氣派,充滿了文化的底蘊,單看這裡的建築就已足夠震撼人心。

這裡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常家莊園有一個既有北方園林大氣質樸又集合了江南園林細膩精巧的“靜園”。如果說看慣了大院的青磚灰瓦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的話,那麼靜園會讓這種感覺一掃而空。它就像一幅古典的中國山水畫,在審美之餘會讓人產生有無數的意境和遐想。

常家在建造靜園時,正是中國造園活動的高峰期,且常氏數代經商,來往於江南水鄉與塞北大漠之間,靜園的設計揉南、北風格於一體,既有北派之質樸豪放,又有南派的靈巧秀美。風格以野趣為主,點綴以小溪、水塘、迴廊、甬道、亭閣、溪橋、園中園等,使整個園林顯得精緻、肅靜、空靈、通透,超然脫俗。

與眾多山西商人不同的是,常家作為放眼世界,敢為天下先,逐利四海,開拓萬里茶路的外貿世家,以恪守禮儀傳家、尊師重教、樹人為本的文化世家,經數百年的陸續修建,不僅其宅院具有功能齊全的莊園特性,而且具有典雅濃郁的儒文化品位。這一特色,為北方民間所罕見,常氏宅院的規模在當時被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


我想如果你來山西的話,一定會去大院走一走,如果去大院的話,那麼一定要去“常家莊園”看看。走進這座馳名中外的晉商大院,撲面而來的是猶如陣陣春風般沁人心脾的文化氣息。這一座座亭臺樓閣,一幀幀影壁花牆,一幅幅匾額楹聯……還有這琳琅滿目的法帖石刻,精巧脫俗的園林風格,似乎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這個晉商大家族非同凡響的儒學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