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替補差其實是偽命題,他們的輪換厚度依然是聯盟頂尖

對不起,我在這裡又要在“舊事重提”了:勇士首輪對陣快船的第六場,也就是勇士晉級的那一場,我在賽後提到——別忘記勇士也有聯盟第一檔的輪換厚度。

當我們總是稱讚快船的替補如何優秀時,別忘了輪換深度也一直都是勇士奪冠的根本,在有全明星首發的同時,勇士隊的替補席從來都是聯盟頂尖的存在。

當然,有不少人都對這個觀點存在質疑,我也理解很多人為什麼在說勇士的替補糟糕,因為我們觀察、出發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有差異也無可厚非。

勇士替補差其實是偽命題,他們的輪換厚度依然是聯盟頂尖

如果從得分的多少去討論,那麼勇士的替補的確差點意思:季後賽至今,他們的替補席場均拿22分,聯盟倒數第三,除了伊戈達拉外,替補席沒有球員得分超過10分。

如果單單用這個數據去解讀勇士的替補席糟糕,那麼火箭的替補席也沒好到哪裡去:每場平均21分,聯盟倒數第一,既然如此,為什麼火箭的替補席在這個系列賽卻收到了不少讚許呢?顯然這是自相矛盾的。

這兩支球隊的第二陣容應該是相同檔次的,而且性質也是類似的——更多是強調所謂的執行力,而不是單純的得分——能得分的球員聯盟一抓一大把,但是真正能夠在季後賽派上用場的即戰力,似乎是不容易找到的呢。

香波特頂替豪斯進入輪換的效果顯然是被認可的,小裡弗斯作為替補在攻防兩端的強度也是夠的,他甚至一度在火箭決勝時刻的五小陣容裡作為主要成員,而像內內、傑拉德·格林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也是有貢獻的。

那麼,為什麼到勇士這裡就是變成糟糕的替補席呢?這顯然說不通。

勇士替補差其實是偽命題,他們的輪換厚度依然是聯盟頂尖

所以,在這裡我又要繞回去說我為什麼覺得勇士有第一檔的輪換:因為這些替補們很清楚自己出場以後的職責,能夠理解教練組的戰術意圖,不需要太多前戲就能進入到體系裡並且發揮作用……也就是所謂的執行力。這也是我認為強隊和普通球隊之間替補席的本質區別。

一項很有趣的數據:季後賽替補陣容正負值第一的是雄鹿,然後是把勒韋爾、丁偉迪放在第二陣容的籃網,然後就是勇士和火箭。

勇士替補差其實是偽命題,他們的輪換厚度依然是聯盟頂尖

當然,接下來他們會對上火箭,在這輪系列賽里科爾肯定會縮短輪換,不會給輪換外的球員太多機會,因為這輪系列賽的容錯率可能僅次於總決賽。但一旦遇到進入窘境,那麼勇士的替補質量也能夠滿足科爾去進行調整,激活攪局的奇兵,而有多少支球隊有這樣的資本呢?

上面這段話也是我在勇士淘汰快船的 G6 賽後寫的,我覺得套用在這場 G6 的賽後也同樣合適呢。今天的比賽,科爾讓除了新秀雅庫布·埃文斯外的大名單球員全部出場,而且都打了至少五分鐘以上。

當然,科爾一直以來都是敢於用人的教練。但是反過來想,是不是因為勇士替補席的質量,才能供科爾這樣不斷地試驗、調整呢?尤其是在一場強度不亞於總決賽的關鍵戰中。

“廚子想做好菜,也要有好食材,你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