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日深圳一中學校長在微信裡“低層次家庭”的字眼來形容本校招生現狀,您怎麼看?

現場八點半


這位校長說的沒毛病,儘管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就教育現象來說,你不得不否認,家庭教育確實左右著孩子的表現。

我先說說我們學校的情況,原來我們學校的周圍是本地兩所僅有的正經的高校,外加機關事業單位,大部分是這些家庭的孩子的子女,生源是扛扛的,在我們學校出去的學生,大部分能夠壟斷我們本地能夠上清北的學生,每年都有進入全省前列的孩子。但一所高效搬離,另一所高校在別處建了分校,人員大量分流,學校生源有所下降,下降的結果是,孩子們難管了,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下降。

你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高素質家庭的孩子優秀率要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的孩子。

我說的是實話,別罵我。

原來我們學校的一個老師,剛剛從外校轉入我校,當面對一位老班主任抱怨“怎麼這樣的孩子也送到我們學校,把我們學校當什麼了。”這樣話的時候,那位老師非常憤怒,這也太高傲了吧,這不是瞧不起學生嗎?還要把學生分三六九等。這老師的檔次真是不敢恭維。但這老師待了幾年以後,她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家庭教育確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些頑劣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或者忙於奔命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家長。

有時候,當你面對一個事情真相的時候,真的很殘酷,你不願意相信。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人溫柔以待。

但我不得不說,校長的這個話,作為老師,我經常聽到。到外地學習,與別的學校老師聊起來,說起學校情況的時候,一般是這樣介紹自己學校的:我們這所學校,某某機關的孩子全在這裡,地處市中心,都託關係進入。說著一臉的驕傲。而有的老師也這樣的開拓:我們這所學校生源較差,都是城鄉結合部的孩子,父母都是做小生意或者務工的。說者一臉的釋然,彷彿在說,不是我們老師差,而是生源本身就差。

深圳的這位校長,我相信說這話的時候,也是一臉的釋然,他們話外之音就是,不是我這個校長不行,也不是我的老師不行,而是我們的家長不夠給力,生源素質比較差。

這是一個事實,這位校長的話提醒我們:

1.家庭教育確實在大概率地影響著孩子的表現和未來。正如這位校長所言:“我們不是看不起這些生源,而是這些原本的固定生源大多來自一低二多三無的低收入,多孩子,無房無固定職業無教育規劃的低層次家庭,嚴重缺乏前期基本行為和教養與基礎積澱,存在嚴重行為與知識缺陷。”

我相信所有說這話的校長和老師並沒有瞧不起孩子的意思,而是闡述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刺激了人們的神經,讓人們感覺到不舒服而已!

2.教育資源並不均衡,而真正的教育資源是家長自身的素質。我們有一個很有特色的現象,那就是學區房,一個好學校週五的學區房往往比別的地方貴很多,為什麼?就是 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我們經常看到學校霸凌這種讓所有家長揪心的事情,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真正好的學校,學校霸凌現象是很少的,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家長本身就能夠管上孩子,很嚴格地要求孩子,孩子很少出現這種欺負別人,打架鬥毆的現象。而出現嚴重霸凌事件的學校,大部分是一些城區圈外的學校,這個可以自己調查。

教育資源並不平衡,學生和家長成為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曾經與一位買了學區房的朋友交談,他也是一所學校的老師,她說:我也是幹教育的,我知道成長過程中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的重要性,我就是想讓孩子與更多優秀的孩子在一起!

3.教育者應該謹言慎行,把教育道義放在心中。這位校長的話引起了家長的反感,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管他有沒有歧視,但這番話確實不是一個教育者所說的,作為教育者,應該放下門第觀念,放下家庭出身,專注於自己的教學,盡最大的努力促進孩子的成長,也讓自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去過深圳,那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對於長期居住於內地城市的我來說,那裡的每一條街道都充滿的活力和競爭,人們步履匆匆,神態堅毅,曾與一出租車小夥交談,他說,深圳這個地方是一個你有多大本事儘可以發揮的地方,我來這裡就是為了掙錢,然後回老家蓋樓,然後開個小店,過一過安閒的日子。現在我已經掙夠了蓋房的錢,明年就要回老家了。言談中,充滿了驕傲和快樂。

我問了問,本地的房價,最偏遠的地方也要七八萬一個平,繁華地段要十五六萬一個平,我想就憑我的工資,這輩子能夠在深圳買一套像樣的房子恐怕也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我想我如果到深圳,估計也會成為無房無車無固定工作的“三無”低層次的人。

你說我低層次,那就請便吧,設定一個小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的幸福,正如那位出租車司機一樣,將驕傲和快樂寫在臉上!

至於校長說的那話,我不愛聽,就權當放屁!


教育鋒線


這個是在深圳福田區南華實驗學校家長群傳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對這個事情褒貶不一,也引起了記者對這個學校有關人員的採訪。

採訪得知,副校長回應,這是學校內部的一個群在交流的時候,校長用了這個詞,但後來被人惡意截屏,做成ppt形式,冠以通告的形式,還加上了校徽,變成了官方公告。

我個人來看,這完全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誇大了。雖然校長用詞不太妥,但因為是內部群,直接用了這個比較直白的詞,也可能是當時一剎那情緒的宣洩吧。而且這個校長也即將退休,試問一個一生投身於教育事業的老教育工作者怎麼會在即將在退休時不顧個人的形象及後果做出這樣的言行呢?事後這個老校長也認識到錯誤,向公眾道歉。

我覺得應該以寬容的心態原諒老校長,畢竟不是老校長把生源分成三六九等的。我們一直在提倡公平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環境。但目前教育資源就是不平均,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孩子。現在深圳上小學要排積分,上初中也要排積分。政府要大力實施教育改革才是利國利民大計!


汶汶物語


我剛聽了蛇口學校校長的演講受益匪淺,歐陽校長比較起來更親媽,她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這些與層次無關。只要家長用心都可以做得很好。我們小時候條件也不好,家長管得很嚴,各種待人接物之道都要遵守,自然不會長歪。積極向上的家庭很難出壞孩子。老師說得好,家長不會教,我們自己要努力,自己來管好自己,也許上不了各種補習班,至少我們班的老師都很鼓勵和幫助這些孩子!

實驗學校的校長的觀點確實太偏激了!



嘉皓的童年


深圳某中學校長所講的“低層次家庭”到底包涵哪些內容呢,讓我們先看看這內容再進行評價。否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可能會誤導視聽。

一、深圳某中學校長所講的“低層次家庭”內容。

“我們不是看不起這些生源,而是這些原本的固定生源大多來自一低二多三無的低收入,多孩子,無房無固定職業無教育規劃的低層次家庭,嚴重缺乏前期基本行為和教養與基礎積澱,存在嚴重行為與知識缺陷。”

二、是歧視還是道出了實情,這個問題需要搞清楚。

對於這位校長的言論,我分成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指部分家庭孩子多、無房、無固定職業,這是家庭的基本生存現狀,但是如果把其歸為“低層次家庭”顯然是有社會歧視的含義,當然會讓很多家長群情激憤,因為人無貴賤,我們處於什麼生存狀態,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自己願意這樣。另一部分是指在部分家庭中,家長缺乏對孩子的教育規劃,缺乏良好的品質修養,不重視家庭教育,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只指望學校而自己卻無所為。在這部分裡,也不能一味去怪家長,這是國情所致。

三、一位校長提出“低層次家庭”,是對家長的失望,還是同情?

據瞭解,出言的校長是一位即將退休的老校長,他可能會對學校教育特別瞭解,也對家長群體的素質情況也比較瞭解。如果他是一位兢兢業業的老教師,可能會同情部分缺乏教育素養的家長,因為教育素養越差,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負面影響也越多。但是如果把廣大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列為低層次家庭,那顯然他就屬於看人下菜碟了。作為一名校長,你有什麼資格去歧視中低收入的家庭?

四、對這位校長之言,能夠帶給家長哪些反思?

我看到這位校長的話後,我陷入了深思,我在想,我也屬於中低收入階層,雖然我收入不高,但是我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還未出生之前,我就已經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因為我清楚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如果把教育都推給學校,那我們身為家長就嚴重失職,甚至失德。我們可以不懂,但我們不能學習,也唯有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之修養,才能勝任教育好孩子的本職工作。至於有人瞧不起我們這個中低收入階層,我們也不必自卑,因為我們也在努力工作,努力發展,也在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結束語:凡事客觀看待就行了,有些時候,儘管一些人說過偏激的話,我們可以生氣,也可以發火,但不能少了反思,因為唯有理智與冷靜,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如果發洩完負面情緒後,還是不重視自我學習和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那別人小瞧你還真沒錯,你就是扶起來的阿斗,你就是在耽誤孩子的成長教育。


寒石冷月


對於這個問題,更覺得應該一分為二來看。

從家庭的角度來講:

在現實生活當中確確實實存在很多家庭,他們都有這樣的特徵,家庭子女眾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有些父母以個體為生,上班走得早,下班回得晚。對於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確實很少顧及到!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會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當孩子到了中學以,習慣的力量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好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一般都很不錯。而習慣很差的孩子學習真的是很差!對於他們的教育,老師和學校確是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和精力,去扭轉他們的學習態度!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

我們不能否認優質的生源對於學校成績和名次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先天優勢。無論家庭的收入怎麼樣,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重視,重視孩子習慣的養成,那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也會顯得相對輕鬆!而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說,在教育教學方面確實要輕鬆很多。更現實的說,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情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教育環境。


最後說一說這位即將退休的老校長的發言,校長作為一校之長,應該有著深刻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更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搖籃和沃土,不分貴賤,有教無類!雖然孩子的家庭情況有優劣之差,可是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是沒有邊界的!


中學教之道


不是為人師表嗎?說“低層次”的人如果是你~一個普通人(這樣說你可能覺得貶損你了)的確沒什麼大事,但此話出自一校之長之口,絕對不是小事!即使是“小圈”、“內部”、“私下”也不行!這不是正說明這群人的一貫作風?

什麼叫“低層次家庭”?不就是錢多、錢少、富人、窮人嗎?把家長如此分類、如此歧視,可以想象窮人孩子們在學校的境遇了!這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在辦“教育”?這樣一群人能把下一代“教育”成什麼人?我們之所以尊師重教到底是“尊”的什麼樣的師?重的什麼樣的“教”?這樣的“一校之長”又何止一人!

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接班人,而教育改革刻不容緩,不能亂了國之根本!


重點241


“低層次家庭”這是一個事實問題,這位校長只是太過直接將其它用語言文字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來而已!他本意應該是沒有什麼鄙視的含義在裡面的。

有的說是傷了窮人的自尊,其實窮人有時候為了生存,哪裡顧得上尊嚴!

“分層現象”在每個成年的中國人心裡其實都是清楚的,社會的高速發展只是加速了分層而已。

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除了我們能提前到達共產主義社會,否則無論什麼樣的社會形態都會產生階級分層。

因為有了階級分層,所以才有了“奮鬥”,才有了竟爭,才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因為每個人都想向跨入上一階層,如果哪天不想了,那就會跟現在的日本社會差不多了。

沒有任何慾望的社會人也是很可悲的。


cloud雲淡風清


這僅僅是一個校長的失言嗎?

“言為心聲”,這應該是其真實想法的體現。從要求提供家庭主要成員的任職單位到提供家庭所有汽車的圖片。一些從事靈魂培養工作的人的所做所為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們的想法,進而主動為社會的變遷背書。

教育事業公平不容易,實現教育從業者心底的公平更加不易。

透過“低層次家庭”這幾個冷冰冰的字眼,映射的是目前社會基本面階層逐漸固化的現實狀態,社會各方面從業人員對於角色定位的自動篩選排序,上升渠道的阻塞和來自社會低層的無奈心態。


山遠風來


校長何出此言!難道是剛剛空降而來的嗎?對所任職學校沒有足夠的瞭解和認識嗎?

校長此言是對過去學校招收的學生不滿,對今年招收的學生又有所期待的失望?還是骨子裡就就有一種對學生的輕視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不是校長,沒有辦法臆測校長此話深意,就從校長身份的角度來看,覺得校長此言甚是不當。

第一,言為心聲,此言反應校長對有教無類存有誤解。教師是什麼人?點石成金、教人成才的人,怎麼先入為主,帶有偏見呢,那以後還如何體現教育的公平呢。

第二,出生無法選擇,學校招收“低層次學生”校長很失望,箇中原因也許不好與外人道也,比如層次低收入低,無能力贊助學校建設或者改善福利;或者層次低,沒有地位,無法攀龍附鳳。

如果這樣想,可能就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校長的人品就令人懷疑了。

層次低也許是事實。正是因為層次低,所以才有上學讀書提升層次的必要,現在此校長把這些學生先貼上這個標籤,帶了有色眼鏡,不知會不會影響他的施教效果!


亂語三千


作為一所學校的校長,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有超人的智慧,這智慧可以駕馭航船,帶領學校走向光明;有長遠的眼光,這眼光能夠審視過去,洞察未來;有隨俗的親和力,這親和力可以擰成一股繩,聚起萬份力;有高尚的人格,這人格可以春風沐雨,引領潮流;有自如的說話藝術,這藝術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彰顯人性的高度。

可是,在這位校長身上,我的標準全部推翻了。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我們每一個人,不得不去猜測,校長說話的心態,以及家長在他的眼裡究竟算什麼?

校長的一句話,讓他痛快了,讓家長很受傷,讓社會大跌眼鏡。這樣的校長,估計也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我們呢,把孩子放在那裡,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