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內心堅定自信的信念,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有沒有缺乏安全感?

溫兒兒


安全感是內心堅定自信的信念,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有沒有缺乏安全感

當代父母總是早上出門天黑歸家,對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孩子心理是否依賴父母一無所知,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以下幼兒心理報告反映了幾點:

1、 孩子沒有在熟悉環境下

現在90後父母都是丟給外公外婆帶孩子,孩子與家人的親密程度關係和成長環境的穩定,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安全感造成極大影響,如果一會兒外婆帶,一會兒奶奶帶,孩子就會產生無法適應家庭環境,而對性格造成不安全感。

孩子和家人的相處會逐漸熟悉到默契,慢慢到非常熟悉和了解,才會在心理上有一種舒適感和安全感。

2、 在父母不和睦的情況下

孩子其實是很脆弱的,尤其在父母吵架的時候,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其實孩子都明白髮生的事,只不過孩子們無能為力,只能暗暗失落暗暗神傷,父母不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只會讓孩子感到沒有安全感。

千萬不要問孩子“爸爸和媽媽分開,你跟誰?”這種傻問題,因為這樣不考慮孩子感受問這個猛如晴天霹靂的問題,孩子會極度恐懼和害怕,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選擇誰都是殘忍的,也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恐懼感,這樣孩子會認為家庭已經破裂了,每天在惶惶不安的情況下,會嫉妒沒有安全感,會變得性格柺杖孤僻,或者朝著更偏激的方向發展。家長應該注意。

3、 在父母的體罰打罵教育下

當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對著幹,欺負同學,在家和父母頂嘴吵架,或者有偷竊捉弄長輩的情況,那就是孩子極度沒有家庭關愛導致極度沒有安全感,總是和家長對著幹反著來,所以這也是平常家長很少干預孩子的不正常行為而造成的危險後果。

如果父母常常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或者體罰,孩子就會物極必反,家庭暴力和言語威脅只會讓孩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深,孩子會自卑,乖張,孤僻,叛逆,沒有安全感,家長應該用包容心愛心關心的態度來和孩子多多溝通,若孩子在愛的浸泡下長大,孩子就會自信強大勇敢。所以在孩子難過的時候鼓勵他,在孩子成功的時候一起分享快樂,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他支持和肯定,傢伙在那個孩子若是能換個位置思考,多站在對方位置上想一想,孩子們在家庭有安全感的家庭溫馨氛圍下愉快成長!!

加入J媽《養育聰明寶寶》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J媽學堂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好的安全感,有助於提升孩子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礎。以下缺乏安全感的行為,如果你家孩子超過了4條以上,父母就要注意了!

1、孩子吃手、咬指甲

一般來說,口欲期的寶寶吃手,多是吸吮動作的鍛鍊和認知發展的需求;往後更多是出於一種自我安慰。因此,若孩子2、3歲了,仍然頻繁吃手、咬指甲,就需要考慮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是否出現了問題。

2、喜歡抱著被子或毛絨玩具睡覺

孩子睡覺習慣抱東西,比如被子的一角、毛絨玩具或者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睡姿經常是側躺、蜷縮著睡,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3、開燈睡覺

孩子到了3-5歲分床睡或者分房睡困難,讓他獨自睡覺,說怕黑,要開燈睡覺,或者非要媽媽陪著才肯睡,不然難以入睡。

4、貼著爸爸媽媽睡

孩子兩歲多,睡覺還喜歡靠著爸爸媽媽睡,你把他挪過去,他過會又貼過來了,或者晚上睡覺必須要抱著睡。

5、過分依賴

孩子的過分依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長過分溺愛,替孩子包攬一切,導致孩子獨立性差,過分依賴父母。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依賴父母,害怕爸爸媽媽離開。

6、孩子脾氣大,無理取鬧

心理學上講,缺乏安全感的人,情緒都會不穩定,而且脾氣怪異。而對於孩子來說,動不動就哭,愛發脾氣,扔東西、打人,容易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等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一個很明顯的體現。

7、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

不善於交朋友,總是一個人玩自己的,一個人待著,上了幼兒園也不合群,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大多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8、孩子緊張、膽小、自卑

見到陌生人,或者跟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等,孩子緊張、膽小,緊張到結巴,甚至不敢說話,這也是由於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一,具有安全感寶寶表現:

先說下我家寶寶週日一天的生活表現。

週六回姥姥家並住下。週日一大早醒來就惦記小雞,興奮的拿一片白菜葉走到雞籠跟前,小手一點一點的掰碎,放到雞槽裡,一邊說:小雞,你好,快吃吧,吃吧。雞開始探出腦袋啄食吃。寶寶高興的叫:“媽媽,媽媽,雞吃食了!”一會又問:“媽媽,為什麼那隻雞不吃食呢?”“可能它不餓吧”。一會有兩隻雞頭對頭嘰嘰喳喳,“媽媽,他們在幹嘛呢?”“哦,他們兩個聊天呢!”“聊天?哈哈,真好玩!”有隻雞拿嘴琢自己身上的毛,“媽媽,這隻雞幹嘛呢?”“它給自己撓癢呢,你看雞沒有小手,只有翅膀,不像你有手,她只能用嘴巴撓癢。”一會一隻雞跑出來了,“媽媽,雞跑出來了”,“哦,這隻雞太調皮了,你把她攆進去。”“好的,媽媽!”然後歡快的攆雞去了。

隔壁鄰居帶她寶寶過來玩了一會,一會回家,婠婠說:媽媽,我也跟小姨去玩。然後跟著鄰居走了。過了半個小時左右,聽到哭聲,估計兩個小孩搶玩具哭了。過了一分鐘,沒聲音了,大概又和好了。大約過了半小時,寶寶自己回來了,我張開手臂抱住她,問:寶寶想媽媽了沒有?“想了”,用力抱住我的脖子,我也用力抱住她小小的身體,過了會,寶寶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哦,媽媽也真的很愛很愛你!媽媽感覺好幸福好幸福啊!”

下午她小姨帶哥哥來了。兩人見面好高興啊,倆人互相抱了抱。小姨帶他倆去田野挖薺菜。兩人一人拿小鏟子一人拿小桶,快樂的出發了。寶寶兩歲多,應該是正處於一個自我意識表現期,特別喜歡問阿姨好,奶奶好等。問好後別人會誇她懂禮貌,她更高興叫的更歡了。挖野菜回來後,她小姨就跟我說寶寶特別懂禮貌,而且因為哥哥不願意說話,她還跟別人解釋說哥哥有點不聽話。小姨跟哥哥待了幾個小時走了,本以為寶寶會不捨得會哭兩嗓子,結果啥事沒有,自己拿白菜葉,還一邊歡快的哼著小曲,給雞餵食去了。

二,四種親子依戀模式:

根據安斯沃斯陌生情境測量四種親子依戀模式,

1.安全型:媽媽在,孩子表現快樂自由玩耍探索,媽媽離開,會有些許煩躁,媽媽回來馬上回到媽媽身邊尋求安慰

2.迴避型:媽媽在與不在都表現出冷淡,不親近。

3.矛盾型:模陌生環境下,粘著媽媽不離,不能自由玩耍探索,媽媽離開表現出強烈的悲傷或憤怒,媽媽回來一方面想親近,一方面表現出或踢打,憤怒或號哭

4.混亂型:表現行為不能預測,時而平靜時而憤怒,屬於最不安全的依戀類型。

根據我家寶寶表現,短暫的離開對她都沒有問題,因為她知道媽媽一直都在,即使一時不在,她也明白媽媽過段時間就會回來。

即使受了委屈,媽媽抱抱一會就好。因為她知道爸爸媽媽都愛她,不論什麼時候愛一直都在。所以她有勇氣有信心獨自往外探索。

三,不安全感寶寶表現:

我家寶寶是安全依戀型的,與親戚家孩子比較,可以看出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常常哭鬧,因為不能清楚明白表達自己的需求。特別黏父母,有非常強的分離焦慮,即使6歲以上可能還是離不開父母。不能在別人家過夜,包括自己的奶奶或姥姥家等。睡覺時喜歡抱著玩偶,(可以看下英國露西.迪倫《親愛的小孩》一書),不跟別人交流玩耍,沉默,《親愛的小孩》書中有段描述,南希:她像往常一樣坐在圖書角的粉色懶人沙發上,低著草莓金色的小腦袋看著書,劉海垂在她臉上,大拇指含在嘴裡。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外面一有點風吹草動都覺得與自己有關,就會害怕。所以請經常抱抱孩子,經常對她說你愛她。



素墨濃香


孩子跟成人不一樣,他不會主動爸爸媽媽說,我沒有安全感,我感到害怕。所以需要父母平時多觀察孩子,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往往會發出一下信號。

1. 一歲以後的孩子愛吃手

這裡特別強調一歲以後,是因為一歲以前,孩子吃手通常只是吸吮動作鍛鍊和認知的發展。但一歲以後如果孩子還頻頻吃手,則需要考慮孩子的安全感構建是否存在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情感比較脆弱,他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一旦他感到緊張、情緒低落,他就會通過吃手來讓自己獲得安全感。

2. 孩子愛哭鬧、黏人

孩子在某些階段,對長期照顧他的家人非常依戀,在情緒上也會顯得很脆弱,這是就會表現出愛哭鬧、愛黏人。一旦孩子出現此類表現,家長千萬不要打罵孩子,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係和愛。

3. 孩子無理取鬧甚至情緒失控

孩子有時候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哭、愛扔東西,天天喜歡折騰……這些表現不是說孩子脾氣差不容易管,更不是成心要跟家長做對,而是孩子構建安全感的表現。所以,當孩子有反常表現時,多觀察和傾聽孩子,明白孩子的正常需求。

4. 孩子戀物

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可能並不像小寶寶那樣依賴媽媽,反而走到哪裡都離不開某樣物品。比如一條毯子、一塊手帕、一個玩具等等,甚至是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抱著某個娃娃。此類物品能夠讓孩子感到舒適安慰,對抗孩子的焦慮。所以,當孩子出現戀物表現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注意自己的孩子的關注是否少了,陪伴的質量如何。應該多跟孩子互動,給孩子更多安全感。


小潔兒老師


看看孩子是否外向

跟小朋友如何交流的

如果很活潑很活躍那就不會沒有安全感

家長也要時刻觀察。

要注意孩子情緒。

有問題要及時解除

雖然年齡小還不知道會不會有些壞想法紮根

不過,還是給他疏導某些他遇到的問題之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