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天高雲淡豔陽照,如何對對聯?

東方火炬1


天高雲淡豔陽照,☁☀☁

犁地播種扒犁套。🌱🌺🌱

描繪:好天好日,套牛春耕,一派農忙場景,只因世人多喜陽春白雪,可我亦不枉做個下里巴人,你有踏青吟詩意,吾有勤於農事心❤,大俗大雅皆是人間。

對對聯,基本要求:字數相同,內容關聯,平仄相諧。

對聯字數是客觀存在,是不可撼動的硬框框,餘二者:內容和平仄,愚以為內容尤重,平仄能兼顧為佳,兼顧不了,則緊著內容和意境,唐詩宋詞元曲,但凡流傳的,多是朗朗上口,意境豐沛的,否則不拘一格的《詠鵝》也不會膾炙千年。




百里靈犀


題主"天高雲淡豔陽照″七字聯一出現。讓我頓時想起偉人毛澤東的《六盤山》詞句:天高雲淡,望斷南飛燕。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這首詞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後,順利與陝北紅軍會師時所作,詞人以描寫秋天的景色的宣染鋪墊。抒發了作者對"天高雲淡",風清氣正,朗朗乾坤的無限憧憬。激發了偉人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毅力和昂揚鬥志。當紅軍到達陝北後看到,革命形式大好,前途一片光明,未來傳遞著勝利的曙光,中華民族解放指日可待。表現革命者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更加堅定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必勝信念。風流人物看今朝的革命情操和戰無不勝的人生自信理念。



既然本聯由偉人詞句演化而來。要配得上好一點的下聯。也非找一句古今詩句最佳,是為上品。於是我想起了曹操大宴群臣在月下橫槊賦出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歸,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從中取其精化演變一下聯,諸君以為如何?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下聯】月朗星疏烏鵲飛。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當然還可以用張籍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可以從中演變出一聯比較合適的下聯來,亦未嘗不可,只不過有美中不足之處,請大家海涵。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平仄】一三五有瑕疵,二四六分明

【下聯】月落烏啼漁火明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當然光依賴古人詩句是不行的。還是自己原創的對聯才心安理得。光說不練假把式,請大家看看秀才今日應對如何,如不滿意就請用你那金貴的抓財小手點個贊可以嗎?謝謝!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

【其一】海靜潮汐明月生。

【其二】海闊風清秋水寒。

【其三】地老山低鴻雁飛。

【其四】地大物博中國紅。(不合格)


秀才品詩詞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海闊風輕旭日紅

天高對海闊,雲淡對風輕,旭日對豔陽,照對紅。上下聯詞性相同,意或同或反,工正對仗。

天高雲淡豔陽照,春天的正午,藍天下飄著幾朵淡淡的白雲,溫暖的陽光普照著大地;

海闊風輕旭日紅,寬闊無垠的海面上,微風輕拂著海水,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甚至映紅了海面。


東海懷東


得失

日徵西山明朝豔,光照九州談得失,君不見風大塵落,流水乾枯淤泥多,人生如棋悔子難,棋下半路退可攻,兵退十里反圍攻,幾個將帥能逃生,心中自織經緯計,退步原來向前攻,秀才趕考苦為甜,十年寒窗為求官,開門關門退半步,出來進去皆向前,犁耕春田牛在前,老翁執鞭後面趕,手執鋤頭身後退,地裡雜草都清完,農夫播種撒可收,稻穗彎腰是為熟,高粱低頭快豐收,俯身皆為收糧難,擔彎才知貨物重,糧食滿倉笑開顏,小雞後扒有食吃,豬拱垃圾能裹腹,酒肉穿腸留精華,臟腑通暢健康生,老樹去幹求新生,伏蟲入土驚蟄出,飛石落水浪花高,桶沉水底已裝滿,手插秧苗退為進,低頭盡收水包天,鸕鷀入水魚滿喉,鷹飛低簷鳥喪生,撒網只為船艙滿,撒餌想把魚釣完,鴛鴦戲水腳後蹬,一路清波一路行,上下比翼結伴行,交頭接耳話衷腸,逆流而上魚鰓滿,逆水行舟篙後點,土裡掘金腳下踩,要想中獎先掏錢,只要貢獻力換錢,善人捐款舍能得,德化萬物蔭後生,老子罵兒恨中愛,師打徒弟氣不才,送禮哪有白送的,不想出錢利難還,新娘出嫁哭是笑,出得彩禮進佳人,水泥修路退反長,塞翁失馬又加福,濃縮多是精華物,一旦釋放效力宏,炮彈入膛震天吼,出手才能打蒼蠅,磨去鐵鏽劍鋒利,拔劍而出敵膽驚,飛刀出手破敵喉,流星歸來血猶腥,弓彎才能射得遠,箭入敵營穿幾員,刀劍入鞘話平安,矛盾既出退為智,拳打腳踢是魯夫,和諧社會多忍讓,大度包容一生福,墨減又把字寫滿,筆禿紙多留佳篇,點讀歷史更精進,書到後頭俞精彩,書到用時方恨少,幹嘛買菸把錢燒,留點閒錢買書讀,換得黃金滿堂屋,金屋藏嬌生貴子,個個都是富貴主,習得取捨傳子孫,世世代代都不愁。歡迎評論,修改,感謝指導![握手][玫瑰][咖啡]


慧融新詩詞徵集中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我對下聯:地遠風清曉月升。



由於出對的尾字照是仄聲,按照仄出平收的要求,我將此出對確定為上聯。由於出對不合平仄規範,考慮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我出此下聯。



高對遠,淡對清,陽對月,照對升。詞性、平仄、意境皆相對應,尾字照仄聲,對尾字昇平聲。根據出對的描述,符合對仗的對子還有許多,不再一一舉例。



當然,現在的人們對於對聯的理解,許多人崇尚寬對,不講究平仄押韻。這樣的對聯,由於缺乏韻律和對仗,讀來美感欠缺。不過,此類對子,由於更加貼近口語化,在當下的網絡上也有一定的市場,受到一部分師友的歡迎。


富春葉語


首先分析一下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有天、雲、豔陽,都在最高處,且雲與豔陽都在天上,所以前後有一定所屬關係。

“天高”名詞加形容詞,“雲淡”名詞加形容詞,“豔陽照”形容詞名詞加動詞。所以在出下聯的時候要注意結構了,就是:名 形容 名 形容 形容 名 動,

且平仄為:

天 高 雲 淡 豔陽 照

平 平 平 仄 仄平 仄

因為上聯描寫的是天上的事物,那麼我在選下聯主題時以海為題,我覺得恰到好處!

以海為題作聯:

天 高 雲 淡 豔陽 照--平 平 平 仄 仄平 仄

海 闊 浪 輕 快舟 行--仄 仄 仄 平 仄平 平


水檸先生


天高雲淡豔陽照;

水秀山明浩氣生。

1.出句(上聯)寫的是空天景色,遵循《笠翁對韻》‘天對地’工整對法,以地上景物對之為佳。

2.平仄。見截圖,略。

3.詞性:名詞‘天、雲、陽’VS‘水、山、氣’相對;形容詞:‘高、淡、豔’VS‘秀、明、浩’相對;動詞‘照’VS‘生’相對。

4.意境。出句意境濃縮為‘秋高’,對句意境濃縮為‘氣爽’,上下聯結合起來就是一幅“秋高氣爽”的畫圖。


為你開心3


我來試試吧,還是按照新韻來。

天高雲淡豔陽照

平平平仄仄平仄

海闊雨狂白鳥飛

仄仄仄平平仄平

天高對海闊,平仄相對,詞性沒問題,詞意也可以(當然海闊對天空更好);雲淡對雨狂,平仄沒問題,詞性沒問題,雲淡當然可以對露濃,但是意思跟海闊接不上;豔陽對白鳥,平仄、詞性都沒問題,意思呢?可以想象這個白鳥是白色的海鷗;最後照對飛,當然沒問題。

現在看看整副對聯的意境: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是在盛夏的海邊,天氣變化無常。一會兒天高雲淡,豔陽高照,一會兒雷電交加,狂風暴雨。一隻白色的海鷗在天空中翱翔,暴雨襲來,它逆風雨而上……


磊落故人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濃桃花開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深風雨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濃明月留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長細雨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長春風留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濃明月臨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濃明月隨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長明月歸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寒細雨飛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地落花香流水對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長春風流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月冷風清桃花開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真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長細雨飛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遠山濃明月生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月冷風寒芳草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夜冷風清芳草生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雨張水多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月王風輕春水生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山吳水清芳草生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山瀋水空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雨張水空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山吳水深明月對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吳山多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水吳山閒明月來

上聯:天高雲淡豔陽照

下聯:山張酒香明月來


混沌始者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的陰平(第一聲)和陽平(第二聲),詩聯界常識中稱之為“平”;上聲(第三聲)和去聲(第四聲),詩聯界常識中稱之為“仄”。

對聯源於格律詩,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反,詞性相同,句式結構相同。

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否則有失替之嫌。失替、失對、同位置詞性與結構不同、合掌、句意不關聯等都不是好對聯!

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詩聯上下句中單數位置的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論”,但上下句雙數位置的平仄必須“二四六分明”,否則容易失替或失對,寫律絕和律詩也容易失粘!

綜上所述,分析出句如下供友好探討交流:

天高雲淡豔陽照(出句)

平平平仄仄平仄

——第一字和第三字分別在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可平可仄,但第六字“陽”在雙數位置上處於“兩仄夾一平”的窘境,有孤平失替之嫌!若將第五字“豔”仄聲,換為平聲字“秋”就無孤平之嫌了。

不才路過拋磚引玉:

天高雲淡秋陽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

水灩風輕愜意生。

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