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不會種田了,等這一代農民老了,那些田該怎麼辦?

全球幽默趣事集


「農民」二字對年輕的農村人來說只是一種有著農業戶口的身份,但真正在農村務農的有多少呢,所以他們的職業也然不是「農民」了。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農村年輕人別說種田種地了,平時就連家也少有呆,長年累月幾乎都在外奔波勞碌,種莊稼對他們來說已變得陌生,甚至根本就不會。目前還種著地的農民基本上是六十歲以上的老農,五十出頭的都算是年輕農民了。再過二十年左右,等他們都老了,農村的田地該如何辦呢?


一、農村四五十歲的人大多不是農民,而是農民工

農村的八零後、九零後目前在二十到四十歲之間,除了九零後尾巴的那部分人,大多數在小時候都幫著家裡做過力所能及的農活。雖沒有系統性地學過各種農活,也沒完全掌握糧食作物的種植技巧,但在家人言傳身教的影響下,也能粗略地懂一些。

在初中過後,大部分人要麼升學繼續唸書,要麼早早地進入社會闖蕩,從此基本就脫離了農業生產活動。而父母或許早就進城打工了。會種莊稼的父輩進城務工後,能強烈地感受到種莊稼與打工兩條路之間的差異,更不願種地了。



二、老農種不動地之後,田地怎麼辦?

刺楸認為,這種情況也要分地方看。像地勢平坦且田地大塊的地區,土地在任何時候都值錢。這是因為優越的條件能夠高度實現機械化,還可催生出一批以出租機械的農業工人,這批農業工人就像開挖掘機的師傅一樣,哪裡有活就把機械開去哪裡。


在一個個老農民都種不了莊稼後,肯定會出現大量職業農民,把大量農田流轉過來規模化種莊稼,一年的收入很可觀。

而在地勢不平的山區,田地不僅小塊分散,還有好些是屬於坡地,好些坡度還不小。

在打工的年代環境下,有些基本丟荒了,刺楸家裡的田地在山頂和山腳都要,全都丟荒了,早年免費送人種,後來倒貼都沒人種,現已長滿了雜草,有些田地甚至長滿了碗口粗的南酸棗樹和構樹,已然成了樹林。

所以在山區,等老農民都慢慢老了,估計丟荒的田地更多。這樣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好,好些多年未見的動物就又會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三、刺楸的總結

在多年以後,目前還在種地的農民老了之後,便於機械化耕作的地區,會出現職業農民去耕作田地;而在地塊小且分散的地區,荒地可能會越來越多,野生動物也會因生境改善而回歸。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年輕人不會種地,那老農民老了之後,農村的田地怎麼辦」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實際上這個問題挺好回答的,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村的,我是89年的,勉強算90後吧,之前也一直在種著地,從去年開始就把地承包出去了,承包給我們村的一個真正90後,因為農村自己家裡的地有限,一人只有二畝多地,全家也只有十幾畝,如果種地的話最少我每年收麥子要回家半個月,收秋要回家一個多月,這樣算下來一個半月,我在外邊上班平均每月7000元左右,這樣我回家種地每年最少少掙一萬多,但是十畝地一年也掙就是掙一萬多,所以我今年開始不種地了,但是如果一個人如果種上百畝地的話最少也能掙十幾萬,比上班強多了,所以說現在很多人不種地是因為不掙錢,如果種地能掙的比你工資要多的話應該有好多人種地的,不要擔心忙不過來,因為現在的農村都是機械化。


起個名字好多次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不用那麼擔心;不要說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不喜歡種地了;就是喜歡種地五年之後也並不見得有地可種!我家是河南滎陽農村的;這幾年老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宅子被拆遷了;土地被廠礦給佔了;政府給村裡蓋了所謂的新農村的安置房;讓百姓住了進去;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但農民是沒有選擇的!自從搬進了安置房;給村裡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沒有電梯的樓房真的不如住老家的平房;住進安置房以後;讓很多鄉親真正懂得了土地的重要性;過去有地的時候從來不為吃糧發愁;也不為吃菜發愁;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想吃點青菜都要花錢買;城裡人拆遷發家致富;農村人拆遷更加貧窮;表面看著光鮮亮麗;背後其實真的不易!做為農民沒有了土地心裡很不安;雖說種地很辛苦;雖說種地不掙錢;但農民終歸是農民;土地就是農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突然之間沒有了;讓很多鄉親感到不安!村裡很多人家就去老家附近開墾一些還沒有被佔用的荒地;種上小麥或者玉米;這時候鄉親們才意識到土地的重要性;雖說自己的地被佔用了;但每年政府給的那些補貼錢真的不夠一家老小的生活;當有地時有多少農民在抱怨種地的辛苦;真的不如出去掙錢好;當沒有地時突然好像有了危機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沒了;以後還怎麼生活呀!

所以擁有不懂得珍惜;失去可能後悔已晚;也許老一輩的心情我們理解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家拆遷;土地的被佔;在很多人眼裡感覺是個好事;但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其實不然;特別是對於一個農村人;對於一個河南滎陽崔廟的農村人;自從住進樓房;每個月的水費電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種壓力;沒有個一百多塊錢都是很難解決的;表面的光鮮背後的心酸有多少人能懂!我們這邊的拆遷最終的結果是窮了百姓;富了政府!今天的農民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農民了;土地也許不那麼重要了;但失去土地又讓農民心裡不踏實;土地被佔用沒有一個好的保障也讓農民心裡沒底!農民是沒有選擇的;農民永遠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忙碌者!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在下方評論;一起共同探討!


滎陽小崔


我覺得樓主真的是多慮了,雖然現在的年輕人相對我們的父輩確實不會種田了,但是這也是源於在農村種地收入不高,有時候碰上氣候不好旱澇水災甚至會顆粒不收,何況種植農業本來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因此對大部分人來水這個經濟效益不高又累的工作自然不會願意做了,但是即便如此也並不會因為這些人農田就真的會荒廢。

現在科技進,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業,出現了很多的新型農民跟先進的農業機器,在我的老家有片很大的農田保護區,但是隨著這些年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留下一些老人家在家種田又覺得力不從心,因此我們那邊有個農技站就承包了這一大片的農田保護區,這樣政府每年也會給農技站相應的補貼,農技站會給每快農田的主人承包費,這樣算是雙贏了。

然後我們隔壁村近兩年政府扶貧,從外引進了一個龍蝦的項目,現在他們那邊的人會開始流轉土地用來養龍蝦,因為龍蝦效益的可觀,現在被用來養龍蝦的稻田越來越多,同時還利用了稻田養蝦開起了農家樂,生意也還不錯,其次因為人口需求量大,近幾年大棚種菜也開始越來越多,甚至部分水田都被做成了大棚用來種植大棚蔬菜,土地也得以在重新利用起來。

因此當你還在擔心農村的田地沒有人種的時候,已經有人搶到了先機,回農村發展創業了。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理,歡迎您關注我,您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互動討論,感謝您的支持!


小雛菊姑娘


在我看來,土地,任何時候都會有人種的,也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不會種田,試問農村出來的對年輕人,小的時候都沒有做過農活嗎。以我為例,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插秧、打穀子、種玉米、種油菜、收油菜、曬穀子、種菜等等,這些對我們老說雖然不是輕車熟路,但至少知道該怎麼做。

我是農業科班畢業,先後從事農業生產工作,拿的是固定工資,做的工作照樣是種地,只是生產活動變得更加智能化和機械化的,不再是原來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另外,我們農業學校畢業的大多數都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從事農業生產。

作為年輕的一代,我認為並不是我們懶惰了,而是在當今快節奏生活下,我們被同化了,做任何事都講究效率,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都善於也更加願意使用工具。當然,我沒有貶低我們上一代農民所做出的貢獻,而是覺得,農業得發展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進步。


Power泡兒


這幾年糧食價格下滑,農村強壯勞力都出外打工,只是在收和種的時候回來幾天突擊完成任務,然後又去打工,又的離家遠的把地租給鄰居或其他人種,多少收點租金,有的直接不種讓土地荒撫,有的土地流轉給租地大戶,農村也沒有幾個人,就是些老弱病殘。再說下一代更不原意種地,也不會種地,他們一部分上學畢業後留在了大中城市工作。一部分畢業後學個手藝也出去打工掙錢。沒有手藝的也都去外面打工。他們雖然說是農民的兒女,但是他們親身經歷親眼看見務農的辛苦,我們村有個小夥說寧原去城市掏大糞也不原在家種地。如果是下一代都不原意種地,將來的地該誰來種,這個問題囯家可能早就想到了,現在提倡土地流轉,裡面的問題不少,農業是靠天吃飯的,有的租地大戶見不到利潤,會直接跑路,到時候扔下個爛攤子還得農民去收拾。要發展農業農廠是一件非常大的工程,沒有國家的政策支持是難一實現的。但是國家如果把糧食價格提高到一個合理的水平,農民還是原意種地的,必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農民失去了土地心裡總是空蕩蕩的。


用戶5871517439易學研


小編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是多慮了,我先簡單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我小時候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農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村裡面的耕種還是很原始的,包括種植小麥,收割小麥、基本都是人力的辦法,很原始的方式,那時候如果是一個三口之家的話,基本上也只有幾畝地,平均到每個人也沒那麼多,可似乎耕種的週期很長,從播種,打農藥,上化肥,收割,晾曬糧食等等,沒年都要折騰很多天,並且搞得人都特備累。

後來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發現村裡面慢慢有收割機開進來了,種植糧食也變的越來越機械化,無論是種植小麥、玉米、還是收割,人力用的越來越少了。

因為糧食價格很低,跟房價、物價的增長速度比,糧食價格增加幅度很低,所以當農民很苦,忙活下來一年幾畝地,也賺不到什麼錢,再加上化肥等價格增長,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農村外出打工,而家裡的地就租給同村的其他人,可能以前一家人只有幾畝地,現在農村很多人都選擇把地租給其他人,就造成了每家種幾十畝上百畝地的情況越來越多,再加上現在種植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每戶種幾十畝上百畝地也可以應付的過來,所以以後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因為工作效率、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並不代表耕地會被荒廢,就像國外的農民一樣,每家幾百畝耕地也一樣可以耕種。我覺得這應該是以後的一個趨勢。(純手打,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感謝大家觀看


野釣大全


我家裡就是農村的,本人也是一個90後,但實話,田裡的事情我是一點都不懂,從小家裡就不帶我下地幹活,基本都是在家看書學習。家人認為,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按照現在的收成來看的話,我們國家的農民是真的非常辛苦,但是收入卻在最底層。

前幾年開始,我爸媽也開始出去打工了,兩個人一個月也能掙個五六千,而之前種地可能一年才能掙五六千罷了,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土地都被承包出去了。

而現在在我們村裡,土地被大規模的承包給一個人,每年按人口分紅,每人平均一萬,比自己種地好多了。再說,現在的社會基本所有種植都是機械化的,不需要多大人力,所以說,土地承包與機械化已經形成潮流,等這一代農民老了也不用擔心,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回答不易,請大家友情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當你老了000


我們村,是一個蔬菜種植專業村。從90年代末期開始,我父母這批60後,50後以此為業。那時候,他們也就是3,40歲。一種,就是20年,如今,他們漸漸的老去了。不少人幹不動了,就不種了。

但是,現在村裡鮮少有80後,90後進來種蔬菜。如果有年輕人來種,可能村裡人的口水都要把他噴死----在他們看來,回家種菜是非常沒有出息的表現。

等到他們都老了,我想,我們村的蔬菜種植產業,肯定會是沒落了的。其實現在已經是慢慢的在沒落了。

至於說到那些田,該怎麼辦。我想說我們附近一個村子的例子。這個村,他們的田,被幾個大戶給承包了。種水稻。除了給佃租,水稻種了,還分他們稻穀。他們這一塊,是我們這邊的水稻種植示範基地。每年除了賣糧食,還有不少國家的補貼,種兩季水稻。剩下的時間,再種植蔬菜。批量化,工業化運營。

可能,未來,這些田地的出路就在這裡,被人承包。然後批量化運營。我覺得,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對種田的人,還缺少一點尊重。如果你去辦廠,開店,做企業,哪怕你失敗了。也很少有人會說什麼。但是,如果你去種田,可能一開始就會有人對你指指點點,更何況,種田,要想賺多少錢,更加的不容易,這,很可能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的結果。


農特曼


你好,我作為從農村出來的人,對你這個問題非常有感觸。

我現在城裡工作,但是每次回到農村老家,經常看見的現狀就是農村裡基本上沒有多少人,有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南方,再過一段時間,也是剛好要耕田準備插秧的季節了,每每回去,我總能看見在地裡勞作的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也總會聽見他們在休息的時候感嘆,現在農村都沒有年輕人了,以後都沒有人會種地了。也會有人搭話“他們都去城裡工作了,掙的錢比在地裡掙的多,誰還會回來呢?”

這些人和你的想法一樣,都在擔心沒有人會種田,天地荒蕪了該怎麼辦。其實這種擔憂沒有必要。

如果你善於關注國家大事的話,你會發現,目前國家在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因此,會有很多政策和資金會傾斜到農村去。農村的土地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不值錢了,政府會花大力氣在農村發展產業,充分利用現有土地,發展規模產業,讓農民增加收入。很多企業家也會在農村去租賃土地,發展特色產業或者鄉村旅遊。這不僅會給農村的土地帶來合理的利用,而且會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

你現在是不是不會再擔憂農田沒有人耕作了呢?我是紅妹,我會時刻更新農村生活常態,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