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在老山作战中,群众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作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万元户”李昆兰参军参战,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件。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李昆兰的形象照片,登上了《国防巾帼英模颂》一书的封面

李昆兰是河南省太康县王集乡的一个农村姑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靠饲养土元、甲鱼等发家致富,家庭年收入达到三四万元,盖起了新房子,是农村里最早买彩电、录音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拖拉机的一批人。而且,这个姑娘只有20多岁,成为著名的致富典型。

这个年轻的姑娘,还编写了《土元的饲养与管理》《怎样饲养甲鱼》两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她还到20多个县的70多个农户家中,帮助他人养殖,捐款2万多元在当地兴办敬老院、民兵之家等,成为闻名全国的“勤劳致富女状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5年3月,有个来自老山前线的英模报告团到太康县作报告。李昆兰听了报告,深受感动,决定去慰问在老山流血奉献的将士们。

她花了5000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给战士们买了钢笔、手电、剃须刀等最需要的日用品,克服重重困难,风风火火登上了老山。

前线的艰苦,超出了李昆兰的想象。在前线帐篷救护所,她亲眼看见军医给负伤的战士截肢,锯下血淋淋的腿。她还见到身负重伤的战士王来生,躺在病床上十分勇敢坚强,闲暇时哼唱《小草》。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老山前线的野战医疗所,条件十分艰苦简陋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这张战地摄影师王红拍摄的《死吻》,正是李昆兰向往和追求的崇高境界

她穿过宽不盈尺的石缝小路,见到了守卫阵地的“猫耳洞人”。猫耳洞里潮湿、阴暗,战士们蓬头垢面,却勇敢乐观,让她感动得流泪。

全国著名的致富女状元的到来,在老山前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战士们捧着日记本,请李昆兰签字。战士们喜欢这个姑娘,因为她真正理解战士。此前,她就给连队寄赠了锦旗,上书“祖国的英雄,无私的奉献”。有的战士还珍藏着她寄赠的日记本,用罐头盒纸给她回信:“你寄来的是后方青年对正在浴血奋战的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感谢你!”

在前线的每一天,李昆兰都充满感动。她怦然心动:“我也还年轻,难道就不能为祖国尽义务?”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正在指挥作战的廖锡龙

李昆兰鼓起勇气,找到了在昆明军区前指副司令员廖锡龙:“请收下我这个女兵吧!”

“你是地方上的致富典型,我们把你收下了,不是给地方拆台嘛!”廖锡龙没有答应。

“如果地方上同意呢?”李昆兰说。

“那我们当然高兴了!”廖锡龙只好答应,他认为地方不可能让这样一个致富典型人物来参军。而李昆兰却铁了心,听到廖锡龙这句话,兴奋得跳了起来。

她匆匆收拾行装,与前线战友话别,取消了去石林游玩的计划,立即赶回家乡报名参军。

在当时全国拥军支前的热烈氛围下,李昆兰提出的参军愿望,受到各级重视。经请示上级和征兵选拔,1986年6月20日,太康县武装部给李昆兰发放了入伍通知书。

李昆兰第二次来到了前线,这一次,她已经不是一名致富的女状元,而是成了野战医院的一名女卫生员。她翻开自己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了廖锡龙白天对她说的几句话:

“我不看你的昨天,也不看你的今天,就看你的明天。一个民族要有自尊心,一个人要有自信心,等打完仗,我再评价你李昆兰!”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李昆明参军入伍后,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


“女万元户”到老山慰问,请求前线司令员:我要当兵!

李昆兰的事迹报告稿首页

李昆兰没有辜负期望,她成为“老山兰女子救护队”的一员,成为战士们口中“猫耳洞里的白毛女”。她报名参军来到老山前线服役的故事,又一次感动国人,《她这样走向硝烟》《好一个今日花木兰》等报道,让李昆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87年“三八”节,她参加了全军妇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而后又和战斗英雄徐良等一起参加英模报告团走遍大江南北。她的名字,和那个年代的《血染的风采》《小草》《再见吧妈妈》,一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