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三農認證的用戶一直說水果蔬菜賣不掉,各種淚水?而超市和市場的水果蔬菜卻貴的離譜?

司馬太白


水果蔬菜,出現冰火兩重天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解釋為什麼會出現一邊是水果蔬菜賣不掉,另外一邊是超市和市場的水果蔬菜貴的離譜。

一、水果蔬菜的種植

在抖音、頭條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某人發佈一款水果。然後,有網友立馬回覆“怎麼這麼貴,我們這邊才賣多少多少錢。”甚至有網友會說“賣這麼貴,我們這個地方,多少錢都沒人要。”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源於水果蔬菜的種植呈現區域化和分散化的特點。

01水果蔬菜區域化種植

如果我們離種植區域比較近,價格自然就比較便宜些。就像廣東的荔枝,在廣東當地的價格跟在內蒙古的價格肯定不一樣。在網上,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有些離種植區域近,有些離種植區域遠。所以,價格自然不一樣。

02水果蔬菜種植分散

另外,種植比較分散,也會出現有人喊賣不出去,又有人說超市和市場的水果蔬菜卻貴得離譜。因為,在當地市場某種水果和蔬菜是呈現飽和狀態。但是一時又沒有找到能夠銷往外地的渠道,所以也就導致了滯銷。

以前傳統的做法是,批發商先在當地批發市場出售,如果發現行情不好,立馬拉到附近省市出售。現在,很多地方可以藉助互聯網渠道來帶動銷售,這對滯銷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水果蔬菜的品種

我們用戶買水果蔬菜,對品種不會分得太細。比如:菠蘿,用戶從大的品種來分類或許就區分普通菠蘿和鳳梨。但是菠蘿的品種還可以再分。因此,我們可能遇到的情況是,賣不出去的水果蔬菜是一個品種,而賣得貴的又是另外一個品種。有時候沒有做詳細的區別,誤以為都是同樣的一個品種。

三、水果蔬菜的市場行情

水果蔬菜的市場行情,變動很大。有時候,因為水果蔬菜已經成熟,不得不採摘出售。但是,這個時候市場上又處於飽和狀態,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滯銷的情況。

然後賣得貴的超市或者市場,又一時半會兒拿到不貨,所以導致價格比較貴。因為,從產地到超市或者市場中間還有一段距離。

還得有人或者公司來調配,這種調配就是把產地大量上市的水果蔬菜調配到需要水果蔬菜的城市,這就看誰能掌握這個市場信息了。

現在的新零售正在通過數據的方式來進行供需調配,或許以後滯銷跟價格貴的情況就會緩解很多。

四、水果蔬菜的物流運輸

水果蔬菜的物流運輸,也會導致賣不出去或者價格貴的情況。水果蔬菜對運輸條件要求很高,不僅要求運輸快,而且大多少水果蔬菜還需要用冷鏈的方式來運輸。

運輸成本高,所以很多種植蔬菜水果的地方,壓根就不願意付出很高的物流運輸費用拉到外地去銷售。如果拉出去能保證以某個有利潤的價格銷售出去還好,要是銷售不出去,除了損失水果蔬菜以外還得損失物流運輸費用。

所以,對於種植水果蔬菜的當地人而言,他們更願意就近銷售。但是就近銷售又會面臨我們之前說的那種供不應求的情況。

而對水果蔬菜需要的地方,自己直接通過產地直採的量又沒有上來,這個時候也不敢貿然去產地採購,只能從當地批發商那裡進行採購。批發商那裡本身已經多了一個環節增加了成本,要是遇到批發市場貨不多,價格自然就會更高了。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通過博取同情的方式來銷售水果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