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不會說話,該如何教他說話?

emptymalei


不知這個寶寶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以前聽老媽說,她老家鄰居有一戶人家,生出來的女兒沒人管,那時候家家孩子多,父母也忙著幹活,孩子真的沒人看管,一直是拴在院子裡的大樹旁,直到3.4歲了還不怎麼會說話,這也難怪,語言是習得性的行為,沒有周邊人的影響,她如何學會學習?


不過這是那個年代的特有現象吧,我想現在家家都是一兩個寶寶,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如果確實平時都有和孩子互動,只是孩子不理睬,確實需要去大醫院診斷一下。

昨兒還寫了一篇有關自閉症兒童的回答。自閉症患兒的特點是:


1.社會交往障礙

無論是嬰兒期還是幼兒期,他們最大的特點是缺乏與親人的目光接觸,對親人的呼喚也沒有過多反應,對親人的聲音也不感興趣,沒有與人親暱的慾望,也不願意與人接觸或者有親密的舉動。

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玩自己的,不和其他人交往,不能建立夥伴關係,也不會與人分享快樂或者憂傷。

在長大些時,可能會母親會有感情,但是還是缺乏和外界的交往能力。

2.交流障礙

自閉症患兒更多的會用哭或者尖叫來表達他們的不舒適或者需要,但是表情一直會很默然。語言能力發展遲緩,一般只會簡單模仿言語,重複別人的話語。

語言能力非常簡單,即便是十多歲的孩子,也只是簡單地語言。


自閉症最大的特點是不與人對視,習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閉症也是天生神經缺陷,並非是後天造成的。

在這裡,當然不希望會發生這種情況。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健康的!

  • 平時可以多和孩子說說話,互動一下,多陪伴孩子,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或者只是把孩子丟給老人或者電子保姆。

  • 多出去玩耍,不要總是悶在家裡,不過三歲多的孩子應該是可以上幼兒園了,看看孩子對同伴是什麼感覺,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往總是容易的。

  • 可以玩一些遊戲,孩子對遊戲是天然喜歡的,自己多設計點和他年齡相關的遊戲,和孩子一起玩耍。

生兒一時,養兒一世,孩子需要你的耐心,細心陪伴。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不傾城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3歲寶寶說話不清楚怎麼辦?很多三歲的寶寶在語言發育問題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父母應該理性看待這個問題,多多科普一些本專業知識,防止道聽途說,盲目就醫,最後耽誤孩子。

3歲以後,大部分寶寶已能使用一些複雜句進行交流,這也為他們進入幼兒園這一社會環境中開始全新的奠定了基礎,可是有的寶寶3歲了吐字還是不清楚,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幫助寶寶學說話呢。有的寶寶開口說話的年齡很晚,到2歲寶寶才開始進入語言爆發期,現在都三歲了,寶寶說話還是不清楚,比如 哥哥 他都會說成 得得,不會發這個音標,一句話說下來很多人都聽不懂。

其實三歲寶寶說話不清楚原因很多,除了發育問題,功能障礙等,家族遺傳,性格內向等都有可能,如果孩子三歲說話不清楚父母要及時引導正確解決。嚴重時去醫院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1. 和寶寶說話發音準確,寶寶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開始,媽媽說的每個發音都是寶寶學習的模板,寶寶還不會自己加工分辨語言,只能有一說一。父母對於寶寶的不標準發音,不要急於糾正,因為某些發音器官尚未發育完全,特別是舌頭的功能還沒有得到全部開發,比如舌繫帶,舌肌等,都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發育。如果強行糾正,會讓寶寶急躁,心焦。失去對準確音調的判斷。

2、鼓勵寶寶多說話,多使用語言表達,有些媽媽常常會對寶寶的肢體語言心領神會,不用寶寶開口,只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知道寶寶是什麼意思。寶寶一旦習慣於這樣的交流方式,就會不喜歡用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媽媽們一定要鼓勵寶寶用嘴巴把話說出來。總之愛說話也是對發音器官的訓練之一。

2. 不代替寶寶說話。家裡來人或外出遊玩,總會有熱心人來逗弄寶寶,問寶寶一些問題,這個時候,媽媽們一定要鼓勵寶寶自己來回答,而不是代替寶寶來回答。媽媽們一旦成了寶寶的代言人,寶寶只會永遠縮在媽媽的身後。肢體語言同樣可以傳情達意,而且使用簡單。

3. 鼓勵寶寶說準確的話,很多指代性的名詞,比如,爸爸,媽媽,奶奶,桌子,燈······,都代表具體含義,這個階段需要幫寶寶分辨,記憶,識別,因為這個階段的語言發展,可以幫助寶寶的認知提高,同時也是語言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寶寶可能只會使用指代不明的表述,比如“這個”“那個”,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急於會意去滿足寶寶的願望,而是要豐富語言求助的內容和過程,求知慾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黃金時刻。讓寶寶明確地說出他要的是什麼。比如寶寶指著牆上的鈴鐺要你拿,你應告訴寶寶:你指的是什麼,你要說清楚。如果寶寶告訴你是“叮噹”,你仍可以繼續裝糊塗地問:叮噹是什麼呀?如果寶寶不會說,只會用擬聲詞表達,那麼媽媽就要強調這是鈴鐺,為什麼叫鈴鐺?因為會發出“叮噹”的響聲。這樣就可以加強寶寶的認知和記憶。經常這樣提醒,寶寶才會意識到思考怎麼說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並逐漸意識到:描述越具體越清楚,別人才越容易理解。


陽光語言矯正師


孩子三歲還不會說話,首先,你要考慮兩種情況,一室語言發育遲緩,一種是自閉症。

所以我要問問別的問題,孩子除了語言方面,還有沒有行為刻板、社交障礙以及智力障礙這三方面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那基本可以排除自閉症了,家長可以鬆一口氣了。

如果只是語言方面的發育遲緩,那麼我們要做的是提前的干預和引導,語言發育遲緩包括特發性語言障礙以及感受性語言障礙,特發性主要表現為語言不能正確表達和不能夠清楚的理解大人言語中的情感表現,而感受性語言障礙則是口語的理解和表達力差,所以,父母在針對孩子的訓練的時候,應該著重對你語言方面進行特殊訓練,重點在於訓練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讓孩子模仿大人的說話,在訓練期間,父母最好全程參與,觀察孩子的發展進步狀況。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好轉,有的還會趕超同齡的孩子。

如果孩子除了語言方面的障礙,還存在著社交和智能、行為方面的障礙,那就要警惕自閉症了,一般的自閉症在三歲左右症狀就很明顯了,表現為社交方面的障礙缺失,對親人的依戀較少,也缺少和朋友的雙向互動的興趣和愛好,行為刻板,對物的興趣遠遠大於對人的興趣,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高功能自閉症除外)。

所以,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都應該開始干預了,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育兒伐木累


您好,混跡育兒界的醫學、藥學、心理學、營養學四棲生物菁媽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菁媽看到家長的描述,覺得家長還是應該帶孩子去大醫院的兒保科去做一個詳細的檢查,看到孩子有沒有聽力或者是神經發育方面的問題。建議也測一下有沒有自閉或者是孤獨症。

當然我們希望孩子都沒有以上這些問題。可能只是我們家長教育的缺失,這樣還可以有方法來補救。

菁媽有以下四個建議:

1、不要再給孩子看電視

電視只是自編自導自演,和孩子沒有感情的交流,更不會有言語的交流。蘇州大學附屬醫院兒保科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發現孩子越早看電視,看電視的時間越早,當然這個電視不只是電視,還有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

也就是屏幕暴露的時間越早越長,那麼孩子越容易發生語言發育遲緩,所以如果孩子3歲還不太會說話,那麼第一個要禁的就是電視。我們不要再給孩子看電視……

2、家長要變話嘮

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跟孩子的語言交流比較少,那麼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環境,就會導致孩子說話會比較遲,甚至不願意說話。我們的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沒有對象孩子自然也不會想學說話了。

3、家長太勤快

有時候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已經拿給他了,那麼孩子就覺得語言沒有用,它不需要講話,所以就會導致孩子不想說話。當孩子想做什麼東西,家長故意裝著不明白,刺激孩子去表達出來。

4、把孩子送上幼兒園

其實我建議孩子三歲了,可以放到幼兒園去,在幼兒園的話有足夠多的語言刺激,有很多小朋友玩,小朋友孩子有玩伴的話更能促進他語言的發育。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青雲計劃者獲得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

菁媽育兒


您好,我是今日頭條的一名育兒作者,從您說的情況來看,我感覺孩子像是感統失調。我發佈了很多關於提升孩子語言表達的文章,關迎關注!下面針對你說的情況回覆如下:

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人體就像一個複雜的機器,我們手眼所有的行動,都需經過大腦進行分析處理,最後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種能力叫做“感覺統合”。感統失調,通俗地講,就是心裡想的,與身體做的,很難統一起來,即身心發展不同步。結果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

感統失調的孩子,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比同齡的孩子讓家長多操心;而這很容易產生相應的連鎖反應,導致孩子不自信,性格孤僻,暴躁或難以融入團隊。

語言能力包括看、聽、說、寫,是人類獨有的高度複雜性神經動作。大腦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彙認知、語言組織等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舉例:汽車的線路出現問題,造成喇叭不響,呈現在問題表象的是喇叭不響,但問題的實質是線路沒有輸通,所以,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除了語言器官本身受損外,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感覺統合不足引起的,感覺統合是我們人類一切能力的基礎。

通常語言發育不良的表現有:

1.孩子說話晚,部分兒童會有目光不對視現象

2.發音不清,大舌頭

3.發音困難,發音不準

4.說話結巴,不流利

5.說話吃力,

6.文不對題,詞不達意

7.對別人的問話喜歡重複,如問:你吃飯了嗎?兒童重複回答:你吃飯了嗎?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以上語言上的問題,先不要過於著急焦慮,語言發展遲緩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

一般來說像剖腹產兒童、爬行不足、過早使用學步車,父母過度包辦,嘴部肌肉缺乏鍛鍊等等方面都會引起。

所以,如果孩子在三歲前總是自言自語,說一些聽不的話,並且伴隨著目光的不對視,家長就需注意了,因為三歲通常進入了語言的蓬勃發展期,如果此時孩子在語言上仍表達不好,往往是感統失調,導致前庭發育不良,從而影響語言。

專家指出,針對這部分孩子,家長主要做兩方面的干預,簡單來說就是:

一、加強身體鍛鍊

以下是幾個感統訓練簡單易行,並且非常有效,建議在家可以進行嘗試!

1.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米遠

訓練目的: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

2.兩眼睜開或閉合,雙臂伸直(或交叉胸前)單腳站立5秒

訓練目的: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3.袋鼠跳

訓練目的:強化前庭刺激,控制過敏信息。

訓練要求: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

4.走馬路沿或是平衡木

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力

5.跳躍

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

6.拍氣球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動作的計劃能力

二、日常引導

可按以下方法教寶寶說話:

1.關於稱呼

從6個月開始,有些發育較早的寶寶,就能發出ba~ba,ma~ma,爸爸、媽媽的音調,這時他還不能把語意進行關聯,這時媽媽,就要指著自己,並看著寶寶說“媽媽,我是媽媽”,其他稱呼同樣的方法進行引導。

2.搖頭表示“不”

寶寶7-8個月後,會通過面部表情進行識別,對一些簡單指令會做出反應,如:寶寶抓媽媽的頭髮,媽媽搖頭表示不可以,並收起微笑,面露不開心的表情,撥開寶寶的小手。寶寶通過這一系列反應,也會逐漸理解,並學會搖頭這類簡單動作。

3.統一事物名稱

這個階段,最好對同一事物,統一稱呼,避免寶寶產生混淆。如:汽車,所有人都要統一說汽車,不要說:車車。

4.識記物品

指認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在8個月以後就可讓寶寶看實物卡,或有聲掛圖,圖片要是實物照片,不要用卡通、萌化的圖片,這樣更易識別理解。這一方法其實適用於寶寶學說話的所有的階段,家長要隨時給寶寶指認物品。

1-2歲寶寶學說話

1歲以後,進入了語言發展期,寶寶似乎突然就理解你說的話了。對於家長髮出的指令,已經能做出反應了,通常寶寶在2歲達到語言爆發,不僅能明白講話時的大部分內容,還開始使用代詞。寶寶的語言發育是不同的,會有早晚差異,所以,這個時候只要加強引導和鍛鍊,不用和別的寶寶做比較,可按以下方法教寶寶說話:

1.發音準確

不說兒語,如:“車車、鞋鞋、飯飯”。因為,1歲左右寶寶正在積累詞彙,父母一定要用標準的發音和名稱來交流、示範,隨時指認生活的常見物品和圖片,累積詞彙量!無論是在家、外出,比如看到“斑馬線、紅綠燈、公共廁所、雕塑”等任何物品,隨時指認,並簡單的給寶寶說明這個物品是用來幹什麼的,以便於他理解。

2.語言+動作+場景相結合

和寶寶說話時,語速要放慢,多說短句子,多說他熟悉的事物。在說到具體行為時,要將語言和動作場景相結合,如:踢球時,要邊說邊示範,上臺階時說“抬腳”,方位詞數量詞都可以這麼教,如:“寶寶在門裡面”“媽媽在門外面”,這有助於寶寶對語意產生聯繫理解。

3.多發指令

這個時候家長要減少代勞,讓孩子自己動手,並對孩子多發出指令,如:“把XXXX給我”,“去房間拿XXX和褲XXX”,“吃飯了,坐到椅子上面去,”通過指令提高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要根據寶寶的理解,適當增加或減少指令。

4.識記性別名稱 

一問一答,你叫什麼名字?你幾歲了?你是男孩還是女孩?讓他在問答中熟悉自己的信息,熟練以後再以這個方法訓練,爸爸媽媽的名字,並逐漸擴大識記範圍。

5.代詞的使用 

很多寶寶對代詞(你我他)容易混淆。如:媽媽說:“你要吃飯嗎”寶寶通常回說:“你不要吃飯”。

所以最初建議換個問法“寶寶要吃飯嗎”,他會回答“寶寶不要吃飯”。在他熟悉理解後,再逐漸加入人稱代詞。

前期可先從“我”開始,頻繁讓他理解,如:我的玩具,我的小車,我的衣服,讓他明白,自己就是“我”,對方是“你”。這一點要完全理解通常需要一定時間,家長不必著急。

6.創造語言環境

要給寶寶創造語言環境,可講故事或放音樂讓寶寶聽,這時並不要求聽完或理解。通過兒歌、詩詞或故事等對提升語言的辨音及韻律節奏是非常有效的。寶寶在上學前往往就是通過聽故事,在提升語言表達的同時,也在學習掌握規則。

最後,再總結一下,教寶寶學說話,除了技巧和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懂得這些道理方法,就要應用到生活場景中,耐心聽寶寶說,還要耐心引導寶寶說!

關於寶寶說話的問題,歡迎關注:8爪媽媽,給我留言,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8爪媽媽


3歲寶寶不會說話,如果家長擔心的話,最好能帶他去醫院做一下檢查,排除一下生理或病理方面的問題。如果如果顯示一切正常,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順其自然就好,時候到了,孩子自然會說話。

有的孩子就是會比同齡的孩子說話偏晚,這跟孩子的智力發展,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只是孩子個體的差異性而已。

有時候,如果一個家庭中的成年人方言的種類或是語種太多,對於孩子來說,吸收處理的時間就會更長。但這種情況下,通常孩子一旦開口說話,很有可能就是很完整的表達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與別人接觸的機會太少,缺乏充分的語言氛圍。無論是聽,還是說,都沒有足夠的鍛鍊機會。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聊天,給孩子創造充分“輸入”的語言環境。但對孩子說話這件事,還是不要過於急切,以免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更加難以張口了。


壹父母


建議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和同齡寶寶或大一點的孩子一起玩耍,這對他的語言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

孩子三歲正常能表達完整的話,邏輯也基本正確。一般男孩語言發育會遲一點,但為了更保險,最好先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認孩子身體沒有問題。

家鄉多引導孩子,講講故事,多問孩子一些問題。或者做一些角色扮演遊戲。限制看電視時間,電視只是對語言接收有一定幫助,對語言輸出幫助不大。

總之,先確定孩子身體機能沒問題,再梳理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的不足的地方,做好計劃,有方向有步驟的引導孩子,相信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父母之道Parenting


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可是大條了,我看前面有位“專家”的回答給出了答案,還是挺靠譜的,但說發育遲緩能讓人鬆口氣,我覺得松不下來,對題主這樣好像並沒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家長來說,應該先明白必須需要立即採取措施了。


無論是自閉症還是發育遲緩,都需要立即採取相同的策略與措施,發育遲緩只是從病症上被認為遠輕於自閉症罷了,但在語言行為表現形式上基本一樣。

我想題主是真的一點兒頭緒都沒有,我幫你捋一捋。

首先你需要去醫院確診,三歲了正是可以確診自閉症的年齡,去搞清楚孩子到底是自閉症還是發育遲緩,其實最主要的是對孩子的各項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評估,以便制定以後的康復訓練計劃。


二是馬上學習各種關於自閉症的相關知識,你沒看錯,是關於自閉症的!無論孩子是被診斷為自閉症還是發育遲緩,都要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尤其需要學習基本理論方法,ABA行為分析法,這樣才能去更好的教你孩子說話!

三是即便我把問題描述的如此大條也不要慫了!這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讓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們要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重視,即便是自閉症也沒啥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唄。

四是如果實在是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話,就馬上找一家靠譜的機構開始康復訓練,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要去機構觀察努力學東西,要多請教別的家長和特教老師,要學到實際而且有用的東西。

五是讀懂孩子!讀懂孩子!讀懂孩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必須成為最懂自己孩子的專家!

好了,到此為止!加油吧!!


【一位孤獨症兒童的父親,孤獨地看世界,也許是最獨特的視角,堅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請關注我,請喜歡我的文章的人們評論轉發擴散,請做我們能做的,請尊重自閉症譜系的生活,我已成立頭條育兒群,譜系與普通孩子家長都可加入,請私信我,謝謝】🙏


孤獨行者Noodle


沒關係,有的小孩說話晚點。只要有聽覺,要經常陪孩子說話,大點會好的。小時候有鄰居小孩五歲才開始叫媽媽的,他們家人都說會是啞吧的,結果五歲開口,也算奇蹟吧。一定要和孩子說話,慢慢會好的。


冰點沸點5


有部分孩子確實會語言發育偏晚,但是其他方面無異常,也可能存有家族遺傳性,注意家中其他成員會不會小時候也有語言發育偏晚情況;但是也有部分孩子是因為聽力有問題導致語言落後,從平時和孩子說話可以看得出一些,或者一些自閉症的孩子,性格會比較古怪不願和人交流,這些孩子建議還是要上醫院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