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天高云淡艳阳照,如何对对联?

东方火炬1


天高云淡艳阳照,☁☀☁

犁地播种扒犁套。🌱🌺🌱

描绘:好天好日,套牛春耕,一派农忙场景,只因世人多喜阳春白雪,可我亦不枉做个下里巴人,你有踏青吟诗意,吾有勤于农事心❤,大俗大雅皆是人间。

对对联,基本要求:字数相同,内容关联,平仄相谐。

对联字数是客观存在,是不可撼动的硬框框,余二者:内容和平仄,愚以为内容尤重,平仄能兼顾为佳,兼顾不了,则紧着内容和意境,唐诗宋词元曲,但凡流传的,多是朗朗上口,意境丰沛的,否则不拘一格的《咏鹅》也不会脍炙千年。




百里灵犀


题主"天高云淡艳阳照″七字联一出现。让我顿时想起伟人毛泽东的《六盘山》词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顺利与陕北红军会师时所作,词人以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宣染铺垫。抒发了作者对"天高云淡",风清气正,朗朗乾坤的无限憧憬。激发了伟人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毅力和昂扬斗志。当红军到达陕北后看到,革命形式大好,前途一片光明,未来传递着胜利的曙光,中华民族解放指日可待。表现革命者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必胜信念。风流人物看今朝的革命情操和战无不胜的人生自信理念。



既然本联由伟人词句演化而来。要配得上好一点的下联。也非找一句古今诗句最佳,是为上品。于是我想起了曹操大宴群臣在月下横槊赋出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归,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从中取其精化演变一下联,诸君以为如何?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下联】月朗星疏乌鹊飞。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当然还可以用张籍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可以从中演变出一联比较合适的下联来,亦未尝不可,只不过有美中不足之处,请大家海涵。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平仄】一三五有瑕疵,二四六分明

【下联】月落乌啼渔火明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当然光依赖古人诗句是不行的。还是自己原创的对联才心安理得。光说不练假把式,请大家看看秀才今日应对如何,如不满意就请用你那金贵的抓财小手点个赞可以吗?谢谢!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

【其一】海静潮汐明月生。

【其二】海阔风清秋水寒。

【其三】地老山低鸿雁飞。

【其四】地大物博中国红。(不合格)


秀才品诗词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海阔风轻旭日红

天高对海阔,云淡对风轻,旭日对艳阳,照对红。上下联词性相同,意或同或反,工正对仗。

天高云淡艳阳照,春天的正午,蓝天下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

海阔风轻旭日红,宽阔无垠的海面上,微风轻拂着海水,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甚至映红了海面。


东海怀东


得失

日征西山明朝艳,光照九州谈得失,君不见风大尘落,流水干枯淤泥多,人生如棋悔子难,棋下半路退可攻,兵退十里反围攻,几个将帅能逃生,心中自织经纬计,退步原来向前攻,秀才赶考苦为甜,十年寒窗为求官,开门关门退半步,出来进去皆向前,犁耕春田牛在前,老翁执鞭后面赶,手执锄头身后退,地里杂草都清完,农夫播种撒可收,稻穗弯腰是为熟,高粱低头快丰收,俯身皆为收粮难,担弯才知货物重,粮食满仓笑开颜,小鸡后扒有食吃,猪拱垃圾能裹腹,酒肉穿肠留精华,脏腑通畅健康生,老树去干求新生,伏虫入土惊蛰出,飞石落水浪花高,桶沉水底已装满,手插秧苗退为进,低头尽收水包天,鸬鹚入水鱼满喉,鹰飞低檐鸟丧生,撒网只为船舱满,撒饵想把鱼钓完,鸳鸯戏水脚后蹬,一路清波一路行,上下比翼结伴行,交头接耳话衷肠,逆流而上鱼鳃满,逆水行舟篙后点,土里掘金脚下踩,要想中奖先掏钱,只要贡献力换钱,善人捐款舍能得,德化万物荫后生,老子骂儿恨中爱,师打徒弟气不才,送礼哪有白送的,不想出钱利难还,新娘出嫁哭是笑,出得彩礼进佳人,水泥修路退反长,塞翁失马又加福,浓缩多是精华物,一旦释放效力宏,炮弹入膛震天吼,出手才能打苍蝇,磨去铁锈剑锋利,拔剑而出敌胆惊,飞刀出手破敌喉,流星归来血犹腥,弓弯才能射得远,箭入敌营穿几员,刀剑入鞘话平安,矛盾既出退为智,拳打脚踢是鲁夫,和谐社会多忍让,大度包容一生福,墨减又把字写满,笔秃纸多留佳篇,点读历史更精进,书到后头俞精彩,书到用时方恨少,干嘛买烟把钱烧,留点闲钱买书读,换得黄金满堂屋,金屋藏娇生贵子,个个都是富贵主,习得取舍传子孙,世世代代都不愁。欢迎评论,修改,感谢指导![握手][玫瑰][咖啡]


慧融新诗词征集中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我对下联:地远风清晓月升。



由于出对的尾字照是仄声,按照仄出平收的要求,我将此出对确定为上联。由于出对不合平仄规范,考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我出此下联。



高对远,淡对清,阳对月,照对升。词性、平仄、意境皆相对应,尾字照仄声,对尾字升平声。根据出对的描述,符合对仗的对子还有许多,不再一一举例。



当然,现在的人们对于对联的理解,许多人崇尚宽对,不讲究平仄押韵。这样的对联,由于缺乏韵律和对仗,读来美感欠缺。不过,此类对子,由于更加贴近口语化,在当下的网络上也有一定的市场,受到一部分师友的欢迎。


富春叶语


首先分析一下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有天、云、艳阳,都在最高处,且云与艳阳都在天上,所以前后有一定所属关系。

“天高”名词加形容词,“云淡”名词加形容词,“艳阳照”形容词名词加动词。所以在出下联的时候要注意结构了,就是:名 形容 名 形容 形容 名 动,

且平仄为:

天 高 云 淡 艳阳 照

平 平 平 仄 仄平 仄

因为上联描写的是天上的事物,那么我在选下联主题时以海为题,我觉得恰到好处!

以海为题作联:

天 高 云 淡 艳阳 照--平 平 平 仄 仄平 仄

海 阔 浪 轻 快舟 行--仄 仄 仄 平 仄平 平


水柠先生


天高云淡艳阳照;

水秀山明浩气生。

1.出句(上联)写的是空天景色,遵循《笠翁对韵》‘天对地’工整对法,以地上景物对之为佳。

2.平仄。见截图,略。

3.词性:名词‘天、云、阳’VS‘水、山、气’相对;形容词:‘高、淡、艳’VS‘秀、明、浩’相对;动词‘照’VS‘生’相对。

4.意境。出句意境浓缩为‘秋高’,对句意境浓缩为‘气爽’,上下联结合起来就是一幅“秋高气爽”的画图。


為你開心3


我来试试吧,还是按照新韵来。

天高云淡艳阳照

平平平仄仄平仄

海阔雨狂白鸟飞

仄仄仄平平仄平

天高对海阔,平仄相对,词性没问题,词意也可以(当然海阔对天空更好);云淡对雨狂,平仄没问题,词性没问题,云淡当然可以对露浓,但是意思跟海阔接不上;艳阳对白鸟,平仄、词性都没问题,意思呢?可以想象这个白鸟是白色的海鸥;最后照对飞,当然没问题。

现在看看整副对联的意境: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是在盛夏的海边,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天高云淡,艳阳高照,一会儿雷电交加,狂风暴雨。一只白色的海鸥在天空中翱翔,暴雨袭来,它逆风雨而上……


磊落故人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浓桃花开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深风雨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浓明月留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长细雨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长春风留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浓明月临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浓明月随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长明月归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寒细雨飞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地落花香流水对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长春风流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月冷风清桃花开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真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长细雨飞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远山浓明月生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月冷风寒芳草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夜冷风清芳草生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雨张水多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月王风轻春水生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山吴水清芳草生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山沈水空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雨张水空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山吴水深明月对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吴山多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水吴山闲明月来

上联:天高云淡艳阳照

下联:山张酒香明月来


混沌始者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中的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诗联界常识中称之为“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诗联界常识中称之为“仄”。

对联源于格律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句式结构相同。

规避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否则有失替之嫌。失替、失对、同位置词性与结构不同、合掌、句意不关联等都不是好对联!

在有效规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条件下,诗联上下句中单数位置的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但上下句双数位置的平仄必须“二四六分明”,否则容易失替或失对,写律绝和律诗也容易失粘!

综上所述,分析出句如下供友好探讨交流:

天高云淡艳阳照(出句)

平平平仄仄平仄

——第一字和第三字分别在规避孤平、孤仄、三平尾和三仄尾条件下可平可仄,但第六字“阳”在双数位置上处于“两仄夹一平”的窘境,有孤平失替之嫌!若将第五字“艳”仄声,换为平声字“秋”就无孤平之嫌了。

不才路过抛砖引玉:

天高云淡秋阳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

水滟风轻惬意生。

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