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很少出去旅遊,根本原因是什麼?

豫東一農夫


這個太簡單啦,農村出來的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第一個是太窮啦。

這個窮跟城裡人說的窮不是一回事。很多年輕女孩手上有2000塊錢就想去成都去廈門去這去那旅遊,而農村人是不敢花錢。兩者的窮不是一個意思。農村人大多心裡缺乏安全感(你要是農村人你也缺乏安全感),畢竟幾千年來都是看天吃飯,不敢灑脫。而且現在兒女的養育成本太高太高了。農村娃要在城市裡立足的難度也高,農村的父母們為了娃都是拼命的攢錢。


第二個是傻子才喜歡到處旅遊。

別生氣,說的就是你。現在國人所謂的旅遊除了湊熱鬧就是刷朋友圈炫耀,並沒有真的是去感受風景和人文。而風景,農村缺風景嗎?人文?現在旅遊景點有幾個不是人工的?除了看人頭還是看人頭。當然,我父母輩的都想去這幾個地方:北京天安門和看大海,其他的真心沒人想去。


第三個是沒時間。

農村有農忙農閒,但是相應的,大多數時候都是農忙。地裡莊稼幾天不搭理就會雜草叢生,就容易出蟲害等等。家裡儲藏的農作物也要不時的拿出來曬曬等等,雖然是看天吃飯,但是閒的時間都是很碎片的,很難有幾天閒暇的。


第四個是旅遊累啊。

城裡年輕人可以折騰,但是農村人本來就是經常勞作,身體長期處於中高強度勞作狀態,如果再花幾天時間去爬山什麼的,那真的是承受不了的。特別是現在國內旅遊,跟團的都是玩命的趕景點,想辦法讓人去購物店買東西。


第五個,是受文化限制。

這個世界發展的很快,但是對農村人就會越來越不友好。曾經有新聞就報道越來越多的商店不收現金了;交通工具的使用也越來越複雜。大多數在農村生活的人,在語言和文字等文化上面都稍顯落後,出門對他們來說也是種煎熬。就好像我們第一次去乘坐飛機一樣,我們能看懂也能聽懂也會說,但是總會感到很緊張。


第六個,還是團圓好。

只要親朋好友在一起,就是最開心的,旅遊反而意味著跟熟悉的人分開了,很多時候並不意味著開心。


裝就不用修


馬上就要五一勞動節了,估計又有一大波人要出去旅遊的。經濟條件一般的會選擇國內遊玩,而經濟條件好的則早已經將目光瞄向了歐美國家了。五一勞動節就是給所有勞動人民放假的,出門旅遊放鬆一下心情是很好的一種方式。但是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多數人都是不願意去旅遊的。有太多的農民,一輩子就在生活的村子裡轉悠,就連家門口的一些免費的旅遊景點也不願意去。這是為什麼呢?農民很少出去旅遊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這裡農夫說一說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吧。

工作了幾年以後,也一直想著要讓父母出門旅遊一下,讓他們去見見世面。有一年是在北京工作,十一國慶假的時候想著接父母來玩一玩,去長城、故宮看一看。可是父母是怎麼也不願意過來,家裡人都勸說了,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來。一會說家裡還有農活要做,當時快要收割晚稻了。一會又說家裡還有很多的雞鴨要餵養,去了不放心。有一回說出遠門坐車會暈車。總之會找各種的理由,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願意去旅遊。

後來還有一年的春節,因為我家是衡陽這邊的,在我們當地最有知名度的旅遊景點就是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了。開車過去也就一個多小時,正好又是春節期間,沒有什麼農活可乾的,家裡人都說要去。但是父母也還是不願意去,理由是自己就是農村人,山山水水都見過了,花錢去看山完全沒有必要。估計不少人都曾有個和農夫一樣的經歷,農村的父母們就是不願意出去旅遊,而原因農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捨不得花錢,怕給子女增加負擔。旅遊景點普遍都是要花錢的,就算有些景點是免費的,但是來回的車費、住宿、吃飯等各方面都是要花錢的。而農村人掙點錢不容易,他們更願意把這些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就像我有時帶女兒出去看電影,父親就會說,還不如把這點錢用來買吃的,或者是穿得更划算。消費觀念不同,也是他們不願意出去遊玩的原因。

其次是農活很多,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玩耍。農民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他們都是閒不住的。在農村有些人六七十歲了,依然還外出打工。真的是缺錢嗎?其實有些並不是這樣,是因為他們閒不住。而讓他們出去旅遊,他們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欣賞美景,想著的是地裡的農活,所以出去了也玩不盡興。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出去放鬆心情,更像是一種折磨。

再次,自身原因不願意出去。出去旅遊不是在本地了,人生地不熟不說,而且有些人連語言溝通也有障礙。比如有些人不會說普通話,有些人坐車會暈車,還有些人不認識字,出去旅行害怕走丟。自身的這些原因,讓他們不敢出去,害怕出去。即便是有子女陪伴著,但他們不想給子女增添麻煩,害怕子女因此而嫌棄他們。

最後一點,出門旅遊很麻煩,也很累人。現在出去旅行,要麼是堵車,要麼就是去景點看人山人海。這裡匆匆忙忙看幾眼,拍幾張照片,然後又要趕著去另外一個經典了。來回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並且吃不好、睡不好,旅遊比干農活還累,這根笨就不是放鬆,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變相的“折磨”。與其這樣,還不如在家裡舒服躺著自在呢,想幹嘛就幹嘛。

所以,農夫認為,如果有經濟條件了,想要接父母出去玩耍,但是他們又不願意,還是不要強求了,強扭的瓜不甜。還是趁著假期,有時間多陪陪父母,他們開心了比啥都要強。


農夫也瘋狂


近幾年出現了旅遊熱,一是國家鼓勵旅遊,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二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經濟上富裕了,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了,要出去玩玩,見見世面,看一看不一樣的世界。特別是一到節假日,更是人山人海,到處堵車。這倒成了旅遊的另一道風景。


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些熱心於旅遊的人們多數為城裡人,或者說是有工作的人,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上班的人員,基本是有固定工作的人員。像農民工特別是農民很少,這是為什麼呀?散人認為有一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 農民的收入還沒那麼高

雖然說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那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農民不缺吃不缺穿了,還沒有多少積蓄。並且農民的收入還不穩定還不固定, 雖然說在外邊兒打工掙個錢,或者做買賣掙個錢。那還要存起來以備後用。這是主要原因。


二 受傳統思想影響

在我國就有勤儉起家量入為出,有錢攢起來,為子孫留下財富的傳統,這一點在農村尤為突出。他們辛勤勞動,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有病什麼捨不得看,攢錢給孩子蓋房娶媳婦。出去玩去,看看山,看看水的有什麼用?又不當吃又不當喝,那不是浪費錢嗎?那不是敗家子嗎?所以他們不願意出去旅遊。


三 農事忙

旅遊的季節一般都是在春秋兩季,那也是農活最忙的季節, 特別是春季是一年最重要的季節。 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活兒不像城裡的工作可以等一等放一放,今天不幹明天干。 節氣不等人,農活不等人。下雨了,地裡的墒情正好適合播種。 總不能說等等我再種吧,我去旅遊了。旅遊可以,墒情不等你。

四 自身原因

有些農村人身體不好,暈車難受,想出去玩身體不給力。再加上現代都是電子時代,電子支付,不會那種玩意,有時候有錢也不會花,也花不出去。算了,還是在家了看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的。

你覺得是這麼回事嗎?你認為呢?


棗廬散人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並且旅遊群體逐漸向農村居民下沉。跟城鎮人口相比農民還是很少出去旅遊的,但現在已經大為改觀。大鄉認為有以下因素決定了農村居民旅遊的意願或頻次。

首先是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農民的錢袋子裡有錢了,消費潛力才會逐漸向旅遊業擴散。例如2014年和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是8383元和12124元,而2014年和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旅遊花費分別是539.9元和612元。可見旅遊意願對錢很敏感。

第二,農民的消費觀念也會影響旅遊意願,過去農民的錢大多都花在衣食住行上了,總之,偏向於物資消費。而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消費比重也相應提高了。過去感覺旅遊就是浪費,現在則是有時間了多出去轉轉。這一點從農村旅遊群體中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為主就能體現出。

第三,除了錢和觀念外,很多農民門前有山有水,對“美景”不敏感了。所以農民居住的地理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外出旅遊的決策。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和您一起回味鄉土、鄉村、鄉情!

大鄉


農民沒有錢怎麼去裡由,真是問你媽的B,很多農民連飯都吃不飽,還說什麼裡油,真是放你媽的狗屁。


東方182828362


不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已經固定,而是在他們心裡,自己已經把自己固定了。有許多人甚至已經害怕接觸外界了。

一輩子被貧窮圍繞,已經不敢花錢了。就算孩子上億身家,也想把自己那幾千存款省吃儉用留給孩子。

根本原因,別說什麼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本質。就是因為窮怕了。


後知後覺的帆某


我本身也是一個農民為什麼不出去旅遊,因為沒有錢。


王千33


農民大部分都是負債累累,還有錢錢去旅遊嗎?


user5447004412147


沒有底氣,沒有經濟支撐是最主要原因。


天隨人願


沒錢!沒時間!很想出去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